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叶德均的小说戏曲研究

叶德均的小说戏曲研究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文典长于庄子和校勘学,刘尧民长于词学,李广田长于文学理论和批评,叶德均则以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研究著称。叶德均是以朴学方法从事小说戏曲研究的杰出学者。《清代曲家小纪》对清季戏曲家的生平事迹加以研究。叶德均的小说研究仍以考证见长。叶德均认为,吴承恩作《西游记》说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但据统计,小说中吴语多,真正的淮安方言并不多。

罗家湘 陈友康[1]

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学中文系有刘文典、叶德均、李广田、张若名、刘尧民等著名学者任教:一时才人聚集,俨然为国内名系。刘文典长于庄子和校勘学,刘尧民长于词学,李广田长于文学理论和批评,叶德均则以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研究著称。近代以来,小说戏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注重思想艺术的分析阐释;一种是按传统朴学方法进行材料钩沉、作者考证、版本校勘、故事探源、问题梳理,着眼点小而所得者实,对研究者而言,尤须功力和勤奋。叶德均是以朴学方法从事小说戏曲研究的杰出学者。

叶德均(1911—1956),江苏淮安人。193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1948年到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直至1956年去世,一生致力于戏曲小说研究,出版过《戏曲论丛》(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版)等著作,是国内著名的戏曲、小说学家。他逝世较早,论著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著名小说戏曲学家赵景深及其弟子李平编为《戏曲小说丛考》两册,1979年由中华书局印行。《戏曲小说丛考》按内容分为三卷,上卷为戏曲论文6篇,中卷为小说论文12篇,下卷为其他民间文学论文8篇。这部著作所收论文“每篇都有新的发现,古代小说、戏曲及民间文学研究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助益”[2],在我国戏曲、小说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某些观点,至今仍为学界关注并加以讨论。

叶德均主要用校勘辑佚方法研究戏曲。其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曲调研究。《明代南戏五大腔调及其支流》首先考证温州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产生时代的先后、兴衰及相互关系,并对弋阳腔在嘉靖至乾隆年间的发展演变加以论说。其次论述了明代南戏五大腔调的支流——八种滚唱腔的戏曲,指出“各种滚调的戏曲,当它们在发展的初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稍后,这许多各自发展的支流汇合起来形成一条巨大的洪流”,影响几遍全国。二是曲目钩沉。《曲目钩沉录》《曲目杂说》整理明清北曲系统之戏曲、杂剧和传奇目录。前者考证出“未见著录且无传本”之曲目173种。《秋夜月中罕见剧名考》考证出《秋夜月》中所载《金台记》《双璧记》《藏珠记》确为稀见之曲。三是曲家研究。《元代曲家同姓名考》考证出43人,并指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考证同姓名曲家的两个错误。《白朴年谱》“凡朴之事迹可考者,已尽于此”,并在《补记》中指出苏明仁发表于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第1期的6个大错误。《清代曲家小纪》对清季戏曲家的生平事迹加以研究。四是曲论研究。《曲品考》研究《曲品》作者天成生平著述、《曲品》的版本及诸本异同、《曲品》与王骥德《曲律》的区别、《曲品》的影响等。《祁氏曲品剧品补校》对祁彪佳的两部剧论进行校勘,发现《曲品》《剧品》本身的特点、错误及校录本存在的问题。戏曲研究论文还有《康熙刻本南音三籁》《关于〈新曲苑〉》《姚华的〈菉漪室曲话〉》《吴梅的〈霜厓曲跋〉》等。

叶德均的小说研究仍以考证见长。《〈水浒传〉和宋元风习》就已知文献探讨《水浒传》中的宋元风习、事物,说明其不是“向壁虚构”的。《聊斋志异的本事》指出《聊斋》中40余则故事的来源及其影响,其中有因袭晋唐志异、传奇、元明戏曲故事的,也有取材于当时的事实和传闻者。《三言二拍来源考小补》考证8篇故事的来源。作家事迹研究,《虞初志的编者》考证出《虞初志》的纂辑者既不是汤显祖,也不是凌性德,而是陆氏(可能是陆友)。《瞿佑史料辑》汇录著者所辑瞿佑生平及著述史料7则。《凌蒙初事迹系年》是凌蒙初的年谱,概述其一生主要事迹。《无支祈传说考》考察了水神传说之一无支祈传说的产生及由唐至清的演变,对鲁迅、胡适的观点有所商榷。批评鲁迅《稗边小史》仅述无支祈传说梗概,而对其后来形态颇少注意。对胡适《西游记考证》调和禹与无支祈的故事和僧伽与无支祈的故事,叶德均认为牵强附会,缺少文献依据。作者在梳理了无支祈传说演变后,认为无支祈来源于中国古代猴图腾,与印度猴神话无关,对孙行者故事有影响。他对《西游记》作者问题的研究在学界自成一家,有一定影响。关于《西游记》的作者,自胡适《西游记考证》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论定为吴承恩后,吴氏作《西游记》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说法。叶德均认为,吴承恩作《西游记》说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肯定吴承恩作的根据主要是天启《淮安府志》卷16:“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为诗下笔立成……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又卷19《艺文志·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4册,《春秋列传序》、《西游记》。”对于此条,叶德均指出,天启《淮安府志》著录之《西游记》未说明性质,亦未说明卷数和回数,未必就是小说;而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明确将吴氏《西游记》列入史部舆地类,则吴著应属纪游之书,而非小说。又,南京世德堂刊本刻于1592年,距吴死仅10年,陈元之序称:“《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这与“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相矛盾,如吴作真是小说《西游记》,当不至此。肯定吴作的第二条理由是《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但据统计,小说中吴语多,真正的淮安方言并不多。后来,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等进一步加以论证,使似成定论的《西游记》作者问题又成疑案,有待进一步考求和论证。[3]

民间文学研究:第一部分是讲唱文学研究,《宋元明讲唱文学》1957年曾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单行本,篇幅较大,取材丰富,可视为宋元明讲唱文学史,是俗文学研究的一部名著。是书说明宋元明讲唱文学和技艺的一般情形,分析讲唱文学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将讲唱文学分为乐曲系与诗赞系及两系兼用三类,揭示每一类的形式、乐器及时代变化。文中据《通制条格》卷19《杂禁》,卷57《刑部》和《元史》的有关记载,断定“杂剧由词话蜕变而来是确然无可置疑”。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元杂剧研究》中也持类似观点。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助教授金文亨不同意叶德均和吉川的说法,在《诗赞系戏曲——中国戏曲的两大潮流》[4]中,他指出,这种说法“显然是出于误会。叶氏这么说的理由在于杂剧里面带有引用词话的现象。不过,这是杂剧后期的情况,并且词话之用,只限于宾白,与歌词部分毫不相关。绝不能以此视为杂剧由词话蜕变的根据”。《后土夫人变考》认为变文的本事与传奇文当是同源,只是变文为取悦世俗而比传奇更亵渎一些。第二部分是作者研究,收录《双渐苏卿诸宫调的作者》《〈再生缘〉续作者许宗彦梁德绳夫妇年谱》《弹词作家小记》诸文。第一篇考证出《双渐苏卿诸宫调》是南宋初年首创赚词的张五牛与商政叔二人合编。第二篇认为《再生缘》确实续成于许梁夫妇之手,并考证夫妇二人的家世和生平,写成年谱。第三篇考证出《笔生花》的作者邱心如及其生平,《再生缘》作者陈端生的世系及《梦影录》《精忠传》作者郑澹芳、周颖芳母女的史料。第三部分是说书人研究,包括《关于浦琳》《18世纪说书人叶英》等文。最后是资料收集,《歌谣资料汇录》辑录前人著述中有关宋代以来歌谣的资料。所辑资料以反映人民痛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民谣和歌谣为主,情歌也占相当比重。

(本文原为陈友康、罗家湘编著《20世纪云南人文科学学术史稿》第五章第二节,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注释】

[1]作者简介:罗家湘,现任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友康,现任云南中华文化学院(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

[2]乔默主编:《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

[3]参阅章培恒《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

[4]林徐典主编:《20世纪汉学回顾与前瞻》(上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