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宗教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两重性

宗教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两重性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疆作为宗教多元并存、信教群众为数甚多又相对集中的边疆民族地区,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对构建新疆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因此,没有宗教的和谐,便不会有新疆的和谐,维护和促进宗教的和谐,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目前,新疆宗教态势总体是好的,但又必须看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隐患。新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紧迫。

案例五 宗教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两重性

【案例呈现】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心理”的和谐,实质上是人们物质权益、生存环境和精神状况三个层面的和谐。凡有信教群众的地方,宗教就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社会是由家庭、亲属、邻里、友人、同事直至民族等人类群体以及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的,当宗教和这些不同人类群体以及不同文化要素发生关系时,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新疆作为宗教多元并存、信教群众为数甚多又相对集中的边疆民族地区,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对构建新疆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1.只有实现新疆宗教的和谐,才能实现新疆社会的和谐

能否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关系到新疆稳定发展的全局。宗教在新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并存,萨满教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对部分群众亦有一定影响。新疆的信教群众占全区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在南疆等地区占的比例更大,宗教深刻地影响着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关系着众多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新疆各宗教之间及各宗教内部能否和谐相处,各宗教能否良性发展,党和政府能否正确、稳妥地处理好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都直接关系到新疆稳定发展的全局。

宗教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祖国统一。新疆宗教具有突出的民族性,绝大部分信教群众为少数民族,对于许多少数民族而言,宗教与民族紧密交织,宗教在民族文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关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从国际政治数十年的经验教训来看,宗教与民族相结合,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如果能健康发展,便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如果宗教介入民族冲突,便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不仅会造成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还会极大地危害祖国的统一。因此,没有宗教的和谐,便不会有新疆的和谐,维护和促进宗教的和谐,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宗教方面面临的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正确面对。目前,新疆宗教态势总体是好的,但又必须看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隐患。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继续处理外,又会出现许多新情况需要正确面对。第一,宗教政治化倾向日益凸显,民族分离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较为活跃,这对我国民族地区都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二,我国正处在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它给各族人民带来富裕和进步,同时也难免发生利益的冲突、心理失衡以及宗教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需要进行新的调适。第三,民族意识增强,宗教感情有所复苏,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受到空前重视。第四,我国进入一个多样性文化互动的时代,民族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宗教也因此而变化发展。

2.正确认识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从理论上看,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宗教宣扬的唯心论和宿命论妨碍着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神圣化的教义教规,往往成为禁锢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对话与沟通的枷锁,各宗教信奉的神灵的至上性和排他性一旦和民族问题紧密交织,就会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如果被敌对势力和反政府势力所利用,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另一方面,宗教又有诸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各宗教宣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弃恶扬善的内容,重视以其信仰智慧超脱化解现实障碍,对信徒追求良好的道德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二是宗教对信徒提出的忍让、自省等戒律,要求在面对社会不公、痛苦、不幸、艰难、烦恼等处境时,要寻找自身原因,不能归罪于他人和社会,这种以其言行自律调适人际关系和自身心理平衡的主张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三是宗教界积极举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扶危济贫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四是各宗教都有不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

从历史上看,宗教对参与社会和谐构建同样具有两重性。综观中外历史,宗教都曾作为维护当政者统治和破坏当政者统治的重要力量,而这种维护和破坏是否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要看它所维护和推翻的统治者及其建立的社会制度是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民心,得民意。

——资料来源:刘仲康:《新疆日报》(汉),2006年7月5日第10版

【案例讨论】

1.在多民族的多宗教的新疆建立和谐社会应当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问题?

2.新疆的宗教问题和社会和谐问题体现了哪些辩证哲理?

【案例点评】

新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紧迫。新疆汇聚了影响社会和谐的多种因素,这里有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恐怖分子活动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疆问题和自然条件较差的问题等。同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新疆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股”势力等问题往往夹杂在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中,以一般宗教问题的形式出现。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它本该主要是人们的信仰问题。但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宗教问题日益具有政治性和敏感性,这更加剧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而且日益加深的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反而促使各地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民族地区加强对本地经济文化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这些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严重影响着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协调和化解好这些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在新疆等少数民族省区建立和谐社会,除了要遵循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平等政治原则,除了要快速发展边疆经济外,还要充分注意宗教问题的辩证性,灵活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可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以便用最小的代价或阻力来缓解和利用矛盾。从宗教作用的内容看,由于宗教既有教义教规,又有完整的社会组织,因此宗教的作用包括思想和实体两个方面。从宗教作用的性质看,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和麻醉剂,是非科学的。非科学的信仰不可避免地起着一定的副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多数宗教具有劝人为善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伦理规范的作用,这对建立和谐社会无疑是积极的。所以,对待宗教问题,首先要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其次,要有区别地对待。比如说服教育、适当的限制直到禁止等。最后,要知道解决宗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同时,我们还应知道,和谐只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矛盾斗争性的完全消除;它只是矛盾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而已,而且这种状态是动态的而不会是静态的。因此,建立和谐社会要求各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而不是绝对的整齐划一。

【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的辅助教学。

2.本案例还可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部分的辅助教学。

3.需要指出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当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各种复杂情感,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这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沈云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