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力学庐藏书”概述

“力学庐藏书”概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邵力子先生博学多才,生活简朴,酷爱藏书。1942年底,冯国瑞将他所编《力学庐书目》呈邵先生阅览,邵先生甚为欣慰,即据此为文,撰写了《天水图书馆记》,此文于1943年在《中央日报》上刊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冯国瑞先生所编《力学庐书目》也已无从查考,据《天水图书馆记》载:“总共五千二百四十二种,一万六千六百一十六册,合册帧照片等,略得五万卷以上。”

“力学庐藏书”概述

周 涛

“力学庐中藏经典,子孙世代惠恩泽”,悬挂在天水市图书馆古籍部的这幅于右任手书的鹤顶格嵌名联,承载着天水市图书馆一段重要的发展历程,向人们传颂着邵力子先生慷慨捐书的一段佳话,也包含着冯国瑞等一批天水学人振兴桑梓文化的赤诚情怀和几代天水市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

一、捐书经过[1]

天水市图书馆前身为天水县图书馆,于20世纪30年代末已粗具规模,是为“西北的文化宝藏”,而著名爱国人士邵力子先生于1937年为天水县图书馆捐献的大批珍贵私人藏书更是独具特色,弥足珍贵,为天水县图书馆的建设起了奠基作用。

邵力子(1881—1967),浙江省绍兴人,清末举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黄埔军校秘书长、国民党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国民党甘肃、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常委。同时在全国文联、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苏友好协会、世界和平理事会任各种重要职务,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和平老人”。

邵力子先生博学多才,生活简朴,酷爱藏书。他于1931年至1936年先后任甘肃、陕西省政府主席,公余之暇,常到旧书摊或书铺搜购书籍,为此往往花去自己大半薪金,收藏有关西北文化、教育、历史等方面的大批珍贵书籍。邵力子先生于1936年底离开陕西到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次年7月,日本侵略军相继向华北、华东、华南、中南大举侵犯,日机轮番轰炸西安及西北、西南各大城市,邵先生所藏的大批珍贵书籍如何才能幸免于战火,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他十分焦虑,经慎重考虑,毅然决定把这批珍贵图书捐赠给天水。在这件事情上,天水学人冯国瑞先生起了重要的促成作用。

邵力子在1933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时,聘请天水籍学者冯国瑞为陕西省政府顾问,他们一起“议政论文,颇相契合”,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1937年抗日形势日趋紧张之际,冯国瑞即请先生设法抢运藏书于安全地带,认为天水地处西北一隅,属抗战后方,较为安全,希望“以之捐赠天水,建馆而公诸世”。邵先生对天水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早有闻知,称“天水自昔为西北名邑,人文称盛,故家德风,至今尚存”,亦为冯国瑞先生振兴桑梓文化的赤诚所感动。于是邵力子先生听取了冯国瑞的建议,将自己全部藏书捐赠给天水,并由冯国瑞负责接收、转运。

1938年,抗日战争正处于防御阶段,图书转运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交通不畅,运输工具奇缺。冯国瑞决定先把图书运到陕西省凤翔县,存放在天水人赵某所开的“秦州店”中,然后再设法运回天水。转运之事历尽周折,从凤翔到天水分三次才转运成功,第一次由聂幼莳去凤翔转运,未能成功;第二次冯国瑞派其弟冯国瑛去凤翔组织转运,仍未能完成转运任务;第三次再由聂幼莳去凤翔转运,发现装书籍和字画的部分楠木箱子已被盗过,经过多方周旋,雇用了盐商驮队经陇县、清水,终将全部图书驮运回天水。

邵力子先生捐赠的图书运回天水后,由天水县政府筹集资金,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成立了“甘肃省天水县图书馆”,冯国瑞任馆长,馆址选在城南水月寺西侧的王公祠(今秦州区公园小学),并建立“邵力子先生纪念馆”,匾额为于右任先生题写。建馆后,冯国瑞先生与汪剑平、王新令、聂幼莳等人对图书做了初步整理、登记造册,编成《力学庐书目》(取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名字各一字)一册。1942年底,冯国瑞将他所编《力学庐书目》呈邵先生阅览,邵先生甚为欣慰,即据此为文,撰写了《天水图书馆记》,此文于1943年在《中央日报》上刊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

二、保存现状

邵先生这批捐书为天水图书馆“斯馆之基础”,所捐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个门类,其中不乏罕见之抄本、善本、孤本。有清侯昌铭撰《保安志略》二卷,清稿本(收入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唐柳宗元撰《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名录》),有收入《中国善本书目》的明版善本《通典》二百卷、《唐文粹》一百卷、《新刻临川王介甫先生诗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弇州山人文抄》十二卷等等,还有张大千、范文澜、陈果夫、李菊时等题赠邵先生的个人著述。捐书中尤以数量不菲的陕、甘、宁、青、新等省地方文献形成了天水图书馆馆藏特色,这批文献是研究大西北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这批捐书确切之数字,因年湮代远,馆址几易其地,“文化大革命”中又以“四旧”历经浩劫,后经重新整理已融入整个藏书体系,难明其详。冯国瑞先生所编《力学庐书目》也已无从查考,据《天水图书馆记》载:“总共五千二百四十二种,一万六千六百一十六册,合册帧照片等,略得五万卷以上。”这批书籍经整理分类可分为五种:一、丛书十余种,多为陕西当地文化人之汇集,或其所集为当地人之文物。二、方志、游记、地理类图籍多种,系关于陕西省者十之九,甘宁青次之。三、关于陕西及甘宁青西北各省人之所著多种。四、国人对于陕西及西北各省关系之所著多种。五、陕西及西北各省地理实境之照片多种。

近些年,天水市图书馆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古籍》对馆藏60000余册古籍文献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类编目,制作分类、著作、题名三套卡片式目录,根据邵先生赠书封面或扉页上加盖有红色竖排长方形“甘肃省天水县图书馆”印章,部分书中有“邵主席存书目录”二联登记卡及个别图书有作者或个人赠送邵先生的题记等特征,筛选出邵力子先生赠书1491部13546册。2005年4月,天水市图书馆拨专款建成了邵力子捐书陈列室,修复邵力子捐书力学庐藏书柜68个,制作二十四史雕花博古架1个,木制雕花古籍陈列柜9个,木制雕花阅览桌4张,明式椅24把,雕制木制楹联1付,木制扇形字匾1面,铺设木地板150平米,更换安装塑钢窗暖气罩150余平米,完成陈列室吊顶、照明灯具改造安装、防盗防火电子监控系统安装等工作。

邵力子捐书陈列室的建成,使其全部捐书得以在制作精美、古色古香的藏书柜中安家落户,保护条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保护工作受经费、存放条件等客观原因制约,存放的馆舍条件严重不足,与国家要求的科学、现代化的保管标准还有一些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古籍书库无空调,温度和湿度难以保证,书库完全是处于自然状态;古籍修复尚无专业人才,相当一部分古籍文献,尤其是学术价值较高的善本图书存在虫蛀、破损、散页、纸质发脆等问题,急需配备相应的修复设备对其进行保护;古籍书目数据库未启动。

三、对“力学庐藏书”保护工作的一点认识

1.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把古籍保护工作放到对国家和历史负责,推进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对待。积极争取政府进一步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古籍保护条件。我们要借党中央、国务院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之东风,抓住机遇,认真工作,及时汇报,积极争取政府的理解和关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彻底改善古籍保护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2.加大古籍文献开发力度,做好古籍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力争做到经济创收

在保护条件有限,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遵循整理与开放并重,保存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打破手捧金饭碗要饭吃的局面,力争做到“以书养书”。如:对藏书中有关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等涉及天水历史文化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与政府及有关单位联合进行开发,以期对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又如:利用藏书中丰富的陕、甘、青、宁、新等省的地方史志,与有关省、市政府及地方志办公室等积极沟通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共同开发。天水市图书馆近年先后整理出版了收集有孙中山、将介石、李宗仁、蔡元培、傅增湘等180位名人墨迹的《民国名人墨迹》,影印了馆藏的《二妙碑帖》,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通过以上方式对馆藏文献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古籍再造”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古籍的保护和续存,另一方面也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就做到了经济创收,从而实现“以书养书”的目标。

3.加强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对古籍保护进行宣传,利用市图书馆承办的大型公益讲座“陇右讲堂”,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有关古籍知识及保护方面的专题讲座,举办古籍藏书展,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方式介绍文字的起源、书籍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古籍的保护常识,向更多的民众普及保护知识,展示保护成果,增强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4.进行古籍数字化建设

建立“力学庐藏书”数据库,利用现代化技术发掘所捐古籍蕴藏的文献价值,实现古籍的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扩大社会影响和优秀文化的传播。

5.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的匮乏是目前全社会各类藏书机构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今后我们应加大对专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派人参加专业培训和参观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6.扩大邵力子先生捐书陈列室规模和社会影响

广泛搜集邵力子先生的相关物品和史料,围绕先生捐书和生平举办学术研讨会,最终建成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邵力子先生纪念馆。着力打造“邵力子”这一品牌,使之成为市图书馆乃至天水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对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着积极的意义。

(周涛,男,天水市图书馆馆员)

【注释】

[1]金勇,王枢.邵力子先生与天水图书馆.天水文史资料,第七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