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庐山高图》

《庐山高图》

时间:2022-1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庐山高图》是沈周四十一岁时为其恩师陈宽七十寿辰所创作的,是沈周转变风格的代表作,也是明代风格较为独特的作品之一。《庐山高图》由远、中、近三部分的景色构成:远景有庐山主峰,中景有瀑布、巉岩、峭壁,近景有山坡虬松,自下而上,由近及远。画家在图的右上方题了一首篆文古体长歌《庐山高》,末署:“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画名:《庐山高图》

作者:沈周

时间:明代

尺幅:193.8×98.1cm

收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入选理由

《庐山高图》是沈周四十一岁时为其恩师陈宽七十寿辰所创作的,是沈周转变风格的代表作,也是明代风格较为独特的作品之一。

画家简介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周一生未入仕途,浪迹于太湖流域各地。他的艺术修养较为全面,尤其精于诗文书画。其画法取法元代黄公望、吴镇等人,上溯董源、巨然及北宋诸家。沈周年轻时多作盈尺小景,具有深沉之感,也作细笔或青绿山水。其画作大多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足以表现他的阔达的胸襟和丰富的想象力。沈周八十岁时去世,留下了许多作品,是“吴派”的开创人物,影响极大,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

名画解读

《庐山高图》由远、中、近三部分的景色构成:远景有庐山主峰,中景有瀑布、巉岩、峭壁,近景有山坡虬松,自下而上,由近及远。三部分紧密相连,一气呵成,形成“S”型曲线。近景由图右下角的山坡、两棵缠绕的劲松构成;中景是以庐山瀑布为主,水帘高悬,飞流直下,木桥斜跨在两崖间,流水飞白,景象更加生动,两侧巉岩峭壁,大有内敛之势;远景则是耸立的庐山主峰,云雾缭绕,山势渐入高远。这种构图法与南宋院体的模式很相近,在近景的处理方式上也与马远的“一角”之景很像。他画山石多作斧劈皴,间以粗笔横斜扫擦,笔法刚劲清晰,深得宋人画法;树枝则恣意挥毫,笔墨飞动而刚健。整幅画气势恢宏,超凡脱俗,不乏浓烈的生活情趣。

画家在图的右上方题了一首篆文古体长歌《庐山高》,末署:“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乃知此为沈周四十一岁时为老师陈宽七十岁大寿所作。在这幅作品中,沈周极力刻画庐山高远壮阔、大气氤氲的宏伟形象,来体现师恩浩荡的主题。而画中水边山坡上的人,正是沈周的老师陈宽。陈宽是江西人,用庐山象征老师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极为恰当。

沈周《卧游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