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邹容是青年革命家

邹容是青年革命家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样的革命家,又是这样年轻的革命家,毛泽东怎能不由衷钦佩,向革命的人们推荐学习呢?!“苏报案”是由邹容写的《革命军》引起的。[2]邹容是青年革命家,他的文章秉笔直书,热情洋溢,而且用的是浅近通俗的文言文,《革命军》就很好读,可惜英年早逝。为此遭到父亲的一顿毒打。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在狱中口吐鲜血而死,年仅20岁。邹容为了替章太炎分担责任而自动投案。

邹容是青年革命家

一部《革命军》,振聋发聩,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印刷20多次,发行上百万册,居当时所有革命书刊发行之首。该书的作者不过是一位年仅19岁的青年!他就是邹容。对于这样的革命家,又是这样年轻的革命家,毛泽东怎能不由衷钦佩,向革命的人们推荐学习呢?!

毛泽东评点原文

四川有个邹容,他写了一本书,叫《革命军》,我临从北京来,还找这本书望了一下。他算是提出了一个民主革命的简单纲领。他只有十七岁到日本,写书的时候大概是十八九岁。二十岁时跟章太炎在上海一起坐班房,因病而死。[1]

邹容也是四川人,他的日文很好,而且是在四川学的。“苏报案”是由邹容写的《革命军》引起的。他写这本小册子时只有18岁,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革命军》一出,上海的《苏报》为之介绍宣传,章太炎为之作序,影响极大。于是,清政府大为恐慌,下令抓人并查封《苏报》,《苏报》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的主要舆论机关,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章士钊、柳亚子等都在该报发表文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进行论战。[2]

邹容是青年革命家,他的文章秉笔直书,热情洋溢,而且用的是浅近通俗的文言文,《革命军》就很好读,可惜英年早逝[3]

邹容简介

邹容(1885~1905),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宣传家。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四川巴县(今重庆)人,出身于富商家庭。6岁时入私塾读书,聪颖好学,不几年就读完了四书五经和《史记》、《汉书》等史学名著。父亲对他登科入仕抱有很大期望。1898年,13岁的邹容与大哥一起到巴县参加童生考试,头一场,便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为此遭到父亲的一顿毒打。他抗辩说:“臭八股儿不愿学,满场儿不愿入,衰世科名,得又有何用?”父亲强迫他入重庆经书书院学习,因“非尧舜,薄周礼”,蔑视旧学而被开除。于是,从日本人成田安辉、井户川辰三学习英语、日语,浏览介绍西方近代文明的新书时报,逐渐向往变法维新。

戊戌政变后,他受到很大震动。他钦佩谭嗣同的英勇行为,大胆地把谭的遗像立于座右,题诗一首:“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既表达了对谭嗣同的哀悼,又以继起的“后来者”自居,述出了自己的志向。

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邹容受其影响,决心到海外学习。而他的父亲,觉得无法把他禁锢在科举的道路上,也希望他能通过留学来获取朝廷赐予的功名,所以同意了。1901年7月1日,邹容离开重庆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成绩优秀,却因思想倾向维新,在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饱览《民约论》、《法意》等西方启蒙名著及《国民报》等进步刊物,仰慕法国革命、美国独立,始撰《革命军》初稿。他投身中国留日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03年1月29日在东京留学会馆举行新年团拜会时,公开倡言反清革命。此后,凡出席留学生集会时必争先演说。3月31日,因愤于清政府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的丑行,他与同学一起强行剪了此人的发辫,揭露其压迫学生的劣迹。为了避免清政府迫害,他于4月返回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章太炎,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恰逢拒俄运动发生。4月27日,他在张园拒俄集会上登台演讲,言辞激越。30日,张园再次集会时,又痛斥冯镜如借设“四民总会”鼓吹改良保皇的谬论,明辩拒俄宗旨,签名加入拒俄义勇队。5月,为团结全国学生,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

在此期间,邹容意气风发,豪情横溢,完成《革命军》一书的写作,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表示为革命事业甘当一名有进无退的勇敢战士。章太炎为该书作序。全书凡七章,约两万字。通篇以犀利明快的语言颂扬革命是“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号召推翻卖国的清王朝,模拟美国革命独立,建立“中华共和国”,被《苏报》刊文誉为“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革命军》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制造《苏报》案后,章太炎被捕,邹容闻讯,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在法庭上,他义正词严地自比卢梭;在监狱里,与章太炎赋诗明志,相互砥砺。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在狱中口吐鲜血而死,年仅20岁。遗骸葬上海华泾乡。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由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试析

在毛泽东丰泽园的故居藏书中,有一本邹容的《革命军》,书扉页邹容的肖像旁边,至今保留着毛泽东阅读此书时挥笔书写的章太炎狱中赠邹容的那首诗:“邹容吾小友(弟),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当(须)掺手,乾坤两只头。”表达了毛泽东对这两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无限钦佩和深深怀念。

毛泽东十分欣赏邹容的大作《革命军》,称之“提出了一个民主革命的简单纲领”。全书包括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之教育、革命必剖清人种、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革命独立之大义和结论等七章。书中从中国上下古今的政治、学术、伦理、道德、宗教、习俗等谈起,援引英、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为例,论证:“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他大声疾呼:“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革命军》以“天赋人权”为思想武器,猛烈抨击“皇权神授”的封建专制主义,提出了推翻清朝专制政体,建立中华共和国等二十五条革命纲领。所以,《革命军》一出版,立即产生强烈反响,人们争相购买传阅,先后印刷20多次,发行上百万册,居当时所有革命书刊发行量之首。

《革命军》出版后的一个月,即1903年5月,《苏报》转载了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其后又发表了章士钊的《读〈革命军〉》,章太炎的《介绍〈革命军〉》等文章,前者赞誉《革命军》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后者主张将此书“普及四万万人”。《革命军》的出版与传播,使清廷极为恐慌,于是制造了文字狱——《苏报》案。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邹容为了替章太炎分担责任而自动投案。在法庭上,邹容以顽强的意志和敌人作斗争,宣讲革命大义,揭露敌人的暴行。敌人恼羞成怒,判处他和章太炎永远监禁(即无期徒刑)。由于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才改判章、邹分别为三年和两年的有期徒刑

牢狱生活极为残酷。连续的过重审讯不说,即使平时,吃的是带稃的马麦饭,到胃中根本不能消化,再原样大便出来,因这样致死的囚徒即十之三四。再加上狱卒非常暴戾,动不动就对囚徒拳打脚踢,不管什么部位,往往把人踢打倒地后众狱卒再围而击之,一直把人弄到昏死,更有种种不堪名状的私刑。在这种环境中,邹容的身体越来越坏,入狱不到两年便吐血而死。

邹容的生命短暂得像一颗倏忽而逝的流星,然而,他在这短暂生命里吹奏出的嘹亮的革命号角,却继续激励着推翻清王朝、创建“中华共和国”的斗争。孙中山对《革命军》一书极为推重,亲自携带多处散发,并积极组织翻印传播,曾指示说:“从速印之,分派各处,必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效果。”在《革命军》出世8年,邹容死难6年之后,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作为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布,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著书立说,激发人心”,因此追认为“大将军”。

毛泽东多次阅读章太炎和邹容的文章,以及有关《苏报》的材料,据当时为他管理图书的同志记载:1958年2月,1961年7月,1963年3月、7月,5年间4次阅读。他对章太炎和邹容的笔锋犀利的文章和英勇的革命精神深为钦佩。他曾对吴冷西和田家英等人说:“章太炎入狱时,邹容本来未被抓,得知章太炎已被捕后,不忍老师(邹称章为老师,章比邹大15岁)单独承担责任,毅然自行投案,终于病死狱中,时年仅20岁。”言谈之中,流露出对这位青年革命家的赞赏和惋惜之情。

吴玉章曾经赋诗赞颂邹容:“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的确,邹容的革命精神、政论文风和历史功绩,给思想理论工作者以昭示,令后人景仰。

【注释】

[1]摘自毛泽东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见逄先知著:《古籍新解,古为今用——记毛泽东读中国文史书》,载《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206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

[2]摘自毛泽东1958年3月30日同田家英、吴冷西的谈话(见吴冷西著:《忆毛主席》,第160页,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3]摘自毛泽东1958年3月30日同田家英、吴冷西的谈话(见吴冷西著:《忆毛主席》,第160页,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