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

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同时,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群众纪律中,就会形成对群众情感的心理积淀,固化人民主体地位的认知结构,使行为模式与认知结构相契合,做到以行促知。制定党的群众纪律,让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就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主体的作用。[12]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摆脱作风建设“始治终乱”怪圈,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的实践问题。

问题引领思维,思维决定行动。思维指引产生的理论体系一定是以现实问题为先导,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行动一定是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习总书记作风建设思想的构建就是以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其逻辑起点。那么,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建设,到底需要破解哪些难题呢?需要我们从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如何防止知行脱节、如何尊重两个主体、如何摆脱作风建设“始治终乱”怪圈和如何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发挥领导干部作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从权力结构上讲,领导干部处于金字塔权力的顶端,权力巨大,地位重要,决定了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从组织结构上讲,领导干部处于各个“层级”的顶层,自上而下,上行下效,决定了领导干部应该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无论从权力结构还是从组织结构看,领导干部都是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领头羊”,在作风建设中必须要示范带头,率先垂范,这是由党的领导体制决定的。领头羊发挥它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靠道德信任和信用。它身先士卒,路上有陷阱,它会第一个掉下去,前面有岔路,它会凭经验作选择,因为它是最危险的,因而它是最有威望的。然而,从理论上,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讲得都很清楚,但是在实践中,领导干部这只“领头羊”应该如何发挥率先垂范、树立标杆的作用,遵守党的群众纪律,需要我们探讨。所以,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全程参加了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他在总结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领导带头,层层示范,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9]这是对领导干部带头发挥作用的肯定。在遵守党的群众纪律方面,领导干部也应该领导带头,层层示范。

二、知行合一,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作风建设和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实践中,党员干部要把这种认知结构转化成思维方法,生成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行为模式,做到以知促行。同时,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群众纪律中,就会形成对群众情感的心理积淀,固化人民主体地位的认知结构,使行为模式与认知结构相契合,做到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实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作风建设和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实践中如何做到以知促行,如何以行促知,如何知行合一,如何通过知行合一处理好整改与建制、抓大与抓小、抓常与抓长的辩证关系,还需要我们实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在“知”和“行”两个方面同时努力,既要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10]。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知行合一;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也需要知行合一。

三、尊重两个主体,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

从理论上分析,民众、政党、公共权力是民主政治的三大支柱,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三大要素。西方政治学认为政党是桥梁,一端架在社会,另一端架在国家;中国政治学则认为政党是扁担,一头挑着民众,一头挑着公共权力,其实质是政党代表民众行使公共权力,行使公共权力为了民众。这表明,党的作风建设历来都是以政党为扁担挑着公共权力和民众,并围绕对公共权力的授予、行使和监督等环节,形成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主体。但是,党的作风建设往往容易以领导干部为核心,自说自话,体内循环,如何开门搞活动,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主体的作用,需要我们研究。制定党的群众纪律,让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就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主体的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热、广大群众不热,或者广大群众热、领导干部不热,都不利于把活动开展好。”[11]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尊重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主体;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也需要尊重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主体。

四、摆脱作风建设“始治终乱”怪圈,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

作风建设和党的群众纪律建设都有两大主体,也内含两条抛物线。一条是领导干部作风改进形成的抛物线,一条是群众对干部作风改进的期望形成的抛物线。当领导干部作风出现问题,群众对干部期望最低;当领导干部作风持续改进,群众对干部期望逐渐攀升;当领导干部作风达到最好,群众对干部期望最高;但是,当干部作风出现反弹,群众对干部期望逐渐降低……两条抛物线一高一低,相对抛出,呈现出相互接近、又相互分离的发展态势,形象地描绘出作风建设容易形成“问题——改进——见效——反弹”的怪圈,“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如何跳出作风建设始治终乱的“周期律”,克服顽固性,防止反复性,这个难题需要破解。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12]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摆脱作风建设“始治终乱”怪圈,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的实践问题。

五、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党的群众纪律

长期以来,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一直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已经建立的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没有制度在短时间内可以建立制度,但是已经制定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成为不带电的“高压线”和虚置的“稻草人”,这才是作风建设和党的群众纪律建设的“破窗”困境。“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这一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事情的恶化当然还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困境要摆脱,问题要解决,实践要探索,理论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这样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打破一块玻璃没人管,最后所有玻璃都会被打破,因为打了不受惩罚。”[13]制度就好比一台机器,制度不是机器的零件,而是把零件按照一定的程序组装成机器整体的一系列规则。制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在横向维度,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组成;在纵向维度,制度由建立、遵守、执行、完善等环节组成。加强党的群众纪律建设,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并加强制度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