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R&D经费支出并不是纯粹的无形资产,而只是一种费用的投入,但是R&D投入的目标却和无形资产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可以说,R&D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对R&D投入量的大小决定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好坏。至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在于该国是否能够按经济规律,以有效的手段,通过R&D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四、R&D: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

(一)R&D

R&D(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研发)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的统称,它是指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包括关于人类、文化社会的知识并探索其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它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创新的投入,是创新成功的物质和科学基础。世界各国对科技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达成共识,因此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尽可能地支持研发活动,试图抢占知识社会的先机。尽管研发支出受限于经济增长,但世界各国都尽力增加研发支出,对研发极为重视。

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资源稀缺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科学技术,尤其是创新或研发活动可以视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无论在世界层面还是国家层面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科技革命导致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引起经济高涨又对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每一轮技术革命都引发了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得到了繁荣与发展。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上观察,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兴衰从根本上由技术创新及其有效性决定,当今国际社会保持领先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与后来居上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依靠卓有成效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二)R&D经费出支:无形资产的主要来源

对于R&D经费支出来说,其本身并不是无形资产,首先,R&D经费支出是一种费用的支出,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一般来说,资产是特定企业由于交易和事项(包括资本投入或退出的产权交易)以及交易虽未执行但在法律上不可更改的契约而取得或控制,而由企业配置和运用,旨在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未来现金净流入)的经济资源。R&D经费支出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支出和收益之间并没有很直接的相关关系,其产出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R&D经费支出并不能像资产那样进行交易,只有在研发成功后,形成了无形资产才可以参与交易,R&D经费支出并不能用于抵债、清算等。其次,R&D经费支出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特征,不能作为无形资产。R&D经费支出不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某种特权或权利,也不是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在对无形资产分类时也无法将其作为哪一类无形资产。

R&D经费支出并不是纯粹的无形资产,而只是一种费用的投入,但是R&D投入的目标却和无形资产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就无形资产来源来说,没有研究开发很多无形资产都不能获得,在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中,R&D经费支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一项专利技术的研发成功,离不开研发经费的投入,对于研究开发来说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但是研发投入不足,其产出必定是有限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投入——产出的过程,创新的第一步就是R&D投入的过程,经过不断重复的实验之后,如果研发成功,R&D经费支出将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形式转化为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

(三)R&D: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界定是:“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11]显然,R&D活动是集中体现知识创新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大量研究显示,R&D投入的规模和强度同创新成果的产出及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相关性,具有高增长速度的产业同R&D正相关。研究开发是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如果没有研究开发的投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也仅仅是停留在制度上,只有大量研究开发的投入,国家创新体系才会有更大的活力与竞争力。白玫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能力由六种能力组成,即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新产品、新工艺从思想形成——产品构思——基型设计——小批试制——批量生产——市场营销——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最关键要素是R&D能力,它是企业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保证,而R&D能力提高的核心是人员素质的提高。世界经济强国一直关注R&D的投入,全球GDP排名靠前的国家对R&D投入的绝对量及相对量也居于世界前列,如美国2008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就达3 437亿美元,占GDP总量的2.62%,而GDP位居第二位的日本在研发投入上也相当大。可以说,R&D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对R&D投入量的大小决定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好坏。要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就必须有较高的R&D投入。一般来说,科技竞争力就是R&D活动的效率,就是国家对本国R&D活动从制度层面的支持和管理。至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在于该国是否能够按经济规律,以有效的手段,通过R&D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可见,R&D与无形资产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认为,R&D是无形资产与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桥梁,其逻辑关系为: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加大对R&D的投入,在大量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对企业、国家有用的无形资产,即R&D投入——无形资产——国家创新体系。

(四)国内外R&D经费支出的现状描述

1.R&D经费支出的总体状况与我国的对比

根据OECD 2008年所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球R&D经费支出前十大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法国、英国、韩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其中美国的R&D经费支出为3 437亿美元,占这十大支出国R&D经费支出总额的43.47%,而中国位列第四位,总R&D经费支出为488亿美元,占中国GDP总额的1.49%。这十国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比重最高的是韩国,为GDP总额的3.23%,其次是美国2.62%。这十国的R&D经费支出总额均值为790.6亿美元,仅有美国和日本达到均值,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总额的均值为2.121%,有六个国家超过均值水平。对比来看,中国R&D经费支出虽然位列第四,但相对于我国的GDP总量来说并不相称,从R&D经费支出占GDP总额的比例来看,我国研究开发投入在国际上的地位低于其经济产出的地位,投入严重不足。相关数据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 2007年各国R&D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美元)

img21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 2008/1(OECD)。

表2-2 中国R&D经费支出(2002—2008年)(单位:亿元)

img22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 2008/1(OECD)。

从表2-2可知,我国R&D经费支出在2002—2008年飞速增长,2008年R&D经费支出4 570亿元,比2007年增长23.2%,是2002年R&D经费支出的3倍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虽然增长幅度比较大,但相对于2007年美国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2.62%而言,不论在相对量还是绝对量上都差距较远。投入资金的不足,势必造成我国无形资产研发水平与美国、日本等研发大国的较大差距。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经济在发展初期,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在0.5%~0.7%;在经济起飞阶段,该比例应当上升到1.5%左右;进入稳定发展期,该比例应当保持在2%以上。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GDP以每年10%左右的增幅增长,但是我国R&D经费支出却长期占GDP总量的1%左右,仅在2006年以后的三年才勉强接近1.5%的水平,这种低支出与中国经济发展完全不平衡。必须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力量,使R&D经费支出达到GDP总量的2%左右,才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

2.R&D按执行部门分类的支出状况与我国的对比

按执行部门对R&D经费支出进行分类,可以看出,企业R&D经费使用是所有部门中R&D经费使用量最多的,其中韩国、日本、中国、美国的经费使用量都超过了总R&D经费支出的70%,俄罗斯、法国、中国的研发机构使用R&D经费的比例比其他国家高。中国高校获得的R&D经费的比例比较低,在所列八个国家中列第七位,英国、法国的此项指标较高,研发投入大国美国和日本也都有超过10%的经费用于高校。由此可见,中国对高校的研发投入不足,应该加大高等学校研发费用的投入比例。相关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 2007年R&D经费支出按执行部门分类 (单位:%)

img23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 2008/1(OECD)。

3.R&D按研究领域分类的支出状况与我国的对比

研发支出按其研究领域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2007年美国三者所占比例为18.6%、23.1%、58.3%,法国为23.7%、39%、37.3%,日本为12.7%、22.2%、65.1%。长期以来我国R&D经费投入结构严重失衡,2007年三者为4.7%、13.3%、82%。日本在1967年至1973年经济起飞初期,基础研究投入占R&D总经费的比例平均高达25%,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基础研究投入占R&D总经费的比例也高达22.9%。据科技部统计,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经费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7.5%下降到2003年的5.3%,远低于创新型国家15%~17%的平均水平。相关数据如表2-4和表2-5所示。

表2-4 2007年R&D经费支出按研究领域分类

img24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istics 2008(OECD)。

表2-5 2007年中国R&D经费支出按研究领域分类

img25

基础研究是新知识产生和创新的源泉,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到创新活动的产出效率并降低我国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影响力。一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应用研究及试验发展上,省掉基础科学的研究过程,将较多经费用于技术开发,通过引进、消化和改造,虽然可以有效地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体系,加快技术进步,迅速实现技术现代化,但这种科技发展战略的缺点也十分明显,这种科技发展战略只有前劲,而没有后劲,会导致“创造力的贫困”。

总之,R&D活动对于国家创新体系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投入,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离不开R&D活动,其投入量的大小及其效率都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就R&D经费支出本身来说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将其归属于无形资产,但是,R&D经费支出却与无形资产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R&D活动是一种知识的投入,其整个过程充满了脑力劳动、智力活动的投入,成功的研究开发能够为国家、企业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为无形资产的培育与形成提供了可能。其次,在R&D活动中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

将我国R&D经费支出与国外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以下不足:(1)我国R&D经费支出不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与西方国家还有较大差距,R&D经费支出占GDP总量的比重还达不到平均水平,也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2)我国R&D经费支出分布不平均,高校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我国基础研究薄弱。(3)我国的R&D经费支出主要是用于试验发展,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原创性研究缺乏,造成了我国科技水平落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