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与社会需求

创新与社会需求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马克思就是这样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3]在其他著作中,马克思也反复阐述过这一思想,并通过一些国家的具体实例发挥了这一思想。社会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在以往的传统社会中也可得到反证。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需求不足。

一、创新社会需求

恩格斯曾经讲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生产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科学技术的每一个新发现,总是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寻找自己“进步的永恒根源”的。[2]马克思就是这样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在探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兴起和机器的发明、改进时,马克思认为,尽管技术本身的积累——如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操作的分工的定型化、合理化与优化以及手工操作的工具的分化、专门化与简化,为机器的产生和使用准备了必要的工艺前提;自然科学的发展——如力学科学的进步,也为机器的发明和改进提供了科学应用的原理性的基础;但是,在社会上出现的广泛而强烈的经济需求,才是实际导致这种历史性变革的直接成因。如对于机器生产这种巨大的技术创新,马克思认为:“在这里,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在于:后一个[生产]形式的物质可能性——不论是工艺条件,还是与其相适应的企业经济结构——都是在前一个形式的范围内创造出来的。机器劳动这一革命因素是直接由于需求超过了用以前的生产手段来满足这种需求的可能性而引起的。而需求超过[供给]这件事本身,是由于还在手工业基础上就已作出的那些发明而产生的,并且是作为在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所建立的殖民体系和在一定程度上由这个体系所创造的世界市场的结果而产生的。”[3]

在其他著作中,马克思也反复阐述过这一思想,并通过一些国家的具体实例发挥了这一思想。如在《哲学的贫困》中,就这样指出:“在英国,当市场扩大到手工劳动不再能满足它的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器。于是人们便想到应用18世纪时即已充分发展的机械学。”[4]在1846年12月8日致安年柯夫的信中又指出:“至于欧洲各国,那么迫使它们使用机器的,是英国在它们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最后,在北美,机器的引进既由于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也由于人手不够,即由于北美的人口和工业上的需求不相称。”[5]在同一封书信里,马克思在批判法国经济学家蒲鲁东时还特别指出:“蒲鲁东先生由于不懂得机器产生的历史,就更不懂得机器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消费的需求一般说来比生产增长得快,机器的发展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6]这就突出地说明了社会需求与机器的使用与发展,即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

社会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在以往的传统社会中也可得到反证。近代以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创新虽然时有发生,但大规模的出现还从未有过。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需求不足。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满足于延续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经验、方法,没有更多的期望和需求,因而也没有更多的创新冲动。这样,社会性的创新活动自然很难真正形成。所以,如何拉动需求,这是创新必须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