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道德以同俗”的教育纲领

“一道德以同俗”的教育纲领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安石的这一思想本源于《礼记·王制》,所认定的“一道德以同俗”是司徒一职的主要责任,所以王安石认为这是自古而然的思想道德教育传统。“一道德”即要牢牢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权。他们都认为只有通过“一道德”的教育才能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的纷乱现象。实际上“一道德以同俗”,形成了宋代文明的共同体,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事实上也是有效的。

第二节 “一道德以同俗”的教育纲领

王安石(1021—1086)是一位很有识见的思想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仅在理论上很有创新意识,在实践上也很下开拓功夫,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在其积极推行社会变革过程中,立意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道德秩序,以为“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因此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认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教”(《宋史·王安石传》)。他提出“一道德以同俗”的思想教育变革主张,可谓别树一帜,是宋朝思想建设中的基本纲领,也是上承韩愈的道统说、下启朱熹的理学理论的连接点,强化了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道统自觉。

王安石的这一思想教育变革主张出于其对现实的清醒,一方面是魏晋隋唐以来儒学思想权威弱化的沉痛教训,另一方面是“无论老少农商男女皆遁入佛门”(《朱子语类》卷十)的严峻现实,面对的是“道不一久矣”的社会状况,他意识到,“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临川文集·风俗》)。王安石的这一思想本源于《礼记·王制》,所认定的“一道德以同俗”是司徒一职的主要责任,所以王安石认为这是自古而然的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王安石这一主张得到了宋神宗的有力支持,很多士人也都热烈响应,也都大力呼吁“一道德以同风俗”,要以统一的思想道德教育去同化与优化社会的道德风尚,形成对民族共同体的确认,形成社会思想道德文明的同一性,通过教育的规范性强化教育的效果。王安石此论意在道德秩序的重建,反映了宋朝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很强的道统意识。

“一道德”即要牢牢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权。王安石提出,“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临川文集·乞改科条制劄子》),只有施行统一制控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王夫之对此作过解释:“言治者,知兵权之不可旁落,而不知文教之不可下移,未知治道之纲也。一道德,同风俗,教出于上之谓也。”(《读资治通鉴·安帝》)“一道德”也即坚持“一教”。石介强调说:“天下一君也,中国一教也,无他道也。”(《徂徕石先生文集·上刘工部书》)曾鞏也主张以统一的教育去营建共同的思想道德风尚,他在《新序目录序》中说:“古之治天下者,一道德,同风俗。盖九州之大,万民之众,千岁之远,其教已明,其习已成之后,所守者一道,所传者一说而已。”只有以“一教”传“一说”,才能使“九州”、“万民”、“千岁”诚守“一道”,才能使天下人“循一理”、“共一意”,其所追求的是“天下之大,人无异言,家无异学”的思想、教育一统状态,彻底改变“异道相搅”、治道难成的混乱现象。李昭玘也提出,“均政刑,合礼乐,一道德,同风俗,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乐静集·重外》)。其强调的也是政治、思想、教育、风俗的同一性,建立文明的同一性,同一个国家需要同一种文明支撑。这里所透露的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正道意识,具有很强的尊王攘夷色彩,这是对魏晋隋唐以来思想多元状态的有意修正。

提出“一道德”主张是为了形成与维护思想、道德规范的有序状态,王安石在《答王深甫书(其二)》中说:“古者一道德以同天下之俗,士之有为于世也,人无异论。”他对“家异道,人殊德”的现实深为不满,他批评说:“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文献通考·选举四》)程颢在《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札子》中也说:“古者一道德以同俗,苟师学不正,则道德何从而一?今人执私见,家为异说,支离经训,无复统一,道之不明不行,乃在于此。”他们都认为只有通过“一道德”的教育才能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的纷乱现象。王安石认为,思想道德教育要刚性化,要有力度。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曾对神宗直率地提出,“陛下明智,度越前世人主,但刚健不足,未能一道德以变风俗,故异论纷纷不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十五)。只有通过“一道德”之教才能强化权力的刚性,才有“改变”现实,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王安石的“一道德”之教的主张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蔡京以为“名为一道德者,实以缄天下之口”,以为所谓“一道德”实质是学术专制;苏轼也批评说,这是以一己之学同化天下;杨时以为这“无补于世”。但这些都是出于其对阻碍学术民主、思想自由的担心。实际上“一道德以同俗”,形成了宋代文明的共同体,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事实上也是有效的。朱熹也说过:“先王之世,一道德同风俗,故天下之大,人无异言,家无异学,岂复知有异端之害哉?”(《晦庵集·吕氏大学解》)可见朱熹也向往“一道德以同俗”的社会理想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