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半山庐的叹息

半山庐的叹息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半山庐,一幢青灰色的二层小楼,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式建筑,掩映在武汉大学珞珈山西北麓的浓荫里。南京失陷后,军队退守武汉,武大校舍充作军用,蒋介石偕夫人再次来到珞珈山,并住进了半山庐,开始了以半山庐为“行辕”的抗战生活。蒋介石居半山庐期间,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亮点。

苗连贵

半山庐,一幢青灰色的二层小楼,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式建筑,掩映在武汉大学珞珈山西北麓的浓荫里。半山庐本是一幢普通的教工宿舍,却因居住过曾驾驭近代中国政坛风云二十多年的“领袖”人物蒋介石,而不同凡响。

武大建校之初,曾得力于蒋介石。当时学校申请新校舍资金,蒋慨然拨款。新校舍落成后,蒋介石满怀兴致,偕宋美龄,轻车简从,赴武大参观。那时已是深秋,珞珈山依然满目苍翠,蒋对武大清幽的环境赞不绝口,对青砖黛瓦、朴实无华的半山庐也很欣赏。他勉励学子“学以报国”,并表示会进一步给武大以支持。

大约正因为蒋介石的“恩顾”,武大师生对他满怀敬意和感激。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武大师生聚会,不少人失声痛哭,深恐蒋遭不测。蒋闻讯亦感动,返南京后,特发电报:“鉴陕变发生后,贵校师生备极关念,甚为欣慰,特谢。”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武汉大学西迁。南京失陷后,军队退守武汉,武大校舍充作军用,蒋介石偕夫人再次来到珞珈山,并住进了半山庐,开始了以半山庐为“行辕”的抗战生活。1938年的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蒋介石在半山庐“日理万机”:调度指挥全国战场,操控内迁,规划后方大西南的交通建设,开办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召陈布雷商讨起草各类文书文告等等。幽静的半山庐人来车往,岗哨林立,灯火通宵达旦。

在统领和指挥“武汉会战”期间,蒋介石也曾面临生命危险,7月23日,当蒋与宋美龄现身武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大楼时,日军得到密报,派飞机轰炸,蒋等躲进楼下的防空壕,日机对准这个地方狂轰滥炸,一枚重磅炸弹落下,震天巨响,蒋夫妇和侍从应声倒地,3名侍从毙命,宋美龄昏过去好一会才醒过来,蒋介石则尘灰满面地从侍从身下爬起来。国难当头,“领袖”同样也在受难哩!所幸半山庐还是安全的,它镶嵌在绿色的屏障里,楼前拱卫着数株挺拔的香樟、水杉、三角枫。

面对侵略者咄咄逼人的军事态势和阴毒的诱降政策,蒋介石在全国高涨的抗战情势的推动下,对全国军民掷地有声地说:“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蒋由此声望大增,受到全国民众真诚的拥戴。蒋介石居半山庐期间,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亮点。其时,周恩来也在珞珈山,住南麓“十八栋”,隔着一道山坡与蒋比邻,两人常在散步时相遇、交谈。1938年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最密切的时期。然而可惜,蒋介石未能以此为契机,从此捐弃前嫌,团结各党派,消灭法西斯,共建新中国(这是后话)。

10月,日军逼近市区,身为武汉保卫战统帅的蒋介石,坐镇武汉10个月,动员军队一百万,却未能保住武汉。如果说南京的陷落使蒋介石痛心疾首,武汉的失守,则使他有些心灰意冷了。离开武汉时,他神色黯然,飞机起飞后在城市上空盘旋一周,蒋通过舷窗,最后看了一眼珞珈山,不知那幢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小楼他找到没有?飞机掉头西向,他心情沉重地闭上眼,从此再没有登临珞珈山……

那天我去寻访半山庐,它建在绿色葱茏的半山腰上,是座沉寂的小楼——沉寂到少有人知。这座经历了八十载风雨的小楼,见证过一段不寻常的往事,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它终未能创造改写历史的奇迹,没有给后世留下更多精彩。历史行进到这里,唯有一声叹息!

(原载《汕头日报》,2010年9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