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常账户调整与金融改革

经常账户调整与金融改革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常账户大量顺差是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受到国内外政策界和研究界的广泛和高度关注。对经常账户变动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在对外开放逐渐扩大、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结构、效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如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背后,有大量的因素在共同产生作用,本章的讨论仅能涵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第五章 经常账户调整与金融改革

本章要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常账户连续多年一直出现显著规模的顺差。进入21世纪以来,经常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度超过10%。经常账户大量顺差是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受到国内外政策界和研究界的广泛和高度关注。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直接来源是货物贸易顺差,其中又主要是加工贸易顺差。最近几年中,货物贸易对经常账户顺差总额的贡献度趋于下降,而来自经常账户中收益和单边转移项目的贡献度在增大。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有着明显的持久化倾向。

·许多分析者都指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经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经济和政策的因素,也有国际经济国际市场结构性调整和变动方面的因素。近几十年来,全球产业布局出现了快速的地理分布调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大国,承接了国际产业链转移,接替其他东亚地区成为制造业基地。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分工调整和我国资源禀赋优势的体现。

·在国内层面,许多研究者也认为,诸如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受到有关因素影响,长期地低于它们的市场均衡价格。出口厂商们由此得到相应的成本节省,从而获得额外的“激励”去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还有分析认为,在现有金融环境下,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面临显著的信贷约束,不得不通过与加工贸易型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合作以便解决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城乡发展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加工贸易的劳动力供给。从多个角度看,持续性的贸易顺差或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金融发展的不足有关。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或经常账户顺差,除了需要在人民币汇率体制和对外金融开放方面继续必要的改革调整外,还应当在国内金融领域有力推进改革。这包括在提高金融监管效力的前提下放松国内金融市场管制,金融机构更加多样化,资本市场也应当继续朝着多层次方向发展。金融机构应当继续转变经营观念,无偏见地高效率地服务所有客户,包括中小企业民营客户和个人客户。

相比金融账户的顺差,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持续的时间更长,并且顺差的规模也更大,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较高的绝对水平上。经常账户记录了中国对外贸易以及转移、对外投资收益的变动情况,更多地反映了在开放背景下中国实体经济部门与外部的联系和变化。对经常账户变动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在对外开放逐渐扩大、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结构、效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如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背后,有大量的因素在共同产生作用,本章的讨论仅能涵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除了来自实体经济的因素外,还关注了经常账户失衡与国内金融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从金融的角度对两者的联系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当然这也决不意味着金融发展对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本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节总结中国经常账户近十几年来的变动情况;第二节探讨中国贸易平衡变动的原因,分别从国际分工、国内要素市场、金融发展、居民消费储蓄以及汇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节讨论了中国的国际投资及其收益;第四节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