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天山天池

游天山天池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山天池地处遥远的天山深处,许久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天山天池面积4.9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大约形成于第四纪大冰期。难怪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天山天池与神话中的王母娘娘联在一起。如今,天山天池已不再为王母娘娘所独占,来者也不再是各路神仙,这里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乐园。我曾游过不少名湖,但天山天池的风姿却是第一次亲眼目睹。小诗虽不能与郭老之大作相比,但愿仅以此作略抒我游天山天池之感怀。
游天山天池_天涯情怀

中国地域广大,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其中的两个天池,更是久负盛名。它们一个在东北的长白山山头,另一个在新疆天山的怀中。两大天池,都是令我心驰神往之地,以前却都没有去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1997年8月,终于等来了机会,我们一行四人参加全国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开始了新疆之行。会议闭幕后,主办者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大组织与会者到天山游览,使我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天山天池地处遥远的天山深处,许久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天山天池历史上曾叫过“海子”、“龙潭”、“瑶池”、“冰池”、“神池”,流传过很多美丽的传说。相传这里是西天王母娘娘居住和沐浴的地方,当年周朝第五代天子周穆王巡游天下来到这里,王母娘娘曾在此处举办蟠桃盛会宴请周穆王。《穆天子传》中有诗云:“白云在天,山川之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唐太宗时,曾在这里设“瑶池都督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造访过此地,并会见了当时来此讲道的“长春真人”丘处机。足见这“瑶池”早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仙境。“瑶池”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始称“天池”。当时乌鲁木齐都统明亮来天池游览,在此题写了“神池浩渺,如天镜浮空……”的碑文。由此可见,“天池”本是“天镜”与“神池”取头留尾而成。然而,天池虽为人们所向往的仙境,在那经济落后,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年代里,凡夫俗子是上不了“西天”的。斗转星移,如今,去天山再也不必受舟车劳顿之苦,到天池旅游早已成为平民百姓生活中的乐事。

这天,我们吃过早餐,乘上家乡沈阳产的海狮面包车,从塔里木大厦出发去天山天池。不多时,面包车便驶出了乌市市区。绿色植物和各类建筑物开始逐渐在眼前消失,乌黑的柏油路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向远处延伸着,偶尔能够望见一蓬蓬落满尘土的骆驼刺和一丛丛迎风摇曳的红柳,行约一个半小时,才又见绿色。开始进山,汽车在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爬行,我从车窗向外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绿树丛中被称为“石门一线天”的山门,路旁的崖石下、沟壑里、树丛中时隐时现的潺潺溪水叮叮咚咚地流淌着。车继续前行,忽然一阵阵山风带着松杉的清香,裹着凉丝丝的水汽袭面而来。这时,陪同前往的乌市新市区人大乌思曼·巴拉提副主任提高嗓门说:“请大家提提神,前面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天池。”大家也随之活跃起来,同来的小何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黄老,快看,天池到了!”我顺着他的手势望去,不禁惊叹道:“天池,真乃仙境也!”

乌思曼说,美如明镜的天山天池,距乌鲁木齐市以东约120公里,坐落在博格达峰西北半山腰处,四周雪峰环抱,湖水来自三工河,源自巨大峰上的十二条冰川,经几十万年地壳运动及气候的不断变化,冰川上的冰雪渐渐融化而形成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高山天然湖泊,属冰碛堰塞湖。天山天池面积4.9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大约形成于第四纪大冰期。

来到天山天池,不禁想起长白山天池,我虽未能亲览其风貌,但看了儿子黄斌《长白山之旅》的摄像后感受到:天山天池虽然不像长白山天池那样险峻、壮观,但却显得格外恬静、温馨。我站在天池边放眼远眺,群山起伏,远山的积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晶莹剔透,令人赏心悦目。近观雪线下,峦峰叠翠,绿草如茵,山花烂漫,闻听百鸟啼鸣。不远处坐落着哈萨克族的“阿吾勒”(哈语即牧村),一座座蘑菇似的毡房分散在草坡上,使天池显得更加风情万种,妩媚动人,此时,不禁使我想起诗人郭沫若曾有感道:“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

我们乘坐游艇在平静的天池中漫游,犹如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金池圣水,天上人间,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画卷。难怪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天山天池与神话中的王母娘娘联在一起。美妙的神话传说和深不可测的池水,竟为天山天池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神秘莫测的色彩。乌思曼说,据传,曾经有人潜入池中测量水深,下去以后就再也没有上来。试想,王母娘娘乃何方神圣,她的仙池岂容凡夫俗子妄入!如今,天山天池已不再为王母娘娘所独占,来者也不再是各路神仙,这里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乐园。那些从天南地北远道而来的游人,纷纷来到这里游览神话中的雪域高原风光,领略天池的神仙境界,体会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该是何等的惬意。

中午,我们一行在乌思曼·巴拉提副主任的陪同下,坐在毡房里共进午餐。大家一边饶有兴致地品尝着天山雪鱼、手把羊肉和香醇浓烈的奶酒;一边欣赏少数民族少女表演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当唱到“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时,毡房里沸腾了,大家伴着冬不拉和手鼓,尽情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之中。

午餐过后,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天池边。这时,只见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维族少女手捧着天山雪莲向我们走来,大家纷纷围了上来,在副主任乌思曼·巴拉提的参荐下,我一次就买了二十朵雪莲。

我曾游过不少名湖,但天山天池的风姿却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此次游天池时值八月下旬,已近秋季,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红花、翠柏,把整个群山和池水装点得五彩缤纷,斑斓迷人,令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天池,犹如大自然为天山点缀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置身如此仙境,我心绪释然。离开的时刻到了,“除了足迹和照片,什么也别带走!”是啊!人们留下的是对天池的赞美,带走的却是对天池永久的回忆。此时此刻,我终于按捺不住心灵的感动,赋诗道:“遥望白雪峰,耀眼闪晶莹。近看碧水静,天池落山中。处处毡房客,欢歌笑语声。手把肉鲜美,奶酒味更浓。待宾奉佳宴,哈主最盛情。”小诗虽不能与郭老之大作相比,但愿仅以此作略抒我游天山天池之感怀。

注<<<

①哈主——指毡房里哈萨克族主人。

此文发表于2004年8月31日《辽宁老年报》的《畅游天下》栏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