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文明创建与金融发展互动

农村文明创建与金融发展互动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大力推进农村文明创建与金融发展互动,既为农村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动力,又为信贷拓展打造诚信环境。致力于形成社区金融服务与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互动机制,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思路。据统计,江西农户借款中,来自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银行机构的占30%,私人之间借款占70%。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参与融入进去,凡是评为“文明信用农户”的,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等优惠信贷政策的待遇。

农村文明创建与金融发展互动

民无信不立。市场经济是交易经济,是以交易主体诚信守约作为前提的。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基础。江西大力推进农村文明创建与金融发展互动,既为农村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动力,又为信贷拓展打造诚信环境。创造了在发掘农村信用资源中积累信用财富的经验。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之所以严重不足,出现“贷款难”和“难贷款”矛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缺乏金融赖以生存的讲文明、守信用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难以对接。因此,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与金融发展互动,是破解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思路。2005年以来,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起来,在全省广泛展开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农村信用社配套出台“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优惠政策,实现农村文明创建与金融发展互动,既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物质支撑手段,解决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枯燥乏力问题,又为农村金融发展打造了诚信环境,优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一、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文明,是市场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法制社会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前提。因此,农村市场经济的培育,法治社会的形成,必须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信用法则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交易主体如果都严格遵循信用法则,则交易成功率高,交易成本低,交易风险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活动尤其是信贷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存在风险的经济交易行为,它需要良好的诚信环境和充分的信用资源作为基础和保证。致力于形成社区金融服务与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互动机制,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思路。这个思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一是金融发展需要有一个能够支撑金融发展的诚信环境。当前农村金融落后,信用化水平低,是农村经济落后的综合表现。农村金融长期发展滞后,受制的因素很多,农村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等要素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缺乏金融市场发展必要的环境。市场经济是讲诚信、讲契约的经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以行政命令为依据,生产资料和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信用法则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致使人们信用观念淡薄,加上过去长期政策性信贷和输血型扶贫,特别是一些权力部门干部拖欠信用社借款现象严重,在少数农民中滋生了“借钱可以不还”的观念。因此,在经济交易中,不守合同、逃债赖债现象时有发生,使农村诚信体系建设成为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这也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农村发展呼唤金融支持。据统计,江西农户借款中,来自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银行机构的占30%,私人之间借款占70%。一方面农村金融供给缺乏的状况未见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农村随着产业化、城市化进程,对金融需求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农户对日常农业生产活动的资金需求方兴未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仍是农民最受欢迎的金融服务,也是农村信用社成长最快的金融产品。大批农业专业户兴起、龙头企业壮大、基地化生产的形成,以及各种提升农村产业化程度的协会组建,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大依赖,不仅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贷款,同时对中长期贷款也产生了迫切需求。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安居、创业需要资金,农村劳动力向外省和城市转移,也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农村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和其他农村非农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城市金融消费的多样化正在深刻地影响和启示着农村,保险、证券在农村需求增加,代收代付、理财、银行卡、教育、建房、家电消费都形成潜在金融需求。

三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存在着支持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信用基础,但发掘利用不够。实际上,我国农村家族的村落文化,农村地区的道德约束,乡村邻里的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等乡规民约,“欠债还钱”、“父债子还”等类似这样的一些传统道德观念,还植根于农民的心目中,也是老百姓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就可能很难在当地生存;如果一个家庭的成员不守信用,那么整个家庭都会受到连累。农民不是不讲信用,只是不懂得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则,不懂得信贷运行的一些规则。但是这种民众之间的原始信用观念,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之下被很多扭曲的组织行为打破,而农村金融机构又没有很好地创造一种机制,利用农村民间这种最基础的信用观念。

四是传统的农村文明建设以及打造诚信环境的工作力度很大,但成效甚微。长期以来,各级宣传部门和相关组织,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农村文明诚信的环境,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投入大量的财力,但成效并不明显。把精神文明的倡导形成了一种形式上、口号式、政治运动性的东西,农民找不到具体履行道德规范的榜样,也看不到讲文明、守信用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和利益,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长期“两张皮”,不能相互促进。在新时期,我们必须改变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找到更有效的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要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就必须在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努力建设起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信用环境,必须从打造信用基础做起。重要的就是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方法,找到一条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实惠的精神文明创建的新路子。按照这样的思路,江西开展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而这个活动的特色就是利用农民很重视信用的村落文化、很重视邻里之间的道德评判,很重视政府赋予的这种荣誉。通过家庭自评、互评、集中评议等环节,提高了农民参与创评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对文明信用的重视程度,增强创评的公平性。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参与融入进去,凡是评为“文明信用农户”的,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等优惠信贷政策的待遇。评为“文明信用农户”的家庭,即使暂时不需要贷款,也拥有享受贷款优惠待遇的权利,也具有相应的荣誉,一旦要贷款,就能够得到物质上的实惠,贷款利率还比一般人的低,贷款授信额度比一般人的高。这样,就在农村形成一种按照文明信用农户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去努力作为的动力。同时,通过创评活动还解决了农村信用社评判农民还款意愿的问题,能够真正将贷款投放给最讲信用、最具有还款意愿的人,于是又解决了信贷发展中诚信对象选择、诚信环境打造和征信体系建设问题,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从而既为社区文明建设提供金融支撑,又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打造信用平台,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金融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二、“文明信用农户”创评与信贷互动的操作办法

从江西的实践情况看,农村信用社作为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积极参与创评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把农村道德规范和诚信作为创评的重要标准和主要内容,严把创评质量关,并按要求展开授信工作,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形成创评活动与信贷的有机结合,为诚信建设提供物质动力。

(一)严格创评程序

创评采用“三评两榜一确定”程序进行,即通过家庭自评、集体互评、评议会总评三道程序确定“文明信用农户”等级,其中,集体互评后对评分结果和家庭道德档次上榜公示5~7天,并上报乡镇创评领导小组初审。乡镇领导小组将名单初步审核后,报县级创评领导小组进行复审,确认“文明信用农户”后将名单再次张榜公布。对最后通过的“文明信用农户”由县级创评领导小组进行发证、授牌。在创评过程中,严格评定条件和操作程序,不规定评定的硬性名额。

(二)确保创评质量

各级创评领导小组面对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创评活动的良好局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评定条件和操作程序,认真把好“文明信用农户”评定质量关。农村信用社把评定“文明信用农户”提升到加强贷款质量管理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利用“一票否决权”把好最后一道关。“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农户是否有不良贷款或主观拖欠贷款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参与创评的农户为获得称号会自觉归还拖欠贷款。

(三)落实优惠政策

创评活动中实行操作程序、优惠政策、评定结果、贷款程序和贷款利率全公开,体现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使创评活动得到农民的认同,使农民信服。农村信用社认真兑现信贷优惠承诺,使“十佳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最高限额放宽到10万元,贷款利率优惠30%;“一、二级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最高限额分别为5万元和3万元,贷款利率优惠20%;“三级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最高限额为2万元,贷款利率优惠10%。具体最高授信额度由县级联社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确定,将信用等级、授信金额、贷款最高余额等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无须任何抵质押担保,凭“文明信用农户”证书到农村信用社办理“信用贷款证”,一次授信,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为“文明信用农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资金服务,让守信农户得到看得见的实惠。同时,对“文明信用农户”的信用等级每年按照道德评议结果进行调整,为建立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户长期参与创评活动的积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明确管理责任

“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实行信贷员“包放、包收、包效益”的责任制度和绩效挂钩考核制度。“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利息收回率应达100%,本金到期收回率应达到98%以上。信贷员应坚持贷后检查制度,对贷款跟踪检查和管理,督促借款人按时还本付息。以户为单位,建立“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管理卡和致富跟踪卡,如实记载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变化和贷款使用效益等情况。发现借款人不按照约定履行贷款合同时,除按规定采取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外,还应及时告知当地道德评议会和评定组织,建议取消其“文明信用农户”称号。同时,加强“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的检查和监督,对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违规发放贷款,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调查不实、把关不严,致使道德评议结果失实、资信等级明显不合理的;对借款人“文明信用农户”贷款证、身份证、印章审查不严,发放冒名贷款、超限额贷款的;对符合条件的“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故意拖延不办或拒绝办理的;因主观原因导致贷款发生风险的;等等。

三、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主要实效

江西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载体,把培养农民诚信美德和解决农民致富的启动资金问题相结合,以道德公评公议为基础,以优惠信用贷款为激励措施,在农村创造性地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为破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两张皮”难题、打造诚信社会、建立信用文明体系作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实效。

(一)破解了“三农”贷款难题,实现了农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资金的短缺是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瓶颈”,创评“文明信用户”活动,为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一是解决了农民致富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五年来,江西全省共评定“文明信用农户”47.6万户,农村信用社发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68亿元,全省为360多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核发贷款证,对314万农户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00多亿元,使诚信有价由理想概念变成美好现实。南昌市安义县长均乡村民杨桂武经过创评活动的层层推选,被评选为“一级文明信用农户标兵”,获得了持续优惠的授信贷款支持,其铝材生意越做越大,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二是推进了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文明信用农户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联合发展和自主壮大发展。很多农民以协会为龙头,组成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联合体,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加大了产业规模投资,壮大了产业基地化生产。三是推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评活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挥了公评公议员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优势,把思想道德的评判权交给农民自己,把隐蔽或散落的农民信用记录都公开征集起来,他人评议,自我约束,使农民家庭成员的信用评定更加准确,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减小,农村信用体系日臻完善。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为农信社寻找到一个新的贷款增长点,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地方政府、村委会与农户的互动,及时加大对“三农”有效信贷投入,较好地激活了农村信贷市场,促进了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2010年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8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营业网点总数占全省金融机构的近1/2,存款客户占全省成年人总数的3/4,贷款客户占全省成年人总数的近1/4,成为江西省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地方银行机构。

(二)激发了农民创业热潮,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的开展,抓住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问题,着眼于农民道德教育,妥善解决了当前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和农村信贷工作中出现的“恐贷”和“放贷难”问题,“文明信用农户”无须担保抵押便可得到优惠的信贷支持,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农民鼓足了创业干劲,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据统计,江西被评为文明村(全村60%以上农户评为文明信用农户)的农户,家庭收入高于其他群众的达70%。如,南昌市对9140户“文明信用农户”信贷授信2.6亿元,推进了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较强规模的支柱产业。鹰潭市月湖区童家镇村民张某通过贷款买了收割机,不但自己成为种粮大户,还帮助村里其他人收割稻谷,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致富能手。

(三)以信贷手段促文明建设,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环境优化问题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突出了“信用”这个主题,有效促进了农村信用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小额农贷的宣传和发放,让农民认识了金融与信用的关系;通过信用评定和信用公开,让农民理解了信用的价值;通过创建信用乡(镇)、村和评定“信用户”、“模范信用户”活动,发挥了信用户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农民的信用观念,使具备良好信誉的农户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营造了一个“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农村信用社还通过对文明信用户实行额度放宽、利率再优惠,对信用村进行奖励,调动了农民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的积极性,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力量,又为小额农贷开展和农村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取得了“一评双赢”的良好效果,掀起了一股文明诚信新风。在创评活动中,贵溪市共有300多户农户主动上缴历年所欠农业税15万余元,100多户农户主动清偿信用社贷款共180万元。青原区值夏镇在创评活动开始后的一周之内就有20多户农民主动到信用社归还以前拖欠的贷款。南康市横寨乡西陂村有22户农户主动归还了多年的旧欠12万元,都昌县大沙乡10多户农民主动要求归还信用社以前的旧欠和利息。

(四)提高了农民道德素质,营造了乡风文明的和谐新农村

通过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使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讲文明、讲团结、讲诚信的多了,违法违纪、不讲道德的现象少了,家庭和睦、邻居团结、勤劳致富的风气渐浓,造就了安定祥和的农村社会环境,全面培育了讲文明、讲道德、讲信用的良好环境,提高了农户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成为提高农户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呈现出“六少六多”的局面,即:农村讲闲话、闹矛盾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讲文明科学的多了;关系不和的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拖欠任务的少了,主动清欠的多了;打架斗殴、偷窃的少了,和谐相处的多了;游手好闲、赌博的少了,勤劳致富、发展生产的多了。各地不少以前欠了村里水电费、欠了电话费和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农户纷纷交齐旧欠,不少在家庭道德建设方面做得不够,未能评上“道德高尚家庭”、“道德良好家庭”的农户也纷纷加以改进,争取在以后的评议中提高档次,争当“文明信用农户”,享受信贷优惠政策。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村民黄某,原父子关系紧张,矛盾一度激化,经多次调解,效果不大,通过互评后,儿子主动将米和油送到父母家中,关系得到缓解。

(五)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农民的金融意识

江西开展的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把信贷资源和信贷优惠按照农户的道德水准调配,文明信用农户可在信用社获得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手续简便,无须任何抵押担保。根据文明信用等级的不同还可得到10%~30%的贷款利率优惠。许多村民捧着文明信用户贷款证激动不已,都觉得自己拿到了“脱贫致富的通行证”。创评活动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体现了党和政府时刻在为农民着想,是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许多农民利用创评活动获得了信贷支持,积极发展生产,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吉安县永阳镇涯湖村葡萄种植户刘华元被评为“文明信用农户”后,可以在当地农村信用社获得利息优惠30%的10万元最高额度信用贷款,有了优惠政策作保障,他2005年扩种了60多亩葡萄地,实现了新的致富理想。还有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利用所学到的技术,加上信用社贷款的支持,返乡创业。创评活动还让农民加深了对金融的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钱生钱”无论对于现代化企业还是农民都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长方式,但很多农民依然觉得借钱不是光彩的事。通过创评活动,很多农民转变了这种观点,纷纷争当文明信用农户,通过讲信用获取信贷支持进行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生产,从而主动用金融手段实现自我发展。

四、纵深推进创评“文明信用农户”的建议

实践证明,以农村信贷活动为依托,农村信用社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文明信用农户”、“信用乡”、“信用村”等文明创建活动,能够切实优化农村信用环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示范效应,为开展农村信贷业务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农民诚信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营造一个“乡风文明”的和谐农村。农村信用社应该进一步开展文明信用创建活动,对评定的各类诚信客户实行优先、优惠的信贷支持,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不断延伸文明创建平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推动整体社会价值的实现

从实践结果看,通过创评活动取得小额信用信贷资金的农户还是有限的,部分农户受发展项目所限或受小富即安观念影响,没有充分运用信贷能力,导致部分农户对创评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道德建设内在动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农村各群体的客观现实需求,探索评议主体由农户拓展到村组、乡镇的有效途径,继续搭建更为广阔的道德评价平台,突出对那些诚实守信、带头致富又有帮带能力的大户的道德评价和贷款优惠,确立“从户到村、从村到乡镇、从乡村到城区”层层延伸的工作思路,通过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发挥其在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上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尽可能多的群众从创评活动中受到物质上的实惠,让每个农户都能感受到创评活动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提高道德约束与导向的覆盖面,激发广大农户更大的热情,使创评活动显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推进整体社会价值的实现。一是建立“文明信用农户”帮带制度,实现由个体创评向群体创评发展的整体效应。充分发挥“文明信用农户”的示范帮带作用,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创评“一帮一”或“一帮多”活动,帮助其他农户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扩大创评活动的群众基础。二是发挥群体优势作用,组建“文明信用农户”协会,实现由单个文明信用农户向信用共同体、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乡镇的推进。三是由农村向城市拓展、延伸,参照评选“文明信用农户”的做法,在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中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店、文明信用户活动,并享受贷款优惠为主的一些优惠政策,形成以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为主体、城乡共建文明诚信的大环境。

(二)不断拓展道德创评的外延,满足农村更多金融需求,逐步完善整个诚信文明信用体系

“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其折射的成因很多,但在目前城乡壁垒不断拆除的情况下,“三农”问题逐步归结为“一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其核心是农民的素质问题。连续几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关注的是农民增收问题,出台了许多得力措施,但农民增收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淘金”能力。江西在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中,出现不少文明信用农户不会、不想、不敢利用信贷优惠政策的情况,根本原因还是农民自身的素质问题,道德素质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现在的农村还没有富裕到不需要信贷支持的程度。因此,“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不但要致力于农户道德素质的提高,更应当在拓展创评活动外延上寻求突破:一要致力于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要特别注重知识、口才、社会交往、驾驭市场等方面的素质提升,因为只有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造就农村的普遍繁荣;二要致力于对农村未成年人的道德教化和影响,通过开展创评“文明诚信小主人”和“文明诚信学生”等活动,夯实农村道德建设的基础,着手培育新生代高素质农民;三要在强调诚信品质的基础上,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注重提高科技、文化、管理素质和能力,增强先进分子快速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意识,使广大农户在创评活动中全方位地发现差距和查找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快速提高自身素质。在此基础上,建立文明信用档案,使创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完善农村文明信用体系。

(三)不断丰富创评内涵,提高道德建设的境界,实现有价向无价的再飞跃

“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将道德与经济“联姻”,实现了道德从无价向有价的飞跃,这种创新是新形势下对农村道德建设富有成效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户道德水平,还是要靠利益驱动,使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上升到“自觉”的境界,因为一旦私利需求得不到更大、更现实的满足,创评活动的生命力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用好当前广大群众的创评热情,进一步丰富道德创评的内涵,从引导农民讲诚信,延伸到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善于合作等社会美德建设各个方面,并以良好的社会评价激发“文明信用农户”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使当前“有价”的创评活动再一次升华,使群众把道德修养作为自觉自为的永远追求,还原道德无价的深层认识。

(四)全社会需要形成合力,营造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落实优惠政策是开展创评活动的关键。通过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提供农户小额信贷对诚信农民的鼓励,只能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部分问题,但真正要使农村金融发展不足问题得到解决,还需要相关涉农部门和有关部门配套相关的优惠政策一起跟上,建立相应的市场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各级政府、司法等部门多方协调形成合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提升信用评定的层次和质量,完善农村个人征信制度体系,并推进农村整体信用文化和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党政部门既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又要尊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自主权,在协调处理与农户及有关部门的关系,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金融风险、制止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创建信用工程等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充分的支持和配合。比如,为支持“文明信用农户”做大做强,争取由政府牵头组织设立“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与保险部门合作开办“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专项保险业务等,探索建立支持“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二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打击以威胁、恐吓、逼迫等手段要求农村信用社员工给予贷款的行为,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依法清收和保全资产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村信用社的正当合法权益,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人民银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业务指导、行业监管和金融服务功能,在有关指标和监管标准的订立上,应充分考虑农村信用环境状况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