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同建立的丰碑

共同建立的丰碑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出版商迈斯纳的建议下,马克思立即着手第二版的出版工作。马克思把《资本论》称作他毕生的事业,他还想尽快完成并出版《资本论》的其他各卷。19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的经济危机也拖延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工作。可以说,《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著作。马克思的巨大贡献是正确说明了两大部类以及各生产部门之间的一定的比例关系。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虽然资产阶级妄图以沉默的阴谋诋毁它的影响,但是真理是封锁不住的,这部巨著很快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俄国是第一个出版《资本论》译本的国家,它的读者比任何地方都多,而且有教养的人几乎人手一册。1871年秋,《资本论》第一卷的德文第一版全部售完。在出版商迈斯纳的建议下,马克思立即着手第二版的出版工作。

马克思是个治学严谨的人,为了使第二版更加完善,他对全书的结构和部分章节都作了很大调整。接着,他又开始忙于《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出版。马克思把《资本论》称作他毕生的事业,他还想尽快完成并出版《资本论》的其他各卷。但由于马克思当时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工作繁忙,加上他本人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19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的经济危机也拖延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工作。他的高度责任感和理论良心使他注视着经济危机的发展,他不想在这次经济危机还没有达到顶峰之前就妄加评论。但是在此期间,马克思一直为《资本论》其他各卷的出版做着积极的准备。他阅读了各方面有关的书籍,收集了更加丰富的资料,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

然而,长期的劳累并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疾病,给马克思和世人带来了遗憾。《资本论》的全部出版工作还未完成,马克思便去世了。临终前不久,他曾对小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根据他的那些材料“做出点什么来”。当时,各国的革命者都关心《资本论》其他各卷的出版工作,也希望恩格斯能担此重任。

众望所归,恩格斯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种委托。在爱琳娜和秘书的帮助下,已经63岁而且被多种工作缠身的恩格斯,毅然蹲在马克思的书房里,翻阅和整理着马克思遗留下来的大量手稿、书信、笔记、文件和书报杂志。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他于1885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之后,他又苦战了l0个春秋,于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可以说,《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著作。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阿德勒说得很对:恩格斯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的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他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上去了。”《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页。

《资本论》第二卷是在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因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是资本活动的两大领域,马克思在这一卷里,考察了个别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又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问题。

他认为,资本作为一种增殖自身的价值,它是不断运动的。它从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又从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这就是资本的循环。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三种形式。如果任何一部分资本在任何一个阶段上发生障碍,使资本的三种形式不能同时并存,资本循环就要中断,生产也要陷入混乱与停顿。因此,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实现价值的增值。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生命就在于无休止的运动,一个循环接着一个循环。这个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长,资本周转速度就慢;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短,资本周转速度就快。除此之外,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资本各部分在周转中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资本又被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购买厂房和机器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是指购买原料、燃料等劳动对象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部分地被磨损,它们的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上去。而流动资本中的那两部分在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原料和燃料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就全部消耗掉,他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但劳动力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重新创造价值。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关系,混同于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关系,“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幸运地变成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了,产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的起源,也就完全被掩盖起来”。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2页。

马克思在分析考察了个别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之后,又分析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实现和补偿的问题。为了了解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马克思首先从两个方面考察了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他认为,如果从价值构成来看,社会总产品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如果从物质构成来看,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马克思把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称为第Ⅰ部类,把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称为第Ⅱ部类。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成三个部分,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这是分析社会总资本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社会总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马克思分别研究了这两种再生产的实现问题,指出,无论是哪种再生产,在再生产前都必须保证把上年的产品在流通领域里全部实现,使再生产的要素在价值上和物质上都能满足要求。如果两大部类比例失调,产品不能实现,就要发生危机,社会总资本的周转就要受阻,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也要受到影响。

马克思的巨大贡献是正确说明了两大部类以及各生产部门之间的一定的比例关系。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发性质,必然破坏这种比例关系,因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说,如果我们设想一个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就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必须预先计算好,能把多少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用在这样一些产业部门而不致受任何损害,这些部门,如铁路建设,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较长时间内不提供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提供任何有用效果,但会从全年总生产中取走劳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2页。所以,只有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灭经济危机。

《资本论》第三卷主要是研究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问题,揭露了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地主从不同方面剥削工人,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真相。

马克思首先阐明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问题。这也是马克思的独创。马克思指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本来是可变资本带来的,但资本家却把它当作是他垫付的总资本带来的。当剩余价值被当作是全部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成为利润。他们计算自己财富的增值时,不是用剩余价值与全部资本之比,即剩余价值率,而是用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即利润率,这样利润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

马克思分析了利润率向平均利润率的转化。他指出,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就不同。有机构成高的部分,利润率就低。有机构成低的部分,利润率就高。这就促使资本家把他们的资本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投向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的部门。其结果使这些部门的产品供过于求,利润率下降。而原来那些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转移产品供不应求,使得价格上涨,利润率开始升高,又把资本吸引回来。资本就这样不断地在各生产部门之间转移,最终造成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不断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之后,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

马克思认为,尽管资本家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彼此存在尖锐的矛盾,但在剥削工人方面,却是有着共同的利益。马克思指出:“我们在这里得到了一个像数学一样精确的证明:为什么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21页。因此,工人只有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使自己从受剥削、受奴役的境况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在阐明平均利润理论的基础上,又阐明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种转化是因为平均利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条件下,资本家为卖而买,不仅要求实现价值,而且按资本本性要求实现平均利润,于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这样,商品不再是按照价值出卖,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卖。生产价格并不违反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都没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而这正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之一。

马克思还分析了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家不断采用最新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结果一般利润率趋于下降。这个规律所造成的后果,是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如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更加尖锐,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灭亡。

马克思进一步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他指明了,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是一个剥削者集团。剩余价值不全归工业资本家所有,产业资本仅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业资本家帮助工业资本家销售商品,工业资本家就需要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让给商业资本家,他们瓜分平均利润。银行资本家给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提供贷款,以此获得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利息。土地所有者把土地租给投资于农业的资本家,这样他们又以地租的形式瓜分到了一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就这样,从剩余价值的生产、到它在流通中的实现、再到剥削者阶级之间的分配,证明了雇佣工人的无酬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剥削收入的源泉,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

《资本论》第一、二、三卷,这浩若烟海、长达160万字的鸿篇巨制,是马克思倾其毕生的心血所完成的伟大科学成果。它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巨著,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恩格斯曾明确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9页。。

它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资产阶级敲响了丧钟。马克思所阐明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一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