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应对各种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加快调整发展的步伐,银行业在整体上正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将会成为主导性的金融组织形式。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一流的银行相比,差距还是非常的大。除了上市以外,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还被允许通过发行长期金融债券方式来补充附属资本。

第五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金融自由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全球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竞争格局一直处于迅速的发展变革之中。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形成、市场化竞争的兴起、经营管理方式和竞争格局的演变,主要是由渐进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所推动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性市场。为了应对各种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加快调整发展的步伐,银行业在整体上正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商业银行向金融控股公司演变

金融控股公司指在同一控股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金融控股公司有两种组建方式:一是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或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控股母公司本身有主营业务,同时控股两个以上不同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二是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作为控股公司主要进行投资管理和制定集团发展战略,本身不参与具体业务的运营。

我国大部分股份制银行都经历过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的演变。由于混业经营带来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分业经营对于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形势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造成了银行的经营范围过于狭窄的局面,限制了金融创新,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并使我国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从我国金融行业的管理水平来看,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匆忙推行混业经营很可能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只能在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前提下,采取一种渐进的策略。而金融控股公司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提出了要走“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子,其最基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实现范围经济效益,拓宽银行盈利的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第二,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提高银行盈利;第三,控股公司能够控制更大规模的资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此可见,“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将会成为主导性的金融组织形式。

二、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改造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一流的银行相比,差距还是非常的大。如果希望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按照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标准和规范,对自身的管理体制、经营理念、风险控制、创新能力等进行有计划的全面改造。国际化改造的重点是引进外资和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成具有或接近国际经营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开展合作业务,加强与国外银行业的相互代理业务,与国外银行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第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想要实现国际化,就要走向世界金融市场。第三,实施国际化人才工程,可以引进国外金融从业的优秀人员、将员工送到海外学习深造以及接受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化大银行的技术援助及辅导项目等。第四,经营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向国外大银行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正常化

资本金不足是制约股份制银行快速扩张的最大瓶颈,它使银行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不仅在设立分支机构时会遇到困难,正常的业务发展也受到影响。由于受监管政策约束,甚至不得不通过萎缩资产业务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股份制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目前只有两个:一是增资扩股,但是数量有限,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二是上市融资,进入资本市场,形成一个源源不断的、正常的资本补充渠道。目前,几乎所有大型银行都是上市公司,正是由于商业和资本市场的共同需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上市不断升温。

但是,上市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非任何一家股份制银行都上市的条件。上市公司必须实行“五级分类”标准,并按监管要求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上市的过程也是整改的过程,越过上市的门槛,既是迫使自己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实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升级的过程。除了上市以外,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还被允许通过发行长期金融债券方式来补充附属资本。同时,禁止职工持股的限制也有所突破。因为只有鼓励员工持股,才能更有利的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捆绑在一起,与此相关的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措施才能得以大行其道。

四、以风险计量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风险管理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包含银行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银行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在过去的20多年间,银行业管理领域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银行的管理重点由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过渡到以风险计量和风险优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

根据《巴塞尔协议》,银行承担的风险应该严格限制在自身资本能够承担的范围内,银行必须从经营收益中提取足够的拨备,以缓冲预期损失,同时维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当银行遭受风险损失时,首先被吃掉的是拨备,其次是银行资本,损失越大,消耗的银行资本就越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盈利性,而对资本的要求则进一步提高了股东权益对风险损失的敏感度,在客观上为银行承担风险提供了一种约束机制,有助于增强储户对银行的信心并稳定银行体系。

五、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化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也加快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脚步。计算机技术使银行得以开发出新的自动化服务,如现款支付机、自动柜员机等。现在,自动柜员机遍布银行营业厅内外以及大型商场与购物中心、医院、机场等,其功能包括存款、取款、查询、转账等。

计算机技术也促进了银行信用卡与储蓄卡等新型支付工具和信用产品的创新。现在,信用卡已经在居民日常支付和资金交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最早叫作美洲银行卡、现在已经更名为Visa卡和由银行同业协会发行的万事达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信用卡。

银行电子化还体现为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完善,网上银行在居民网上购物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只需要在网上输入自己的信用卡号码与密码,就可以迅速完成网上交易与支付。网上银行极大地提高了资金流动的效率。

本章小结

1.商业银行的含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的职能。

3.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从组织形式上看,有总分行制和单一银行制;从业务结构上看,有全能银行制和银行分业制;从所有权结构上看,有股份制银行和独资银行。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要坚持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个原则。

5.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是由存款负债、借入款负债和结算性负债三部分构成。商业银行的借入款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短期借款有同业拆借和向中央银行借款这两种形式,长期借款主要是发行各种金融债券。

6.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和证券投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四个部分。贷款可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类。证券投资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资本市场工具和金融创新工具三大类。

7.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具体包括两大类,一是金融服务类业务,二是表外业务。

8.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国际业务的种类有国际结算业务、贸易融资、国际贷款、国际融资、外汇买卖。

重点概念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

选择题

1.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 )。

A.安全性  B.盈利性

C.流动性  D.合法性

2.贴现业务属于下列哪项业务( )。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国际业务

3.商业银行长期借款种类有( )。

A.同业拆借   B.回购协议

C.年度再贷款  D.发行金融债券

4.借记卡不具备的功能是( )。

A.信贷功能  B.结算功能

C.提款功能  D.汇兑功能

思考题

1.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职能是什么?

2.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

3.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渠道有哪些?

4.贷款价格的内容包括哪些?

5.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策略有哪些?

6.什么是中间业务?它有哪些特点?

7.金融服务类业务与表外业务包括哪些内容?

8.简述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种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