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完善和发展

论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完善和发展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人民群众在实践创造的,后由政府加以肯定并推动,并得到快速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对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在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严重。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论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完善和发展

胡伯项

内容提要:混合所有制是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主体相互投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企业产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形式,是我国所有制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我国的混合所有制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阻碍了多种所有制的平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遭遇体制性障碍以及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发展很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问题;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对所有制的改革,尤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难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最终选择了混合所有制并确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公有制经济理论方面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混合所有制理论正式成为我国所有制理论的最新成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混合所有制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混合所有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所有制理论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宏观层次上,由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企业层次上,多种所有制成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与发展。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人民群众在实践创造的,后由政府加以肯定并推动,并得到快速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由于受传统的“公”、“私”观念的制约和体制等诸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难以避免的障碍。对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阻碍多种所有制的平等发展

我国原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一片空白,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经过多年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的调整,这种状况已经大大改观。但是直到现在,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但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仍然占据垄断地位。实践表明,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革仍明显滞后,国有经济的比重依然偏高。据统计,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工业部门总资产的比重高达6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占整个总产值的比重为47%,国有经济创造的经济总量仍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33%,这三大指标都明显偏高。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彻底,未能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未能消除政企不分的体制性障碍,导致国有企业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不仅制约了国有经济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多种所有制尤其是非公有制的平等发展 ,这最终影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多种所有制不平等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垄断行业打破垄断难,政策性限制坚冰难破。我国的行业垄断主要集中在国有资本控制的行业中,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银行邮电、城市基础设施等,这些垄断是在自然垄断基础上被行政强化的行业垄断。这些垄断行业里,许多企业从创立、生成,到发展壮大,都得到了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和保护,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一统天下,且资金实力雄厚,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元,非公资本和非公企业难以插足。垄断行业拥有巨额的垄断利润,要打破垄断很难。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从体制上放宽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机制。这是垄断行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突破口。

2.非公有制经济遭遇体制性障碍

在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准入限制。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石油、电信、金融等基本由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和领域,现行政策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入仍有严格的限制,尽管从总体上看,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产业结构整体优化调整,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第三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传统领域,而在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则缺乏混合所有制经济大规模的推进。目前,民间、外商资本进入难的政策性障碍尚未清除。我国约有一半左右的行业非公有资本是无法进入的,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的研究报告,目前的国有经济、外商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一是尽管有些产业领域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投资经营,但由于部门或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营资本往往难以进入;二是虽然很多产业早已对外资开放,但对民营经济至今还紧闭大门;三是有些产业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已承诺将按期对外开放,但没有明确是否也对民营经济放开。目前,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通讯、科教文卫、旅游等近30个产业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民营经济的“限进”状况[2]。二是金融支持不足。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还是资金短缺,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完备体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都不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体系也不完善。20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所有制的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到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每一步所有制的改革都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继续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增长。

3.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发展很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发育很不成熟,这严重制约了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既有其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也有我国市场特有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市场主体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机制的变化,市场化约束日益加强。但一些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情况却是治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权益的现象时有所见,这已成为影响市场稳定运行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主体频繁出现失信行为的冲突日益加剧。资本市场只有通过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信息披露不规范、不真实、不及时的现象以及各种失信行为,造成了市场信号失真,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降低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多元投资主体之间的投资错误导向,影响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市场稳定发展与外部环境因素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法制环境不配套,立法和司法环境不完善,监管力量和监管威慑力还十分薄弱,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受到较大的束缚。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资本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也将继续提高。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加快,资本交易的市场化进程也将加速发展。 综上可见,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很不成熟,结构调整和制度完善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产权交易不畅也是我国混合所有制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特别是由于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误解,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股票上市的种种限制,使得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相互投资难以实现。制度建设滞后也导致产权保护的缺陷。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最根本的制度性缺陷是国家是单一的产权主体。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就是要把这一格局改造成为公民和自然人都能够成为产权主体,使产权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顺利促进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对策探究

1.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主要取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步伐,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尽快消除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为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要推动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吸纳非公有资本进入,积极推进股份制,优化产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同时鼓励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股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真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非国有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以此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布局的调整,要采取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改变过去国有资本布点过多过广的局面,逐步将国有资本集中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而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退出,即从国有经济没有优势的行业退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其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扎实地推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使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在现代公司制度的财产组织形式中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依存和补充;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竞争和推动,在竞争中使两者互动、双赢;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和交融。其次,在国有经济层面,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加快国有经济的比重偏高地区的国有资产的置换。从行业来说,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实施这些行业的资产重新组合,这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的突破点。最后,在微观层面,打破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格局,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产权结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松动,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才得以生成、发展和壮大,今后,只有继续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逐步消除其垄断地位,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继续发展。

2.消除体制性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才能让多种所有制企业之间顺利地相互投资和相互融合。消除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说,是要坚持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认识,彻底摆脱长期形成的偏见,把对非公有制的认识真正统一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确立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上来,要下决心革除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妨碍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的一切歧视性做法。目前,要着力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和其他企业平等的投资权利。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或投资领域上仍面临着诸多限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信心,而且大大限制了非公有资本功能的发挥,成为影响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体制性障碍之一。要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进入难的问题,原则上,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应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进入的包括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在内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结合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或资产重组。

第二,改革审批限制,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政府行政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还表现为在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比其他企业严得多的政府部门的审批限制。在有些地方,经营同样的业务,非公有制企业注册门槛诸如对注册资本、经营场所等的要求比其他企业高得多。要进入新的行业、兼并收购其他性质的企业等活动,对公有制企业几乎没有限制,而对非公有制企业则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和繁多的审批手续;在完全竞争或全面放开的行业,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于某些非经济原因往往对公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放宽既定尺度,实行倾斜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事实上处于不公平竞争的境地。这种歧视性审批制度,抑制了社会与公众的创业积极性,使得很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产投资活动难以展开,非常不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因此,要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展开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审批限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三,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除了在产业准入上存在着差异外,非公有制企业难以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如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延续多年,至今仍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金融机构往往不愿给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良好的贷款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的门槛很高,一般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获得这种待遇;对公有制企业给予的财政支持政策很难惠及到非公有制企业。要切实采取措施,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使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一些地方,私有资产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等名义下,损害非公有制企业和私人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的要求,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建设流转顺畅的资本市场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前提。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个人积极性的迸发,都是以合理的产权制度为前提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一是归属清晰,就是各类财产权的具体所有者明确并为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二是权责明确,即产权具体实现过程中,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三是保护严格,就是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要系统、完备,各种性质、形式的产权一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四是流转顺畅,即各类产权以谋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能够依法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有效运营。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公有产权理论的束缚,加之传统公有制企业产权归属模糊、权责不清、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经营者不可能对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企业也不可能追求运行成本的最低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产权必须流转顺畅,只有建立起产权自由流动的机制,才能实现资本、股权的优化配置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国有企业从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改造成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只有通过资产的转让、收购、合资才能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权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资产的不断增值,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运转的平台。健全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机制和功能,加强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其系统化和网络化水平,加强产权交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产权交易规范水平,降低产权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加快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产权监管制度;严格执行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提高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运作程度,鼓励民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进入交易,促进产权竞争,激活产权市场,使产权市场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平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各不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使之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而形成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

三、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混合所有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使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更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数量逐年递减,国有经济更多地以国有控股企业形式体现出来。股份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促进了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增强了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有力地证明了抓大放小、推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证明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思想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客观要求的。因此,按照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除极少数仍然需要实行国有独资外,目前大量存在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特别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应当进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国有经济将更加广泛地以国有资本控股、参股企业的形式体现出来,国有资本与社会法人资本、劳动者个人资本、个体私营资本和外国资本等的相互融合及产权交易将逐步扩大。同时,集体企业明晰产权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基础,国际资本的流入还在持续增加。这都使股份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具备了大发展的客观条件。按照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目前大量存在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特别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应当进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国有控股、参股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

其次,集体企业明晰产权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要求日益迫切,产权模糊是阻碍集体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大量集体企业进行产权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必将大大促进混合所有制的发展。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集体企业还有3万多户,涉及所有者权益2800多亿元,需要尽快明确界定这部分集体资产的归属,明晰集体企业的产权主体,进一步探索集体合作经济有效的产权实现形式。

再者,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不断扩大,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0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243万户和2377万户,注册资本近2.9万亿元,年产值近2.3万亿元,其中东部沿海六省市私营企业数约占全国的1/2,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个体私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7.1%、29.1%和28.3%。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1999年以来已经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消除,个体私营经济将迎来发展的春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将使得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各自发展和相互融合,这都使我国的股份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具备了广泛深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混合所有制经济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

随着混合所有制的生成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而且必将愈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点将越来越充分证明,以股份制等形式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很可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

一是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以股份制等形式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市场化具有不断发展和扩大的趋势,不仅一般性商品的市场化趋势会加大,而且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房地产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趋势也会加大。同时,与此相联系的各种所有权特别是产权的市场化趋势也会加大。随着产权市场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将为各类资本的转移流动和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平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借助于这些条件和平台,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投资主体的各类资本通过市场必然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趋势是客观的,也是十分明显的。

二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得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发展仍面临着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诸多体制性障碍。为了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普遍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必将会在我国迅速扩大。

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会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数量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国家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行积极支持和引导,促使公有制经济去积极主动地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融合,以扩大公有资本的控制范围和影响力。而且非公有制经济为了自身的发展,也积极主动地与公有制经济相融合,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效益和规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的融合,必然会大大促进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看,今后纯粹的单一所有制企业的比重将逐步下降,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未来所有制结构中的主要形式。这样,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相互投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状况也会越来越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和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并可能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完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这种新型经济体制的产权基础既不是单一公有制,也不是单一私有制,而是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作者简介:胡伯项,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本书编写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二讲》,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页。

[2]李正图:《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难点及对策》,《上海国资》200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