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克服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和不正常心理

如何克服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和不正常心理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成熟的自我意识主要有:自我扩大、自我萎缩或两者交替出现。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极端性格,一方面它可以驱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达到目标,但也因为树立标准过高,行事缺乏弹性,加上求好心切,要求无懈可击,结果反而患得患失,增加自身的负担和压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完美主义心理进行自我矫正:学会接受平衡。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

一、如何克服不成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不成熟的自我意识主要有:自我扩大、自我萎缩或两者交替出现。 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表现为虚荣心强、自满和自我陶醉,喜欢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行为浅薄。 自我的扩大,形成自我评价与客观评价的对立,一旦自己“自说自话”的谈吐,在别人面前故意大声喧哗以求重视的态度受到他人的广泛攻击,就会变得敏感、脆弱和神经质。自我的萎缩同样是不成熟的,这样的人把自己看得比实际低,认为自己“无用,无能”。 这种自我萎缩,还会向人反复强调自己的不足,说自己笨、自己不灵活,以此说明我不能对自己的不努力负有责任。不是我不去做,而是我没有能力做,这种“非不为,是不能也”的自欺欺人,自我怜悯,带来自我意识的萎缩。

青年期是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1.“以人为镜”,从比较中认识自己

就像用分数来比较知识能力一样,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这样比较虽然常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2.用“自省法”来认识自己。自省是一种体验

青年期正是在自我反思、自我检查中脱离旧我,认识新我的过程。对自己的变化,对重大经历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的检查,可以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短处,促使自己把握住生活的方向。

3.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就像不管喜欢自己还是讨厌自己都不厌其烦地在镜子前耗费大量的时光一样。每个人牵挂的事情本来就很多,但最惦记的还是别人怎么样看自己、 评价自己。 他人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当然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常犯的错误是,因心理需要不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有的人只听好话,有的则相反。克服的方法是:全面听取,结合其他方法加以分析综合,然后恰如其分地对自己作出评价和调节。

4.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

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许多特点, 因此人可以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另外,如果吃不准自己是否具备某些方面的性格、才能与优势,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它的结果中验证可靠性

二、如何克服不正常心理

1.如何自我矫正完美主义心理

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极端性格,一方面它可以驱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达到目标,但也因为树立标准过高,行事缺乏弹性,加上求好心切,要求无懈可击,结果反而患得患失,增加自身的负担和压力。若过度求全求美,以完美标准来苛求一切, 这种追求带来的杀伤力,无异于向自己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事。总是苛刻的要求,总是不断的批评指责,会导致朋友的疏离,亲人的隔膜,更容易使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恶性循环。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完美主义心理进行自我矫正:

(1)学会接受平衡。苛求完美无异于追求痛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平庸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人因为接纳生活的平庸,于是感激奇迹,因为感激奇迹而热爱生活。 当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时,会发现生活豁然开朗。

(2)适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一些新的、富于挑战意义的工作,不作太乐观的要求。先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只有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改造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重新认识失败。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程度不同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应把失败看做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4)宽容待人。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要求就牢骚满腹。

相信具有完美主义心结的服刑人员能够树立起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

2.如何克服自私心理

自私是一种极端利己的心理,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侵吞公款、诬陷他人、铤而走险。 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 自私潜藏在人的心灵深处,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正因为自私心理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的人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可是自己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于自私,相反却在侵占他人的利益时心安理得,也因为如此,人们才将自私称为性格缺陷。那么,人们能不能彻底消灭私欲呢? 世界上还没有这种一劳永逸的良方。

自私心理的特征则具有隐蔽性,无意识性的深层性。隐蔽性是指自私之人恐于自私本性见人,常常以各种手段掩饰自己。无意识性是指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就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深层性是指自私处于人们心灵的深处,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

鉴于自私心理的这些特点,当一个人身上体现出较强的自私欲望时,应当进行积极的克制。服刑人员应当怎样进行自私心理的自我矫正呢?

(1)内省法。 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些标准有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和榜样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对照榜样与规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学会付出。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3)给自己订规矩。要有明确的法律观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分文不取。有了这一条,就能遏止私欲发展,防止其泛滥。

自私和无私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越过它,就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的快乐。这是最大的喜悦,也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自私的人停留在狭小自我的束缚里,永远无法想象和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

3、如何克服逃避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面对挫折与挑战,其实并非易事。可以看到有不少人,他们因工作、事业中的挫折而苦恼抱怨,或因家庭、婚姻关系不和而心灰意冷, 甚至有的因遭受重大打击而产生轻生念头, 生命似乎那么脆弱。许多研究心理健康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

要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没有尽善尽美的。 每一天人们都会遇到麻烦,有的人就会想“为什么倒霉的又是我呢?”犯了错误、判断失误、记错事情、受到干扰分了心,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做到无所不知,因而有时会在常识方面有所欠缺,所有这些,几乎都是难以避免的。 诚然,有许多在所难免的错误可以澄清、解释并改正。怎样对待和理解他人的批评和指责?如果有的指责无关痛痒,人们就不必为那些小小的失误或错误行为解释开脱了。但是,指责往往会令人不快。为了避免这些不快,许多人想尽办法逃避责任,比如转移批评,推卸责任,文过饰非等等。 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经常会含糊其辞,或者故意隐瞒关键问题,或者干脆靠撒谎来逃脱批评与惩罚。 编造借口可以博取同情,但是如果编造借口逐渐习惯成自然,撒谎的技巧渐趋熟练,也就积习难改了。 养成为逃避公正的谴责而撒谎的习惯,等于作出了一个危险的选择。 踏上这条不归路,一个人就很难再有其他的选择了。

所以,当服刑人员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容易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暂时地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之道。逃避心理的常用潜台词是:“这不是我的错”、“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我不是故意的”、“这不是我干的”。 找这些借口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的社会后果而自鸣得意。这种心理强化使得这些借口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类“免罪”的借口经常能够获得部分或者完全的成功,否则,人们就不会使用这种手段了。为了免受谴责,有的人还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

有的服刑人员为了逃避痛苦,而选择逃避问题,其实人心灵的成长,就是因为人生中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与失败。如果能认识痛苦的价值,愿意面对现实,有勇气承担痛苦,人就能活得更坚强、更有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