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邹容的《革命军》等

邹容的《革命军》等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3年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中外反动派相勾结对其进行查封,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赴上海查办革命党,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狱。邹容短暂的一生,以推翻满清革新中华为己任,是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军》乃其思想意志之体现,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光辉著作。邹容认为,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革命军》是一篇新文体的议论散文,也是号召进行

邹容(1885—1905),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原名绍陶,又名蔚丹(威丹),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四川巴县(今重庆)人。幼聪颖好学,父以科甲期之,但他终厌经学之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心向维新变革之新学,常“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1898年,他13岁,随兄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他罢考而出,虽遭父笞责而志不改。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这年(戊戌)秋天,得知谭嗣同等六君子为变法而遇难,他悲愤不已,作诗曰:“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以表达他的惋惜与变革志向。后入重庆经书书学院读书,仍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报国救民,常大胆抨击旧学,侃侃而议,以致被除名。

1901年夏,他到成都参加官费留学日本学生考试,被录取。临行前,当局以其平时思想激进,取消了他官费留日的资格。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补习日语,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革命倾向日趋显露,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志士,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他总是刚毅勇为,争先演讲,陈述己见,常切齿于满清统治之暗弱腐败,向往于中华民族之新生崛起。其辞犀利悲壮,鲜与伦比,为公认之革命分子。

1903年3月,清政府赴日学监姚文甫因奸私事败露,邹容同五人直入其邸,数其罪,剪其发辫,将其痛打一顿。清驻日公使以犯上作乱的罪名,照会日本外务省索办邹容等。他在朋友们的劝告下,离开日本,回到当时国内爱国运动的中心——上海。

回归上海后,邹容寄居爱国学社,与章炳麟结为忘年交,互以倡言革命相激励。他还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积极参加拒俄爱国运动;并满怀革命激情,奋笔疾书,完成《革命军》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的马前卒”。章炳麟为之作“序”。1903年5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发表章炳麟的文章,广为介绍,称赞《革命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1903年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中外反动派相勾结对其进行查封,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赴上海查办革命党,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狱。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后被判刑两年,罚做苦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麦饭粗劣,食不饱,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年仅20岁。上海义士刘三收其遗体安葬在上海华泾乡野

邹容短暂的一生,以推翻满清革新中华为己任,是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军》乃其思想意志之体现,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光辉著作。全书分七章,以“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的重点。就其内容而言,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一)革命的指导思想

邹容以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大声疾呼推翻满清,建立“中华共和国”。他在“绪论”中说:“吾幸夫吾同胞之得闻文明之政体,文明之革命也;吾幸夫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并认为卢梭等的著作“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宝方”。所以,他说:“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自人智日聪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赋之权利可享。”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他才发出了推翻封建专制的怒吼!

(二)革命之目的、意义

邹容在《革命军》的开篇,就鲜明地指出:“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这里,邹容受“大汉族主义”思想之影响,对满族同胞尽管带有偏见,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亦有无批判的褒扬,但他号召推翻封建专制政体,使中华大地来一番革旧图新,成为充满生机的净土的热切愿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所以,他热烈赞美道:“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

针对一些人不认识、不理解“革命”的意义,邹容做了浅明而深刻的解释。他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即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务,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去腐败而存良善的过程。革命的意义在于:“由野蛮而进文明”,“除奴隶而为主人”。因此,革命是顺乎天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之规律的。这就从根本上论证了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革命之原因

邹容在第二章“革命之原因”中鲜明地提出:“革命!革命!我四万万同胞今日为何而革命,吾先叫绝曰:‘不平哉!不平哉!’”不平则鸣!不平是催生革命最根本的动力!这“不平”则是满清王朝对汉族肆意屠戮而造成的。因而,“我同胞无主性”,“我同胞无国性”,“我同胞无种性,无自立之性”!接着,作者就满清王朝对待汉族之一系列政策,充分揭露了清廷在官制、对知识分子、对农民、对海外华工、对商人、对士兵、刑审、官吏、对外、对内等十六个方面之“不平”的“罪状”,全面抨击了满清王朝对内对外之政策,充分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虐待。中华民族在这内受满清王朝之暴虐,外受列强之侵略的情况下,将有亡国殄种之灾难。这正是“今日唱革命独立”之原因!所以,作者破嗓裂喉,呼天吁地,大声疾呼:“我中国其革命!我中国其革命!”通过“革命”,“以恢复我声明文物之祖国,以收回我天赋之权利,以挽回我有生以来之自由,以购取人人平等之幸福!”

(四)革命独立之大义

邹容认为,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即“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为此,邹容提出了革命实施大纲25条,主要的有:

·先推倒满清人所立北京之野蛮政府。

·对敌干预我中国革命独立之外事及本国人。

·建立中央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

·定名中华共和国。

·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性质立定。

……

此外,还有人人享有言论、思想、出版等自由权利,也有纳税、服兵役的责任等,可以看出,邹容提出的25条革命纲领是参照美国《独立宣言》而提出的,对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革命军》是一篇新文体的议论散文,也是号召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檄文,全文感情热烈激越,气势恢宏磅礴,具有移山倒海之力。因此,在艺术表达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排比反复

作者大量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阐明革命的宗旨、意义、必然性与必要性,以及革命的目标与方案,以唤醒民众,投身革命。比如,他说:“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五个排比句,把中国革命之必要性阐释得十分清楚。真是树独立之大旗,撞自由之洪钟,振聋发聩,惊世骇俗!

(二)呼告怒号

作者在“革命之原因”中,历数满清政府压迫、屠戮汉族同胞“罪行”时,用“呼告”手法,直接站出来,以六组“呜呼!呜呼!刀加吾颈,枪指吾胸”,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号,以激励全国同胞起来革命!

(三)直抒胸臆

作者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对自己的祖国满怀热爱之情。因此,他在展望革命前景时,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道:“且夫我中国固有囊括宇内,震耀全球,抚视万国,凌轹五洲之资格者也。有二百万方里之土地,有四百兆灵明之国民,有五千余年之历史,有二帝三王之政治。且也地处温带,人性聪明,物产丰饶,江河源富,地球各国所无者,我中国独擅其有。倘使不受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诸恶贼之蹂躏,早脱满洲人之羁缚,吾恐英吉利也,俄罗斯也,德意志也,法兰西也。今日之张牙舞爪,以蚕食瓜分于我者,亦将迸气敛息,以惮我之威权,惕我之势力。”直抒胸臆,情透纸背,力透纸背!

(四)对比警示

在《革命军》中,作者向往的模式是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他在文中以对比手法,将中国革命同法国、美国革命进行多处对比,以增强国人革命的信心。比如,他在“绪论”中说:“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不宁惟是,而况又有大儿华盛顿于前,小儿拿破仑于后,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在“革命之原因”的结尾,说:“法人三次,美洲七年,是故中国革命亦革命,不革命亦革命。”即说法国进行了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经过七年独立战争,建成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前有成功的先例,何况我乎?这里,作者以实例警示国人:革命一定会成功!因此,作者在结尾,满怀激情地欢呼:“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革命军》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朽杰作,尽管它受阶级、民族、时代的局限,但它喊出了中华民族谋求独立革命之呼声,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它一问世,不胫而走,风行海内外,发行百万册以上。章炳麟称之为“义师先声”,章士钊主笔的《苏报》誉之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对于辛亥革命的爆发,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1912年2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签署命令,追赠邹容为“大将军”。1961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纪念邹容烈士诗》中说:“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可说是对邹容及其《革命军》最确切最高度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