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时间:2022-1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城市居民委员会。同时,会议成立了由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宋庆龄等32人为委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12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让毛泽东休假一段时间,这期间由刘少奇代替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好让毛泽东着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到杭州。

第九章

1949年10月1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召开各区、局长联席会议,市长江华在会上宣布:在12月底前一律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由杭州市民政局提出居民委员会筹建方案,决定在上城、下城、江干区先行试点。1949年10月23日,上城区羊市街居民委员会宣告成立。上城区区长田奎荣主持会议并参加了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会上通过了民主选举并当场唱票,在21名由群众推举的候选人中产生了9名居民委员。羊市街居民委员会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城市居民委员会。

12月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发出《关于取消保甲制度,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指示》,决定普遍建立市区居民委员会,在郊区建立乡人民政府、行政村。

1951年秋天,刘少奇因长期紧张的工作而累倒,毛泽东要他到杭州休假一个月。同年12月,刘少奇与王光美等家人来杭州休假,住在浙江省军区大院内的一幢西式小楼里。他在杭州主要是读书、休息、会客,也参观一些杭州的景点,每天晚上坚持在西湖边散步半小时。他这次到杭州特意带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每天除了在住处附近散步之外,就是阅读这本书,每天学习不少于10小时。在休假的一个多月里,他读完了《中国通史简编》。他在杭州时,到过灵隐、龙井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和都锦生丝织厂,还特地去看了雷峰塔遗址。在灵隐寺他对杭州的领导人说:“这些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要精心保护好。”

刘少奇在龙井

新中国建立后,上海著名作家张爱玲自知不能成为“革命女性”。1952年7月,她去了香港。她此行持有香港大学开的证明,去香港的理由是“继续因战事而中断的学业”。张爱玲在离开大陆前,突然想到要去杭州的西湖边走一走。

张爱玲后来在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里记叙了这次行程:“离开大陆前,因为想写的一篇小说里有西湖,我还是小时候去过,需要再去看看,就加入了中国旅行社办的观光团。”旅行途中,她最后一次看到了被文人们千古咏唱的西湖:“湖水看上去厚沉沉的,略有点污浊,却仿佛有一种氤氲不散的脂粉香,是前朝名妓的洗脸水。”她要西湖的那种诗意,那种哀愁,藏在回忆里。解放初的张爱玲,衣着上虽然朴素了许多,然而走在西湖的长堤上,还是与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一如她对西湖的感触:“西湖在过去一千年来,一直是名士美人流连之所,重重叠叠的回忆太多了。游湖的女人即使穿的是最新式的服装,映的那湖光山色上,也有一种时空不协调的突兀之感,仿佛是属于另一个时代的。”

她在“楼外楼”吃了一餐饭。凭窗坐下来,近处是湖心亭,远处是苏堤。在她的印象中,有“油腻的桌子”,楼外楼的螃蟹面的确是美味,汤面“浇头确实好吃”,她把浇头吃了,把汤滗干了就放下筷子,面一口没动。她自己也觉得在当时的情形下还这样暴殄天物,有点造孽。对座有人看了她一眼,她感到头皮一凛,心里马上想幸而是临时性的团体,大家互不认识,不然有人回去打小报告,恐怕要担个浪费的罪名。

张爱玲

她从杭州返回上海后,很快办了手续。申请获得批准后,她只带了简单的行李,连小说手稿都没带,先乘火车到广州,又从广州乘火车到深圳出境。后来,她又从香港到了纽约。她在1956年用英文发表了一篇以杭州西湖为背景的小说,题目叫StaleMates,后来译成中文,就是《五四遗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因此实施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办法。到1952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人民的组织程度、觉悟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选举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条件已经具备。按照全国政协组织法的规定,政协全体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到1952年,一届政协即将到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于1952年底提出了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建议。

1952年12月24日,全国政协常委会举行第四十三次扩大会议,一致同意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决定由全国政协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建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筹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在1953年以普选方法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批准《国家五年建设计划纲要》和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同时,会议成立了由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宋庆龄等32人为委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随后,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定了工作程序,着手准备宪法的起草工作。6月6日晚,毛泽东召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伯达、胡乔木到他的住所开会,商谈宪法有关问题。

为保证宪法起草工作顺利进行,为宪法起草委员会提供一个可供讨论、修改的宪法草案初稿,1953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小组。毛泽东对宪法起草工作非常重视,亲自挂帅。为避开繁忙的公务,毛泽东决定到外地集中精力进行起草工作。12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让毛泽东休假一段时间,这期间由刘少奇代替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好让毛泽东着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95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组的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杭州。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在杭州期间,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12月27日晚,专列到达杭州。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到杭州。当时负责安排毛泽东一行住宿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回忆说:“毛主席住在刘庄1号楼。每天午后三点,他便带领起草小组驱车绕道西山路,穿过岳王庙,来到北山路84号的办公地点。当时北山路84号大院30号是由主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主楼先前是谭震林一家居住的,谭震林调到上海后,我家搬进去了。我们让出后,毛主席就在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在主楼办公,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杭州就住了两个多月。在杭州期间,开始了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毛泽东给刘少奇的手书

1954年1月7日,宪法起草小组开始工作。在毛泽东的主持下,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报经中央批准后,起草小组开始了紧张的工作。2月中旬拟出了宪法草案的初稿,23日修改出了二读稿,25日修改出了三读稿。24日、26日,毛泽东分别两次致信刘少奇谈宪法草案初稿的修改情况。毛泽东在26日的信中说:“为便于中央在这几天讨论宪法草案,这里的小组赶于两天内又作了一次修改,称为三读稿,现送上,请照此印发中央各同志阅看。”

2月28日、3月1日,刘少奇两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基本通过了宪法草案初稿三读稿。讨论、修改工作在南北两地分头进行,从1月7日开始,到3月中旬结束。在此期间,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小组一次次修改;刘少奇在北京召集中央有关人员一次次讨论。北京方面讨论一次,意见发到杭州,杭州方面就修改一次,然后又将修改稿传回北京,每次都有很多修改。3月上旬,起草小组提出了第四稿。3月12日、13日、15日,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扩大会议,对四读稿进行讨论修改,基本上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的草拟工作。

在杭州期间,除了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每天坚持爬山,几乎走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

1953年至1962年期间,周恩来总理先后五次到杭州梅家坞村视察,其中三次是陪同外宾参观。梅家坞村是周恩来自己确定的农业联系点,他到梅家坞调研、指导生产,与茶乡村民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并曾看望梅家坞小学的学生。如1957年4月26日上午,周恩来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到梅家坞参观访问。1958年1月2日至5日,周恩来陪同也门王国副首相并外交和国防大臣弗·伊斯兰·穆罕穆德·巴德尔王太子访问杭州。接着,周恩来到梅家坞村进行调查研究。当地村民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将接待过周总理的老楼改建为周恩来纪念室,展出周恩来视察梅家坞时的史料、实物和照片。梅家坞周恩来纪念室入口处悬有“周恩来纪念室”匾。

毛泽东西湖雪景照片

毛泽东主席有一张很有名的照片,就是站在杭州西湖边刘庄的雪地里拍的。1954年冬天,杭州下起了雪,毛泽东看到下雪很高兴,就走到湖边的栏杆旁看雪景。这时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侯波在旁边悄悄地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发表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1957年3月24日上午,周恩来总理在杭州人民大会堂广场作形势报告会,来自浙江省省级机关、杭州市及各地区机关、在杭大专院校的干部等1万多人,按事先划定的方阵有秩序地坐在草坪上听取报告。上午8点多,周恩来总理由浙江省省长沙文汉陪同来到会场。周总理讲了约三个小时,中间休息了一下。他在报告中主要是阐述毛主席在1956年所讲的《论十大关系》的精神,他指出:国际形势总的是趋向缓和、趋向进步的,有利于我们的。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执行四年多了,取得巨大的成就。全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巨大任务,就是要好好利用国内外的形势和有利条件,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艰苦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国。他还阐述了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等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视察小营巷

1958年1月3日,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在全国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1月5日上午,毛泽东主席询问杭州的卫生情况,陪同人员说小营巷的卫生工作做得好,于是毛泽东就提出到小营巷看看卫生工作。他来到小营巷视察了56号、61号、42号三个墙门,关切地询问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对小营巷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给予很高评价。从此,小营巷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先进典型。后来,杭州市在毛泽东视察过的墙门建造了“毛泽东视察小营巷纪念馆”,纪念馆里挂有毛主席视察时的巨幅照片和他“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题词。

1958年4月4日,朱德副主席来到杭州,当天视察了杭州都锦生丝织厂,7日视察了杭州制气机厂。1964年1月22日,朱德委员长视察杭州制气机厂并题词:“发奋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朱德元帅非常喜欢兰花,他到杭州考察时,曾到杭州西湖边的花圃兰苑观赏兰花,并为花圃兰苑题写匾额“国香室”、“同赏清芬”。朱德一生酷爱兰花,他不仅赏兰、咏兰,还亲手种植兰花。

毛泽东等人在杭州读书

1959年12月至1960年1月,毛泽东主席带领胡绳、邓力群、陈伯达、田家英到杭州刘庄丁家山康庄“人天庐”,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读书活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等书,同时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在读书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了新的想法,他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如今刘庄丁家山还在毛泽东当年读书的地方悬挂有“毛泽东读书处”匾额,还刻石立于当年毛泽东读书处。

1961年,毛泽东派田家英到杭州搞农村调查。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田家英多次随毛泽东来这里,工作之余,常跑古旧书店,收集清人墨迹。这次田家英与逄先知在杭州书画社的内柜意外地发现了邓石如的草书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这副对联田家英曾在30年代西泠印社出版的《金石家书画集》中看到过,当时就赞叹邓石如以善写篆隶行楷为长,没想到他的草书也写得这么好。田家英当即买下这副对联,兴奋得当晚请来浙江省委领导林乎加、薛驹一同欣赏。后来田家英还请毛泽东欣赏这副名联,毛泽东非常喜欢,借来挂在他的书房很长时间。

“弘一大师之塔”落成时留影

此事让以收碑帖见长的陈伯达知道了。新中国成立后,陈伯达和田家英都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又兼任中央政治研究室正、副主任。毛泽东比较信任和喜欢田家英,晚上经常找田家英,交办完工作后,总要聊一阵天。陈伯达很妒忌,常向田家英打听与毛主席谈天的内容。陈伯达几次向田家英提出将名联转让自己的要求,都被田家英拒绝。陈伯达不死心,又托林乎加从中说合,仍无结果。陈伯达讨了个没趣,竟然向林乎加提出索要浙江省博物馆的另一副邓石如的草书联“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林乎加直言相劝:“进了国家博物馆的东西怎么好再拿出来,这么做是要犯错误的。”陈伯达这才作罢。

毛泽东在杭州登山

1954年1月,丰子恺、叶圣陶、钱君匋等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部分骨灰从泉州运来杭州,安葬在虎跑寺后的山坡上,并建立了弘一大师舍利塔。马一浮篆书“弘一大师之塔”,并作礼塔诗:扶律谈常尽一生,涅槃无相更无名。昔年亲见披衣地,此日空余绕塔行。石上流泉皆法乳,岩前雨滴是希声。老夫共饱伊蒲馔,多愧人天献食情。丰子恺写有修塔记。1957年,广洽法师集资,在舍利塔周围筑了围栏,修整了地面。舍利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重修,成为杭州一处历史文化景点。

1954年10月的一天,来中国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活动的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上午乘坐火车来到杭州,同行的有布尔加宁、米高扬等苏联官员。赫鲁晓夫一行在杭州市委书记、市长吴宪和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西湖,参观了三潭印月、花港观鱼、灵隐、孤山等著名景点。中午,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在刘庄设宴,招待赫鲁晓夫一行,席间赫鲁晓夫对西湖鱼汤大加赞扬。下午,赫鲁晓夫一行就乘飞机离开杭州。

1955年4月至6月,江南春暖花开,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来到杭州,边工作边休养。当时他已62岁,医生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建议他适当增加运动量,多安排一些爬山、游泳、跳舞等活动,以达到健身的目的。毛泽东听取医生的意见,在杭州多次登山,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灵隐寺、北高峰、五云山、狮峰、天竺等景区,创作了数首描写登山感受的诗。《五律·看山》便是其中之一: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将进入高潮,毛泽东心情舒畅,挥就了《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1957年9月1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来到海宁,观看汹涌澎湃的钱江潮。回到杭州,他兴致勃勃地畅游了波浪翻滚的钱塘江。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刘庄写下了《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过去杭州的老百姓大都知道吴山上的“十二生肖石”。十二生肖石原名“巫山十二峰”,旧志书中称:“有俊石十二,平地山起,玲珑瘦削,如山离立,各以形象名之,曰笔架、曰香炉、曰棋盘、曰象鼻、曰玉笋、曰龟息、曰盘龙、曰剑泉、曰牛眠、曰舞鹤、曰鸣凤、曰伏虎。”而杭城的百姓则因为这些石头分别形似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正合十二生肖之数,就俗名为十二生肖石。钟毓龙在《说杭州》一书中说:“清雍正六年,总督李卫建亭其旁,题曰‘巫山峰青’。而杭人则以十二生肖石呼之。”

这种石林景观,地质学上称为“石芽”。十二生肖石旁有一块极形似汤勺的“瓢羹石”,也是杭人皆知。钟毓龙《说杭州》中说:“瓢儿石在十二生肖石之西,其瓢有长柄而覆于地,极肖。”

20世纪60、70、80年代,杭州的青少年大多有过爬“十二生肖石”的经历。

笔者在“文化大革命”时正在上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拉练,从杭州出发,第一站步行到达的就是杨家牌楼。晚上就睡在村子里,因此对这个地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知道,西溪在南宋时建有辇道,原址在现天目山路直至洞霄宫遗址沿线,是一条“石平如砥”的车马道,现在旧时的面貌已基本见不到了。

洞霄宫位于余杭区中泰乡南峰村和临安市青山街道宫里村交界处,始建于西汉时期,武帝时即为道教圣地。由于设立了辇道,周边的街坊管理制度也日益强化。宋代的每个街坊都建有牌楼,朝廷颁布的《营造法式》规定了牌楼建筑的标准和程式。西溪辇道沿线立有一系列的牌楼,如蒋家牌楼、杨家牌楼等。

1961年4月26日,杭州城里无轨电车通车。新建成通车的无轨电车从城站起,经过解放路、延龄路、法院路、西大街、武拱路,至拱宸桥,全长12.5公里。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之风在杭州蔓延,市内大批文物古迹被破坏,600多所寺庙被损毁。

8月23日,杭州的部分红卫兵贴出大字报,号召捣毁灵隐寺。当天晚上,浙江大学部分学生听说之后,表示要保护灵隐寺。24日早晨,浙江大学10多位学生来到灵隐寺,在僧人的帮助下,锁住了寺院的入口,在大门前筑起人墙,阻止红卫兵进入,提出“灵隐寺不能砸,我们要辩论”。随后,又有四千名浙大师生跑步赶到灵隐,与大批红卫兵对峙。上午,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得到消息后,派出干部火速赶到现场劝说。省委提出要避免冲突和人身伤亡,同时打电话请示周恩来总理办公室。杭州市委书记王平夷提出灵隐寺“既不废掉,也不开放,由市政府出面封闭起来”。事态暂时得到缓和。

8月25日,在杭州中学红卫兵和市民中,就灵隐寺的毁存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浙江大学的学生起草了《告全市人民书》,动员和号召全体市民参与保护灵隐寺。

8月27日下午,国务院值班室传来了两点意见:(一)与对外活动有关的重点文物,能保存的就保存;(二)学生中打灵隐寺与保灵隐寺的辩论很激烈,大家去保护精神是好的,但贫下中农和居民最好不要参加进去,不要造成与学生冲突。同时,总理办公室也转达了周总理的指示:保护灵隐寺。

8月30日,杭州市人委发出公告宣布:灵隐寺暂时封闭。千年古刹终于得到了保存。

毛泽东是政治家,也是大文人。1969年夏天,毛泽东在杭州,住在西湖边的汪庄。一天,他在散步时提出要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为他播放了他已经听过多次的这段越剧录音。听完以后,有工作人员对毛泽东主席说:“主席,越剧音调软绵绵的,不好听。”毛泽东就对他说:“越剧具有典型的南腔特色。曲调比较柔婉、细腻,擅长抒情。”接着他又说:“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我看越剧还可以,不要全盘否定。”这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在杭州观看文艺演出时,向文艺界的同志了解浙江文艺界的情况,一些演员向他反映:“现在的越剧改得既不像京剧,又不像越剧。”毛泽东主席就马上听了一段老的越剧《红楼梦》选段,接着又听了一段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说:“这个戏的音调基调是好的,只是个别太低沉的地方才需要改一改。”

毛泽东主席到三潭印月参观时,看到康有为在杭州西湖边隐居时写三潭印月的一副长联: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九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山清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毛泽东驻足凝视沉吟,读后沉思片刻,感叹道:“景情融洽,佳作,佳作!可惜心情灰暗。”他对随行的英语教员林克说:“劳驾你把它记下来,回去研究。”

杭州岳庙岳飞塑像正上方悬有“还我河山”匾,四个大字是根据岳飞的遗墨放大的,这也是这位民族英雄毕生奋斗的目标。

匾下有一副赵朴初撰书的楹联,巧妙运用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语句,展望未来,读来令人振奋: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苍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副楹联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岳庙重新开放之时,表达的意思是:看到岳庙新的气象,民族之魂光耀神州,喜看惨遭破坏的岳庙又整修开放,抬眼望,岳墓周围象征英烈精神的柏树高耸入云;十年浩劫之后重整山河,以酬谢为国捐躯英雄的壮志,古老的神州重新奋起,驾长车奔赴万里新程。

灵隐寺大雄宝殿悬有“大雄宝殿”匾,为沙孟海所题。“大雄”是佛的称号,意思是佛大雄无畏,能伏众魔,有慈悲威德。一般寺院正殿都以供奉佛祖而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灵隐寺一座单层、重檐、三叠的建筑,高33.6米。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高19.6米,用24块香樟木雕成,妙相庄严,气韵生动。这里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之地。

沙孟海书写的灵隐寺匾额

沙孟海(1900—1992年),浙江鄞县沙村人,原名文若,字孟海,以字行,别号沙邨、石荒、沙村、兰沙、决明等,他的书法参合钟、索、欧、颜诸家,雄健豪放、气酣势疾,韵味沉厚,结构紧密而神采飞扬。晚年精于行草书。他对书法印学理论很有研究,著作甚丰,有《近三百年的书学》、《印学概述》、《印学史》等。同时,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第四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印学家。

当年沙孟海写这四个字也很不容易,每个字有四张八仙桌那么大,如帚巨椽在宣纸上浓墨挥洒,写了许多张,直到大家觉得满意才算完成。他落款为他的原名沙文若。“文化大革命”以后,张宗祥的女儿从国外回来,发现匾额上的落款没有了,曾询问原因。其实这匾上的落款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反右”时,沙孟海之弟、浙江省省长沙文汉被错划为右派,这块匾上的沙孟海的落款被铲去,后来周恩来总理知道这件事后说:兄弟的事怎么能累及兄长?于是落款又被补上。“文化大革命”中,沙孟海的落款又被铲去。后来沙孟海说:“铲了补上,补了又铲,不落款也罢,省得麻烦。”1985年,大雄宝殿进行整修时,灵隐寺请沙孟海为大雄宝殿匾额补款,沙孟海表示同意。当他来到灵隐寺看到这块匾很残破时,就说:“我重写一块吧。”他85岁时重写了“大雄宝殿”匾,写得结构严谨,雄浑刚健,更显功力。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问中国,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谈判。杭州是尼克松访华的第二站。

1972年2月26日上午,由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到杭州访问,入住西湖宾馆。参观了花港公园,乘船游览了西湖,登上小瀛洲,最后在平湖秋月平台上岸。尼克松总统的夫人游览了灵隐寺。下午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游览西湖,在游船上讨论《中美联合公报》的细节。

晚上,尼克松出席了浙江省官员在杭州饭店礼堂举行的宴会,尼克松作了即席讲话,称杭州为美丽的西湖,古老的城市,名不虚传。席间上了“叫花童鸡”、“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杭州特色菜肴。尼克松在杭州停留的时间为21个小时。在尼克松访问杭州期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西湖宾馆就中美联合公报事宜进行了谈判。27日上午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刘庄八角亭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下午他们一起去上海,在上海正式签署联合公报,世称“上海公报”。

后来,尼克松在第二次访问杭州时,回忆说:“历史性文件中美‘上海公报’,也可以说是1972年2月26日在杭州诞生,28日在上海向全世界公布的。”

2012年2月13日,杭州的《都市快报》上登载了一则报道,说当年2月27日上午,尼克松和夫人还到杭州第十四中学听了一堂物理课,上课的是一位女教师,姓陈。因为以前在一些资料中没有提到过此事,不知是否确切?在此存说。

1912年春,茅盾作为插班生到杭州安定中学学习,1913年夏天毕业。以后茅盾多次到过杭州,对杭州很有感情,杭州花港公园中“牡丹亭”的匾额就是茅盾题写的。1979年8月,应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要求,茅盾为《西湖揽胜》一书写了一首《沁园春》:

西子湖边,保俶塔尖,暮霭迷蒙。看雷峰夕照,斜晕去尽;三潭印月,夜色方浓。出海朝霞,苏堤春晓,叠峰层波染渐红。群茗圃,又紫藤引蝶,玫瑰招蜂。

人间万事匆匆,邪与正往来如转篷。喜青山有幸,长埋忠骨;白铁无辜,仍铸奸凶,一代女雄,成仁就义,谈笑从容气贯虹。千秋业,党英明领导,赢得大同。

茅盾题词手迹

1979年4月1日,沈本千到虎跑祭扫弘一大师之塔。站在塔前,他回忆起六十年前的一段经历。那次他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丰子恺、李尊庸一起去拜访弘一大师。他们与弘一大师告别时,已是时近傍晚,他们走出寺院,见夕阳西下,寺中的钟声忽然响起,弘一大师凝神肃立,三位学生也默默地与他相对,山寺之前,尽显空灵。由于这段回忆,沈本千画了一幅《弘一大师云游图》,并题诗一首:

钟声风送荡余晖,人各无语立翠微。
六十年来尘梦远,云山何处问禅机。

那年沈本千77岁。

岳庙大殿悬有叶剑英元帅所题的“心昭天日”匾。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大理狱风波亭,时年39岁。岳飞的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岳飞的家属被流放岭南。岳飞被害前,写下了八个字的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块匾额为1979年岳墓和岳庙重修时所题写。1979年秋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到浙江视察工作,期间参观了岳庙。叶帅在岳庙参观时兴致很高,他向在场的人讲解岳飞抗金的事迹,还鉴赏了全国各地书法家为岳庙题写的匾额和楹联。陪同的领导请叶帅为岳庙题匾,叶帅欣然答应,并问:“要我写什么字呢?”有人提到岳飞被害前写下“天日昭昭”绝笔的事,叶帅说:“就写‘天日昭昭’吧!我们党许多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死去,不也只有天知道吗?”过了不久,岳庙管理处就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寄来的叶剑英元帅书写的“心昭天日”。

从唐景龙年间开始挖掘的中河、东河,是纵贯杭州城区南北的两条平行的河。这两条河,历史上对杭州交通运输和经济繁荣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河南起钱塘江龙山闸,北至新横河桥路与东河汇合,长9600米;东河南起断河头,北至坝子桥过环城北路、外城河,汇入上塘河,长4000米。

中河、东河两岸是杭州市区人口密集地段,由于城市工业发展、人口激增、管理不善,河道的自然功能衰退。至1981年,中河5850米河道有8个单位和119户居民占河建屋搭棚,将垃圾废土倒入河中,形成234个土堆,约6000立方米土。中河河床升高1米左右,东河河床淤高达2米。两条河的河道变窄,部分河段濒于淤塞断流,严重影响城区排水,成为暴雨季节城区积水受淹的重要原因。此外,中河、东河两岸有300多家工厂,约35万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水发黑发臭。5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虽有两次疏浚,但因积病深重,加上财力不足,收效甚微。

1982年8月,杭州市政府决定综合治理中东河,成立了中东河综合治理指挥部,由杭州市城市设计院承担工程主体项目的设计。工程内容是整修河道、修建跨路桥梁、治理沿河污水、开辟中河路、扩大绿地、改善居民条件。这是杭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从1983年3月开工,至1987年12月完成,共投资2.2亿元,动迁居民7000多户。工程完成以后,这一地区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1988年9月,杭州市人民政府立《中河东河综合治理纪念碑》,以志纪念。

中河旧貌

1983年2月12日是除夕,下午,邓小平与家人一起在杭州参观了栖霞岭下的岳飞庙。邓小平在岳飞塑像前,问参加接待的杭州市岳庙文保所所长骆寄平:“岳飞像原来是不是这样的?”骆寄平回答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原来的岳飞塑像是站立着的喷金像,是一尊菩萨像,重修岳庙时改成现在的坐像。过去的像是神,现在的像是人不是神,以更好地体现出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风貌。”邓小平赞许地点头说:“好,好!”

来到陈列着岳飞的诗词、奏札、手书刻石的北碑廊,在岳飞手书的《满江红》碑前,骆寄平诵起了碑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邓小平笑着说:“我小时就会唱《满江红》呢!”说完情不自禁地也吟诵起岳飞的《满江红》。

在秦桧跪像前,邓小平给外孙讲述英雄和卖国贼的故事。他告诉小外孙:“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坏人永远为后人所唾弃。”他望着左边门柱上的对联继续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很对呀!你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才是。”

邓小平在杭州

这天晚上,邓小平在西湖边的刘庄,和浙江省委领导、警卫、服务员一起,愉快地度过了除夕之夜。邓小平在杭州时曾说:“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

从1983年开始,在杭州市原市长、杭州市政协主席周峰的主持下,经过各方面专家、学者五年时间广泛搜集史料,反复研究考证,潜心写作编辑,一部《杭州历史丛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周年和杭州解放四十周年之际,相继编撰完成。这部杭州历史丛编包括《南北朝前古杭州》、《隋唐名郡杭州》、《吴越首府杭州》、《南宋京城杭州》、《元明清名城杭州》、《民国时期杭州》等六本。周峰主编,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作序。这部丛书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宗教、城市建设、湖山胜迹、园林建筑等,全书以历史和文化为脉络贯穿,是一套受到各界欢迎和好评的地方历史文化丛书,对普及杭州历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84年,梁实秋写了本名叫《雅舍谈吃》的书。梁实秋的母亲是杭州人,能做一手正宗的杭州清汤鱼丸。梁实秋不仅记住了这道菜鲜美的味道,还记住了它的做法,他在书中说:“做鱼丸的鱼必须是活鱼,选肉厚而刺少的鱼。像花鲢就很好,我母亲叫它做厚鱼,又叫它做纹鱼,不知道是不是方言。剖鱼为两片,先取一片钉其头部于木墩之上,用刀徐徐斜刃刮其肉,肉乃成泥状,不时地从刀刃上抹下来置碗中。两片两刮完,差不多有一碗鱼肉泥。加少许盐,少许水,挤姜汁于其中,用几根竹筷子打,打得越久越好,打成糊状。不需要加蛋白(清),鱼不活加蛋白。下一步骤是煮一锅开水,移锅止沸,急速用羹匙舀鱼泥,用手一抹,入水成丸,丸不会成圆球形,因为无法搓得圆。连成数丸,移锅使沸,俟鱼丸变色既是八九分熟,捞起置于碗内。再继续制作,手法要快,沸水要控制得宜,否则鱼泥有入水涣散不可收拾之虞。煮鱼丸的汤本身即很鲜美,不需高汤。做好的鱼丸倾入汤内煮沸,撒上一些葱花或嫩豆苗,即可盛在大碗内上桌。这样做出来的鱼丸嫩得像豆腐。”

梁实秋在书中还谈到了杭州人经常吃的笋。他说:“笋尖是好东西,杭州的最好。在北平有时候深巷里发出跑单帮的杭州来的小贩叫卖声,背负大竹篮,有小竹篓的笋尖兜售。他的笋尖是比较新鲜的,所以还有些软。肉丝炒笋尖很有味,在素什锦或烤麸之类里面也好,甚至笋尖烧豆腐也别有风味……有一年我随舅氏游西湖,在灵隐寺前面的一家餐馆进膳,是素菜馆,但是一盘冬菇烧笋真是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因为笋的新鲜。”

陈云非常喜爱杭州,一生中33次来到杭州。1977年至1990年,陈云每年都要到杭州来。陈云很喜欢云栖竹径,来到杭州时,经常要去云栖的竹径走走,到茶亭里坐坐。笔者读高中时,有一年连续两个星期天去云栖玩,都在那里遇到了陈云。

1985年杭州评选“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被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杭州园林管理局为了给新十景增色,请正在杭州的陈云为“云栖竹径”题名,陈云欣然同意。5月11日上午,陈云先写了一张“云栖竹径”,但对“栖”字不满意,又写了一张,还是不满意。身边有人提议“栖”写简化字。陈云采纳了这一意见,挥毫写了苍劲潇洒的“云栖竹径”。盖上印章以后,他满意地说:“毛笔书法多用繁体字,繁体字写起来间架结构好安排,写出来好看。我和于若木学的都是繁体字。不过简体的‘栖’字也好看,结构也好。”陈云很少为名胜风景题字,这次题字足见他对云栖的喜爱。

陈云题写的“云栖竹径”匾额

1989年10月8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来到杭州,在杭州工作、休养到次年4月28日才离开。这是陈云最后一次到杭州。

1990年1月24日,陈云与中共浙江省委常委进行了一次重要谈话,书写并赠送给大家15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他还对这15个字作了详细的讲解。这一年,陈云83岁。

西湖是以天然降水和周围溪涧流水为水源的湖泊,水体更新慢,湖水自净能力差。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湖水源的补给量减少,湖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趋于恶化,1981年还出现了湖水发红发黑的情况。

自古以来,杭州人就把保护西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杭州市政府在1981年组织了改善西湖水质的研究,提出了从水质较好的钱塘江引水的决定。1985年2月,引钱塘江水入西湖的工程动工,采用建取水口、泵站、引水隧道、园林式明渠和输水管道的方式,从闸口的钱塘江面引水穿过复兴街、铁路闸口货场、玉皇山、九曜山,然后引水入西湖,引水路线全长3300米。工程于1986年9月30日建成通水,日取水能力为30万吨。这一工程建成以后,西湖水质明显改善,湖水平均透明度有较大提高,藻类含量明显降低。从西湖排出的水还起到了冲刷中河、东河的作用。

云松书舍(孙跃摄)

1993年,在“金庸图书馆”落成之际,金庸因爱国之心和家乡之念,表示有意在西湖畔兴建书舍,以供藏书、写作和文人雅集之用。杭州市政府选址于“九里云松”起点处兴建了云松书舍。书舍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金庸出资人民币1400万元,1996年6月建成。为江南庭院建筑,小桥流水,粉墙漏窗,体现了江南传统民居的风格。主要建筑物把全园分割为不同景区,曲径通幽,回廊环接,林木花草掩映,环境恬静秀美。

金庸先生看了庭院深深、幽静儒雅的云松书舍,感觉太大了,就把它无偿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松海中的云松书舍,有杭州市政府所立《云松书舍碑记》,记述书舍的建筑过程,赞扬金庸先生捐舍之举。书舍内有以金庸所著14部书连成的对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戏曲艺术家盖叫天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残酷迫害。1971年1月,盖叫天在杭州松木场流水桥畔一间民居中去世,终年82岁。盖叫天一生在近70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武松、石秀、朱仝、谢虎、赵云、陆文龙等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人们的喜爱。1985年,在丁家山西侧重修了盖叫天墓,立碑盖亭,亭叫慕侠亭,亭中有一楹联: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人十字坡

在新修的盖叫天故居里,挂有一副对联,对盖叫天先生做了合适的评价:

燕北真好汉
江南活武松

1982年,杭州园林文物局开始在阮公墩岛上添土,兴建起云水居、忆芸亭、环碧小筑等古色古香的竹屋茅亭,并栽植大量花木。经过巧妙布置,阮公墩逐渐成为既高雅古朴,又新颖别致的水上园林。这年秋天,阮公墩上还建起了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成为杭州市民的休闲之处。因小岛居于粼粼碧波之上,笼罩在花木丛林之下,犹如碧玉盘中的一颗晶莹翡翠,所以后来被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取名为“阮墩环碧”。

明末以后,京杭运河入钱塘江处改闸为坝,从此江河不通。1983年11月12日,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开工,于1988年12月30日竣工通水。工程历时五年,挖掘土方300多立方米,总投资6977万元。

沟通工程从运河艮山港东端开始,穿越建国北路、环城东路,接帖沙河,穿越沪杭铁路、机场路,在新塘镇转向三堡,新开70米宽的河道6.97公里,可通航300吨级的船舶,船舶可经船闸引航道往来于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之间。

1984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日报社、浙江电视台等单位举行“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经过51725张有效票的推选,1985年9月选出了“新西湖十景”,由10位著名书法家为新十景题写了景名。这10位书法家根据自己的熟悉和爱好选择景名进行了题写,陈云题写了“云栖竹径”,赵朴初题写了“虎跑梦泉”,费新我题写了“吴山天风”,刘海粟题写了“满陇桂雨”,沙孟海题写了“阮墩环碧”,王蘧常题写了“玉皇飞云”,陈叔亮题写了“九溪烟树”,王个簃题写了“龙井问茶”,李长路题写了“黄龙吐翠”,萧娴题写了“宝石流霞”。

改造前庆春路拥挤情况

杭州庆春路以庆春门得名。清末民初时,将盐桥街、菜市桥直街、庆春门直街等路段改称庆春路,也名庆春街。众安桥以西原为旗营,民国初拆营建路,初称钱塘路,后将这条路分段称众安桥河下、法院路、性存路。庆春路旧时分四段,自西向东依次为钱塘门大街、前洋街、法院路、庆春门大街,是杭州上城区与下城区的分界点,也是杭州第一条通汽车的道路。1964年统称庆春路。1966年改名青春路。1981年庆春门外直街并入,恢复庆春路名。

庆春路在解放前是杭州的一条商业繁华街道,两边店铺林立,交通繁忙,非常热闹;解放后街上的工商业有了新的发展,路上的车辆、行人更显拥挤,十来米宽的路面使得车辆和行人行驶困难,经常阻塞,交通事故频发,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1991年9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庆春路拓宽改造,拆迁两旁民房,将路拉直,西段延伸至环城西路,与湖滨路相接;东延伸至与秋涛路相接。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以路带房,以房养路,路房结合,综合开发”的方针。9月27日,杭州市委书记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庆春路改造问题,笔者起草了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关于改造、拓宽庆春路的会议纪要”,记得当时提出的目标是30年不落后,50年还能用。

1992年5月1日,庆春路改造工程动工。1994年4月28日竣工通车,全长3.4公里、宽40米,成为四车道的大路。路两边进驻了许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时有杭州第一金融街之称。

1995年,杭州文物考古所在杭州紫阳山附近发现了南宋太庙遗址,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包括90多米长的太庙东围墙、东大门及部分朝东方向的偏殿遗址。南宋太庙遗址的规模、气势都非常壮观,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瓷器等文物。太庙东围墙发掘长度约90米,围墙厚1.7米,残高1.5米,墙面工整平直。围墙北端外侧发现一处方形石砌遗迹,边长为1.5米,推测是太庙大门两侧置放石狮的台基。东门门址位于围墙中段,宽约4.8米,底部用长方形砖竖砌。夯土台基用黄黏土夯筑而成,厚约0.5米,揭露面积为250平方米。夯土台基北侧,有一东西向的砖墙,长9米、宽0.35米,台基东侧尚存部分砖面,其中部分长方砖一端有模压文字“官”、“平二”、“上一”等。南宋太庙遗址的发现是南宋临安城考古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城市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为保护这一重要的南宋历史文化遗址,杭州市政府决定停止实施在遗址地块上的原建设项目。同年底,对已发掘的太庙遗址实行掩埋式保护,并在此建设南宋太庙遗址公园。这一考古发现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95年11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杭州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上海和浙江省的专家、学者,以及熟谙杭州情况并有丰富领导经验的老同志,对杭州文化发展出谋划策。来自北京的吴祖强、成志伟、吴泰昌、张烔,来自上海的王元化、徐中玉、钱谷融、袁雪芬、荣广润、严明邦,浙江省的毛昭晰、沈祖安、陈文锦、吴世明、魏桥、叶文玲等专家、学者,王家扬、厉德馨等省市老领导参加研讨并就杭州文化发展发表了意见。在此基础上,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杭州文化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1996—2010年)》,分析了杭州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特征,提出了杭州文化发展的战略和总体目标,对杭州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造就文艺人才成长良好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提出了要求。

新雷峰塔(孙跃摄)

2000年5月,深埋地下800多年的南宋临安府治遗址在杭州河坊街荷花池头被发现。在发掘面积880平方米的考古现场,发掘出书院厅堂、西厢房、庭院、天井和东回廊、七边形水井等一系列南宋时期珍贵的官府建筑式样。其中西厢房位于书院厅堂的西侧,总长度超过68米,它的中段与书院厅堂紧贴并设门相通,北段与南段的前方都有压栏石并与书院厅堂的前后压栏石相连。对照《咸淳临安志》府治总图,出土的建筑遗迹和图中诵读书院部分相吻合。书院厅堂的北面是一个宽10.9米的天井,南面是一个长度超过25米的庭院。在庭院西侧排水沟的北端,还有一个深4.5米的七边形水井。这次考古还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南宋遗物,有木质仕女俑、建筑构件、弩石和瓷器碎片,瓷器器型有粉盒、碗、盘、碟、钗、灯盏等。

遗址营造考究,规模宏大,对宋代建筑史特别是基础建筑的研究具有很高价值,反映的官府建筑式样目前在全国无其他遗址可与其相比。

2000年12月,雷峰塔重建工程终于在原址上开工。到2002年的金秋,新雷峰塔建成,五层八面,形姿绰约,依山临湖,蔚为大观。在千年之后,“雷峰夕照”胜景又现西子湖上,“西湖十景”又得以重圆。面对“雷峰复染夕阳红”这样的盛事,人们兴高采烈,感慨万千,此时自然少不了诗词、楹联,邱戎华先生写的对联反映了许多人的心情:

快引嘉宾留夕照
好登新塔看杭州

2000年9月23日,秋天的西湖边显得有点冷清,在杭州饭店旁的游船码头,船工沈师傅和其他船工一起,从早上8点开始就排着队等待乘船的游客,到上午10点还不见一位客人。有一位船工开玩笑说:“听说张国荣晚上要在杭州开演唱会,大家都去看明星,谁还来坐船?”另一位船工接话说:“说不定张国荣会来坐船游西湖呢。”

又过了一刻钟,湖边来了五位游客,分别乘上了两条船。沈师傅的船排在第一位,坐上了一位身穿黑衬衫、白裤子的年青游客和两位摄影师。沈师傅一看,那位年青游客竟然是张国荣。张国荣化了点淡妆,人有点瘦,很少说话。

沈师傅把船往白堤方向划,还没到断桥,岸上一个卖报的小伙子发现了张国荣,大声叫喊:“张国荣!”张国荣发现被人认了出来,就让沈师傅把船划开白堤,直接去了三潭印月。来到三潭印月,又有不少游客认出了张国荣,张国荣因此只在岛上游览了20多分钟,就上船离开。沈师傅从苏堤一直把船划到杭州饭店码头,整个行程大约两小时左右。

沈师傅后来回忆说:“一路上,我给张国荣介绍西湖美景,张国荣很随和,听得很仔细,偶尔微笑一下,点点头。张国荣看上去没什么架子,就是显得有点忧郁。”

这件事情传开以后,有个“张国荣迷”把沈师傅的手机号码在百度张国荣的贴吧里公布了出来。于是,每年的4月1日前后,沈师傅的161号游船就会被人预订。有一次,沈师傅接待了上海来的三位姑娘,都是张国荣的“铁杆粉丝”。姑娘们一上船,眼泪就流了下来。沈师傅说,他划起船,按照当年张国荣坐船的游览路线走了一圈。一路上,三个姑娘拿着张国荣的照片,小录音机里播放着张国荣的歌,一边唱,一边哭,一直到了岸边,还抚摸着张国荣坐过的位置,恋恋不舍地不愿离开。沈师傅说,在来坐船的国外歌迷中,最多的是日本歌迷,她们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女子。有一个日本歌迷是导游,特地赶到杭州,为了找到161号船,从白堤一路打听到断桥。

雷峰塔地宫口

2001年3月11日上午9点,雷峰塔地宫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浙江电视台的直播信号随之同步传出。

一块750公斤重的大石头压在地宫口的方石板上。石头被人们用辘轳吊开以后,下面有一堆夯土,土中散布着一些“开元通宝”铜钱,这大概是地宫封口时举行的佛教仪式或者是民间风俗仪式时留下的。

考古队员清理盖板上的泥土和铜钱,认真做着记录。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地宫盖板清晰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撬开盖板,通向地宫的入口就要出现,地宫中的情形会如预想的那样完好如初吗?等待大家的会是惊喜还是遗憾呢?

盖板下就是神秘的地宫。盖板终于被完整地打开了,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眼前的情景使人们都松了一口气:埋藏千年的佛塔地宫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一切都保留着最初的模样。

内藏金棺的纯银阿育王塔

地宫长、宽各约0.5米,深约1米,四壁用砖砌筑。地宫正中央出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周围散落着佛像、铜镜、腰带带扣和大量的铜钱等器物。

各路专家都汇聚到了地宫发掘现场,地宫曾经被水浸泡过,文物提取工作非常困难。

又过去了半个小时,地宫中的第一件文物终于被顺利取出。这是一面铜镜,上面清晰地刻着匠人的名字。这种形制的铜镜,正是五代十国时期标准的官方铜镜,从而为佛塔地宫的建造年代提供了实证。

考古人员继续提取其他文物,由于文物被水浸泡过,一层层地叠压在一起,加上工作的空间很小,提取工作难以进行下去。考古队员们紧急商讨新的方案,决定拆除地宫西南侧的砖墙。为了便于日后复原,队员们对每块砖头进行编号,然后逐层拆除砖墙。

随着一层层的砖块被拆除,夹在砖缝中的文物也被清理出来。

到了下午5点,距离地宫开启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小时,地宫中一尊精美的佛像被提取出来:这尊镏金铜佛像高68厘米,释迦牟尼佛盘腿坐在莲花宝座上,头顶部为螺丝状佛髻发,面庞丰满,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面相温和慈祥,流畅的衣纹恰如其分地显示着质感。最奇特的是,这尊佛像的莲花座是由一条蟠龙托举的,龙身盘绕在铜柱上,四爪张开,龙头上昂,似乎正在奋力地托举佛祖腾空而起,佛像的静谧与巨龙的张扬和谐地融会在一起。这尊佛像把释迦牟尼佛跟中国传统的龙结合在一起,是非常罕见的,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一件实证。

镏金铜佛像

地宫侧墙被完全拆除后,考古人员开始逐层清理地宫中的文物。在狭小的空间里,存放了这么多的文物,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时间又过去了四个小时,铁函周围共提取出30多件精美的文物。

到晚上11点,地宫中又有了惊人的发现:在铁函周围,专家们发现了一些丝织品的残片。研究古代丝绸的专家紧急赶到了现场,提取出的丝织品经过紧急保湿处理后,被放置到了密闭的容器里。以后的研究表明,这些丝织物残片正是当年闻名遐迩的越罗。织物残片在显微镜下依然能看出复杂的编织技艺。在吴越国时期,这是献给中原朝廷最贵重的贡品。

时至深夜,距离地宫发掘已经过去了约15个小时,地宫中最重要的文物大铁函将要被吊取出来。为了顺利吊取铁函,考古人员又花了3个小时对地宫进行了清理,连续18个小时的考古直播让人们既兴奋又疲惫。

即将出土的铁函里究竟安放着什么?佛螺髻发真的存在吗?人们心怀悬念耐心地等待着谜底的揭开。

到第二天晚上7点,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即将到来。出于对文物安全的考虑,铁函的开启地点选择在了浙江省博物馆的山洞库房,谢绝所有记者的采访。这里有着严密监控的温度和湿度,更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

当工作人员缓缓打开厚重的铁函时,传说中的舍利塔出现了:纯银制成的舍利塔完好无损,光亮如新,舍利塔的中央静静地安放着佛螺髻发的金棺。

出于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保护文物的需要,佛螺髻发的金棺从出土以后就再也没有被开启。这尊国宝级文物被安放在西子湖畔的雷峰塔展厅里。

雷峰塔地宫发掘工作圆满完成。

每件文物的背后,似乎都藏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雷峰塔地宫发掘时,考古人员在铁函的周围共提取出30多件精美的文物。其中有一个玉童子像,童子站立在漂浮的云彩之上,神态怡然自得,天真自信。五代十国时期出土的玉器极为罕见,它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童子像。专家认为,这件玉童子像填补了这一时期古玉研究的空白。

在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面铜镜极为奇特,为研究唐和五代时期的风俗服饰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这面直径10.3厘米的“光流素月”铜镜,外区环有一周楷书的铭文,首尾以一个圆点作为分隔。这一圈铭文是:“光流素月,质禀玄精。澄空鉴水,照回凝清。终古永固,莹此心灵。”这种铜镜流行于隋至初唐时期,在吴越时也是作为一面古镜藏入雷峰塔地宫的。

这面镜子的独特之处在于用作照容的一面,有一幅线刻画,镜面上刻画了人物、楼阁、香案、香炉等图案,画的主题是“发愿往生净土”。而经过考古人员考证,认为发愿人是钱俶和其王妃孙氏。孙氏是钱塘人,名太真,泰宁节度使孙承祐的姐姐,端重敏慧,读书好学,谨慎节俭,与钱俶非常恩爱,受到了吴越国人的尊敬。慎知礼撰写的钱俶墓志中,有对孙氏的介绍,那段文字是:“元妃孙氏,贤为女师,化被王国。先朝肆觐,后车锡命,册妃之典,自王而始。”刚开始建雷峰塔时,孙氏尚在,夫妇二人一起发了一个愿,雷峰塔建成时,孙氏已去世,钱俶为了纪念孙氏,同时也为了感谢宋朝廷对孙氏的封妃、谥妃,把塔命名为皇妃塔。

2001年10月20日晚,西湖博览会开幕式在黄龙体育中心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开幕式后,举行了一场名为“人间天堂”的6万人共同欢歌的晚会。

晚会分为“有朋自远方来”、“历史再现”、“现代杭州”三大主题,精美大气的舞台,浓浓的江南气息,充满杭州元素。节目精彩纷呈,更是带着浓厚的杭州特色。在孙悦演唱一曲动感十足的《我心飞翔》之后,吕微的《人间天堂》、徐宁的《杭州之恋》、李琼的《梦蝶》,演化出杭州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浪漫传说。毛阿敏的一曲《心头事》,唱出了800年河坊街的味道。罗中旭的《御笔江南》和陈明的《雷峰夕照》,带人们穿行在杭州的历史中。白雪、黄格选的《梦想天堂》,唱出了杭州人的幸福与希望。王菲、陈慧琳、张学友带来的美好歌声,把晚会推向一个个高潮。

观众手中的荧光棒随着乐曲飞舞,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如浩瀚的银河。是夜,杭州这座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被快乐淹没。

2001年底,《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编制完成,明确提出杭州未来城市空间布局要形成“一主、三副、六组团”的格局。2002年召开的中共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构建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决策,提出推进“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形成“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发展战略,就是一个主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三个副城;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临浦、瓜沥、义蓬、塘栖、余杭、良渚六大组团;在中心城区、外围组团之间设置六条生态隔离带。提出了“东动(江东和临平工业区建成现代化大型制造业基地)、西静(城市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建成城市旅游扩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南新(江南城接纳主城的部分功能和人口,建成具有大都市新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北秀(保护和利用好良渚文化遗址,增强良渚和塘栖组团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和科教产业功能)、中兴(综合整治西湖、运河杭州段,建设钱江新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城市新格局,推动杭州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

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但是,在2002年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内,旅游、工业、居住、交通功能混杂,乱搭乱建的现象严重,各类建筑杂乱,湖区人口剧增,环境污染严重,西湖的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共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为保护西湖提供了机遇。

为了使西湖山水长久延续,造福当代,从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2002年完成了北起湖滨一公园,南至长桥公园的西湖南线整合工程,还恢复了雷峰塔、万松书院等景点;2003年完成了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建设工程;2004年完成了西湖北线主要是北山路15个景点的建设;2005年完成了“两堤”、“三岛”和龙井茶文化景区等八大项目;2006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主要实施了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吴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龙井八景”恢复整治等三个重点项目;2007年完成了吴山景区二期、灵隐景区二期整治、龙井八景、八卦田遗址整治、南宋官窑博物馆二期、高丽寺文化陈设、虎跑公园保护整治、满觉陇区块整治等项目;到2008年,随着九溪至杨梅岭综合整治工程、三个“西湖十景”纪念标志项目、西湖夜景亮灯优化工程等八大项目的完成,历时七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圆满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完成,使西湖景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维护和恢复了西湖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再现300年前“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的历史风貌,基本形成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这次西湖的综合保护工程增强了杭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了杭州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步伐。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功绩是明显的。一是实现了还湖于民。过去的300年,西湖水域面积缩小,雷峰塔倒塌,杨公堤风采尽失,环湖周边的一些公共资源成为单位资源甚至个人资源。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把那些单位资源和个人资源还原为公共资源,让市民和游客共享并亲近西湖、感受西湖,使西湖真正成为人民的大公园。二是保护了西湖的生态。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前,环湖周边工业企业多,违章建设多,景区规划不合理,湖水严重污染,西湖水质属劣五类,严重影响了西湖风景区的景观面貌和生态平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了环湖地区“脏、乱、差”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居住环境,显著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人与自然,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结合溪流整治规划,拓宽湖面,建成部分生态湿地,搬迁大批污染企业,对环湖地区保留的单位和住户实行全面截污纳管,同时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加大西湖的引水量,实现每月换水一次,西湖水体质量明显好转。三是传承了历史文脉。西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西湖文化在杭州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在西湖四周留下了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的深刻印记,留下了文人墨客的佳话诗篇、科学巨匠的创造发明、民族英雄的忠烈英魂,还有体现杭州先民勤劳智慧的人文古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保护了西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居村落等,让这一人类共同财富永远可持续利用。同时,还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恢复了众多旧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增加了一些新的历史文化景观。

2002年8月14日下午,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坐着轮椅从下榻的香格里拉饭店出来,在杭州饭店码头登上“金凤”号画舫,游览西湖。面对秀丽的湖光山色,霍金兴奋不已,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事情。看到湖中的荷花,霍金非常高兴,他情不自禁地说:“多美丽的荷花啊!”

霍金的父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来过杭州,回国以后向霍金描述过西湖的美丽。父母从杭州带回的那块西湖织锦图,给霍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西湖边游览时,霍金问:“环湖一圈能走通吗?走一圈要多少时间?沿湖都是这样美丽的林荫大道吗?”当听到肯定的回答后,霍金露出了笑容。

2002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走进杭州元宝街,来到胡雪岩故居考察。他在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的陪同下,仔细参观了胡雪岩故居中的众多厅堂和庭院,杭州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高念华介绍了杭州市委、市政府修复胡雪岩故居的情况,朱镕基总理赞许地说:“杭州市委、市政府做了件大好事。”他在延碧堂写下了“朱镕基二○○二年五月偕夫人及爱女于胡雪岩故居”。

在考察时,朱镕基总理看见一批游客被工作人员拦在外面,便走过去亲切地对游客们说:“委屈你们了!委屈你们了!”游客们见到朱总理,非常兴奋,同时又被朱镕基总理的谦和所打动,纷纷鼓掌向朱总理问好:“朱总理好!朱总理好!没关系的。”过了几天,他在刘庄用毛笔题写了以下一段话:“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2002年11月,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作出了挖掘、恢复西湖湖西水面,恢复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所建杨公堤的决定。12月,恢复杨公堤及以西水面的工程动工。2003年10月,杨公堤复建工程完成,堤上原有的六座桥,俗称“里六桥”也同时得到恢复,还建设了许多文化和景观设施,景色美丽、内涵丰富的杨公堤在新世纪成为西湖一道新的靓丽风景。

《西湖全书》书影一种

杭州湖山俱美,其山之美,不逊其水。2003年春天,杭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马时雍与笔者商量,想编写一本反映杭州的山的书,把杭州的群山美景及其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介绍给广大读者。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于是,在马时雍的主持下,起草编写提纲,组织作者撰写文稿,经过精心的编辑,《杭州的山》于2003年1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发行以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一本畅销书。许多读者拿着书,对照书中所附的登山线路图,去探寻杭州群山的美景和文化。然后,由马时雍主编的《杭州的水》、《杭州的古建筑》、《杭州的寺院教堂》、《杭州的街巷里弄》、《杭州的考古》、《杭州的古桥》等介绍杭州的书相继出版,在杭州的书店里刮起了一股杭州文化之风。

2004年9月,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主编的《西湖全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西湖全书》是《西湖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成《西湖丛书》,三套书均由王国平主编。

《西湖全书》由众多部单本书组成,陆续出版的有《西湖诗词》、《西湖匾额》、《西湖楹联》、《西湖绘画》、《西湖书法》、《西湖织锦》、《西湖美景》、《西湖造像》、《西湖风俗》、《西湖八十景》、《西湖亭阁》、《西湖别墅》、《西湖花卉》、《灵隐寺》、《北山街》、《文澜阁与四库全书》、《西湖风情画》、《西湖老照片》、《西湖老明信片》、《西湖博览会》、《西湖龙井茶》、《白居易与西湖》、《钱镠与西湖》、《苏东坡与西湖》、《林和靖与西湖》、《洪升与西湖》、《康熙、乾隆两帝与西湖》、《毛泽东与西湖》、《周恩来与西湖》、《巴金与西湖》、《司徒雷登与西湖》、《西湖名人》等54种。

杭州是一个有着艺术传统的地方,许多杭州人有着艺术的兴趣和追求,很多杭州的少年儿童怀有艺术的梦想。2005年6月1日至5日,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办,这是一次振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打造中国动漫品牌的中外动漫业界盛会,也是展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的平台。从此,拉开了杭州动漫狂欢的大幕。

首次动漫节总成交额达30多亿元人民币,博览会现场产品销售额就达2000多万元,另外现场签约项目23项,合作项目总金额达到2.5亿元人民币,引进资金1000余万美元。2006年举办的第二届动漫节,交易更加火爆。产业博览会总成交额37.3亿元,签约项目共计48个,成交额21.6亿人民币,近1亿美元。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杭州卡通城建设招商项目,引起了中外动漫界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杭州市的积极争取下,2006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致函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中国国际动漫节固定在杭州举办,这给杭州的动漫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国际动漫节落户杭州,对于杭州打造“动漫之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和创新型城市,发展文化产业、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中国国际动漫节是一个国家级的文化会展活动,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展示、交流、合作平台,也为杭州打造“动漫之都”、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动漫节是杭州建设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新亮点,也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它对于培育弘扬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培养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动漫节落户杭州,给杭州本地动漫业的创作提供了很强的动力,为杭州的动漫产业发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从而集聚更多的资源和人才,促进杭州动漫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成为杭州老百姓和中外游客共享的精神文化大餐,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使杭州这座人间天堂更有魅力和活力。

杭州把“动漫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动漫,使生活更精彩”作为举办动漫节的宗旨,发挥“政府主导、市场配置、企业主体”的优势,完善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创作平台、人才实训平台、融资平台和交流平台,为杭州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落实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围绕“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的目标,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动漫节的经验,创新办节思路、办节机制,丰富活动内容,全力打造品牌,把中国国际动漫节真正办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动漫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2005年、2006年两届动漫节的举办,促进了杭州动漫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动漫给杭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青春活力,也将在城市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笔墨。

2006年4月21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和女儿抵达杭州,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参观访问。连战一行在杭州参观了胡雪岩故居、岳庙和雷峰塔。在西湖游船上,连战回忆起关于西湖的一些往事。当年他的祖父连横曾经在杭州玛瑙寺居住过一年,并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连战的父亲连震东也曾来此探亲。连横,字武公,号雅堂,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南一个富商之家,其先祖在清初从故乡福建龙溪移居台湾省。他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这次连战来到祖父连横居住过的玛瑙寺,追思先人,写下了如下诗句:

桃花流水杳然去,僧佛自在天地间。

后来,玛瑙寺里设立了连横纪念馆,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杭州是一座充满着创业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浓厚休闲氛围的城市,有着休闲的物质基础、历史传承、社会习俗。

2002年8月10日,世界休闲组织召开理事会,通过投票表决,同意杭州为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举办城市。2002年11月8日,世界休闲组织与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领导小组就联合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和世界休闲大会协议备忘录》,这标志着世界休闲博览会正式落户杭州。

“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题是: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举办时间为2006年4月22日—10月22日。举办的方针是:政府主办、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实现共赢。举办地点以杭州为主会场,以湘湖、世界休闲博览园、世界休闲风情园、东方文化园为主园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休闲博览会开幕。

“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由世界休闲组织、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举办,主要内容有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和世界休闲风情园展示、世界休闲用品博览会、世界休闲大会、世界休闲峰会、世界休闲奖评选、休闲管理培训及西湖国际狂欢节等,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杭州通过举办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引进先进的休闲理念,倡导健康的休闲方式,推动和繁荣休闲产业,提高城市的休闲服务水平,丰富人们的休闲体验,使人们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次历时半年的休闲博览会除了给杭州增添了休闲的理念和欢乐的气氛之外,还留下了这样一串数字:接待游客2040.5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02.55万人次,实现贸易成交额137.38亿元,引进10.17亿美元外资,引进108.34亿元内资。

西湖的历史星空深邃而灿烂,穿越在这一时光隧道中,深感杭州历史文化的厚重、杭州人文精神的丰富。面对这座城市的发展,细数历史名人遗留的事迹和诗篇,怎能不令人心生感慨?

昔日西湖

钱塘自古繁华,繁华仍将继续。杭州和西湖的历史在不断发展、延续。这座城市正在上演的更多精彩,将被写入史册。新中国建立以后杭州的事情,因近年来已有许多书籍作过综合或专门的介绍,限于一本小书的篇幅,所以只从人文历史和城市发展的角度选取一二,并将本书写作的时间截止在2007年。少数有连续性的事情,结尾的时间在2007年以后,如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为了体现叙事的完整性,在时间上有延续。

最后,笔者以2007年12月发表在杭州市政协《政协通讯》杂志上的一首小诗《千年西湖》作为本书的结尾:

一湖秀水

三面云山

经千年风云

历千载变幻

千年的山仍然那样青

千年的水还是这么秀

千年的古寺多了点苍翠

千年的钟声依然悠扬

吟了千年

画了千年

游了千年

酿了千年

吟的是诗词

画的是丹青

游的是名胜

酿的是人文

你是王母娘娘失落人间的明镜

你是镶嵌在神州大地的明珠

你是杭州人胸前经常抚摩的老玉

你是杭州人可以尽情倾诉的女儿

因为你有人把杭州称为女性化城市

平湖秋月是她的秋波

曲院风荷是她的风姿

苏堤春晓是她的妩媚

丝绸之府、女装之都是她最美丽的衣裳

千年的西湖

孕育了多少情和爱

千年的西湖

消解过多少忧和愁

千年的时间里

如画的风景中

风物变迁

人影匆匆

四季更替

雨雪阴晴

花开花落

历久弥新

苏小小的才情

白居易的诗文

苏东坡的绝唱

林和靖的飘逸

岳飞的精忠

文天祥的正义

于谦的正气

周新的无私

秋瑾的侠义

龚自珍的锐利

时间与空间

城市与山水

山水与人文

相融在一起

隋代、唐朝

吴越、南宋

都已泡在湖里

酿得湖水似酒

上个千年的往事

已封入曲院的酒坛

新千年的曙光

照耀着新的湖山

新的雷峰塔

新的杨公堤

新的北山路

新的万松岭

新的九溪

新的湖滨

新的龙

新的灵隐

新的人文精神

新的休闲理念

新的人生感悟

新的精神家园

新千年的西湖哟

呼唤新的大师

期盼新的经典

憧憬新的内涵

让公平与正义

真正照亮湖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