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双重视角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双重视角

时间:2022-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既正视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又坚持对人类价值理想的终极关切。[5]要言之,这两种视角就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把脉是从现代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即商品开始的。[9]其四,异化的扬弃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重要结论。另一方面,异化是普遍发生的。其五,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现实要求。

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双重视角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既正视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又坚持对人类价值理想的终极关切。伯尔基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是欧洲思想中以下两种基本视角的统一:宗教的价值——超越性视角与科学的知识——理解性视角。异化以及在共产主义中对异化的扬弃可以看做分别代表了理解性视角和超越性视角。当然,此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连接在一起的,甚至是互相贯通的。这是因为,超越现实存在之路只有通过对现实存在的彻底理解,反过来说要达到对这个世界的正确理解就必须牢牢抓住他所不是的事物,它的“否定”,超越本身。[4]“两种视角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是对现代性的本质定义。”[5]要言之,这两种视角就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的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所谓商品拜物教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把脉是从现代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即商品开始的。[6]对马克思而言,商品的神化,商品拜物教的形成,并非源于其使用价值,而是源于交换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交换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独立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7]

其二,货币拜物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概念中介。所谓货币拜物教是指资本主义生产通过市场的社会交换关系中的物来统治人,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产、消费、价值都要通过交换来体现。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商品的社会属性。在现代社会中,尤以后者的生产为根本目的。这其中,货币作为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作为特殊的商品,给现代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货币拜物教作为商品拜物教的完成形式,它用物的形式把私人劳动的社会属性及私人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遮蔽起来。

其三,资本拜物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课题核心。所谓资本拜物教是指资本变成生产条件来统治人,也就是说,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社会中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逻辑就是无限制地增殖。资本的逻辑导致了如下的结果:首先,现代社会的动荡化;其次,人际关系冷漠化[8];再次,资本市场全球化。[9]

其四,异化的扬弃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重要结论。我们禁不住要问,资本如何得以不断增殖?资本的增殖乃是通过对活劳动的吸附来实现的。这就引出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在马克思那里,一方面,异化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10]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揭示出四种基本的形式: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过程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另一方面,异化是普遍发生的。在马克思看来,异化不仅适用于劳动工人,“也适用于资本家”[11]。因此,马克思认为,异化现象是应该也可以被扬弃的。

其五,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现实要求。因为,一方面,在分工基础上逐步形成起来的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私有财产又是异化劳动得以延续和强化的基础。所以,马克思主张用共产主义运动来完成异化的扬弃。然而,共产主义不是与现存世界无关的彼岸王国,它对我们来说既非应当确立的状况,也非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2],“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13]质言之,对马克思而言,共产主义是一个实际运用的分析概念和富有远见的理想,亦即一种可资理解的工具和付诸努力的目标。[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