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学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学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新经济学必须从马克思开始。这不是政治口号,而是理论必然,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一元价值论是货币哲学无法回避的根基。显然,在马克思这里,劳动首先是体力劳动,是劳动者体能的支出。也正是从马克思开始,劳动者才有了足以与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相对抗的政治经济学,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劳动者的意识形态——一种强调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强调人类通过劳动摆脱神圣与自然的束缚的意识形态。

金融危机戏弄着人类的经济学和货币哲学智慧。这是一种怎样的危机?为什么人类总是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怪圈里痛苦地轮回?人类靠什么向危机宣战?靠什么跳出危机包围圈?靠什么避免危机卷土重来?这是一连串经济学和货币哲学难题,是人类共同的难题。

西方经济学死了!我们只能靠自己。我们再也不能跟在西方经济学的屁股后面浅入浅出,人云亦云。我们要深入经济和货币问题的根部——价值问题。要真正搞清楚2008国际金融大危机,搞清楚人类经济的未来方向,首先要搞清楚价值问题。建造新经济学大厦的任务只能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人们来完成了。这次,中国人站在了最前沿,至少是并列站在了最前沿。

1.马克思的“劳动一元价值论”

我们的新经济学必须从马克思开始。这不是政治口号,而是理论必然,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一元价值论是货币哲学无法回避的根基。

马克思认为,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劳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显然,在马克思这里,劳动首先是体力劳动,是劳动者体能的支出。

劳动作为人的最高属性,原本是人成为人的根据,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上下几千年的阶级统治却使劳动者从社会主体降至社会底层,甚至不被当人看。劳动也从人性的最高属性,变成低贱的行为,只有下等人才因自己的低能而从事劳动,至于上等人,则可以无偿享受劳动成果。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完全从劳动者立场对价值现象进行的系统概括。也正是从马克思开始,劳动者才有了足以与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相对抗的政治经济学,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劳动者的意识形态——一种强调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强调人类通过劳动摆脱神圣与自然的束缚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把劳动分作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就是人的生物体能的支出,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复杂劳动就是利用科学和生产工具的劳动,是倍乘的简单劳动。价值就是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价值的创造能力。

2.一元价值论视野下的金融内战

成人理论蕴藏着马克思学说的全部秘密,也蕴藏着货币哲学的全部秘密。作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起点的劳动只能是成人的简单劳动。这一点从常识也能判断,劳动只能是成人的劳动,童工总是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

所谓成人,简单地说就是成年劳动者,是身体处于成熟、稳定状态的男人或女人。成人的全部秘密在于成人的肉体是一个自然物体,这个自然物体在与其他自然物体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中始终处于定量状态,而这个肉体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又是一个变量。因此,这个肉体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是等量的又是不等量的。

马克思是这样描述狭义生产力三要素的,他写道:“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这里,“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就是肉体的体能的支出,就是体力;“劳动资料”就是劳动中的工具,就是物力;“劳动对象”只能是在人的大脑中活起来的对人有用的劳动对象,对劳动对象的认识决定着如何最经济地占有劳动对象,因此,劳动对象以智力的形式对生产发挥着作用,任何现实的劳动对象都是智力指向的劳动对象。

成人一旦进入劳动状态,其存在首先就是一种现在进行时。在劳动的现在进行时状态,劳动的体力、物力、智力和自然条件,以一种合力的形式存在着,这一合力等于各要素所释放的能量和自然条件所释放的能量的相乘,这个合力就是成人的广义生产力,用公式表示为:

广义生产力=体力×物力×智力×自然条件=倍乘的体力。

其中,体力和智力的作用是创造新的生产力,物力的作用是转移旧的生产力。由于成人的体力是个定量,成人生产力作为倍乘的体力,就从原始肉体的定量的体力发展为变量的生产力,从体力发展为生产力。

从广义生产力看来,任何一个成人在任何时点和地点的生产力都包括了世界的全部,任何生产力都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使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了呢?既然你已经在前一轮劳动中“会晤”了整个世界,在新一轮的劳动中怎么还会有新意呢?怎么还会有动力呢?这确实是个问题,一个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换。没有交往和交换,个人生产力必然陷入自闭,就会趋于停滞;有了交往和交换,生产力就会在交换中被迫前行。这就是生产力交往的本体论意义。交往观是马克思科学把握生产力的世界观属性的一个基本视窗。这是一个很难懂的境界,请读者不要着急,读完下面的论述一定会有这种感觉。

交往、交换首先是在广义生产力意义上进行的。例如,你用风车去交换一台风扇,你交换的是一块铁,还是这块铁的功能?交换的目的当然是风扇这块铁的功能,这块变成风扇的铁的功能。变成风扇的铁的功能是能吹动风供人乘凉,因此,你交换风扇的同时也把地球的一部分风换来了。对于你的对方,他与你交换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风车,而是风车能兜风做功的功能,因此,他在与你交换的同时也把地球的一部分风换来了。但是,风是公约数,谁都可以享用和使用,是不需要交换的,因此,你们实际上交换的只是制造风扇或风车的材料及其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体力。这样,广义生产力的交往就约掉了风这个公约数,变成了狭义生产力的交换。交往与交换的区别在于,交往是相互融合,你的广义生产力世界融入我的广义生产力世界,我的广义生产力世界融入你的广义生产力世界,二者归于同一个世界,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自然条件;交换则是彼此分离,你的狭义生产力产品换取我的狭义生产力产品,我的狭义生产力产品换取你的狭义生产力产品,二者归属于对立的两方,因为二者自然条件中的相同部分作为公约数已经被约掉了。因此,狭义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可交换部分,公约数是生产力的不可交换部分。通过交换,你的可以通过有工具劳动批量生产的剩余产品成为我的必需资料,我的可以通过有工具劳动批量生产的剩余产品成为你的必需资料,从而实现了互通有无。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将工具和技术的作用普及了,从而实现了生产力的共享。

任何独立的生产力都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有过程无结果不是独立的生产力,例如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提供擦鞋服务,因为没有生产出任何东西,所以不是独立的生产力(这类劳动只是从属于某一独立生产力的服务业,服务业非常重要,它加速和强化了分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这里不做独立研究,只是要表明,任何独立的生产力都有相应的服务业,而且其成熟程度也是大致同步的)。有结果没有过程也不是独立的生产力,例如人们坐在上面歇脚的石头,因为石头不是通过人的体力的支出过程生产出来的,所以也不是独立的生产力,只是一种自然条件。这里主要从劳动结果的角度看生产力。

所谓劳动结果,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果实,这个果实必须能够与其他东西分离,这样的果实就是各种资料。例如,食品和服装等生活必需品,镰刀、斧头、汽车和计算机等劳动工具,数学、物理、化学等智力成果,这些都是资料。

狭义生产力的资料化是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过程的凝固化就是资料,用来交换的资料就是商品。这样我们就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商品=狭义生产力=体力×物力×智力=倍乘的体力

在这个公式中,无法计算的自然条件已经不在了,价值的逻辑障碍没有了。任何商品的价值都是倍乘的体力,而生物学意义上的成人体力又是一个定量,因此不同商品的价值作为不同倍数的体力,就可以比较和交换了。商品完成了数字化,继而完成了货币化。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价值论。

第一,成人的狭义劳动即狭义生产力形成实业,创造商品及其价值,进而产生货币,因此只有实业创造货币;

第二,在实业货币化和市场化的前提下,成人的广义劳动即广义生产力中的自然资源需要吸收一定的货币以与实业完成市场对接,因此资源是货币的吸收者。

第三,一个创造价值,一个吸收价值,以货币计量的实业和资源必然会发生矛盾,这个矛盾有时会激化到战争的激烈程度,就是金融内战。

3.“你值多少钱”

“你值多少钱”似乎是一句对人不敬和骂人的话语,其实不然,至少对于成人来讲,这是一个严肃的经济学问题。

成人劳动者是价值的尺度,金币条件下直接就是货币的尺度,而在金币能够代表价值的情况下,货币的多少也就成了成人的“体重”。因此,成人是货币的“第一尺度”,货币是成人的“第二体重”。于是,“你值多少钱”就成了严肃的经济学的科学命题。

但在纸币条件下,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只能代表价值,而随着纸币贬值,一个人过去拥有储存下来的纸币也会贬值,购买力下降,在资源金融时代尤其严重。于是,我们要永远记住,纸币时代人的“第二体重”是不断消减的。这是纸币财富的减肥。

于是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纸币“保重”!

不久前,我的母亲将珍藏的100多元人民币拿出来,要给我的孩子,我看后非常感慨,那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钱,母亲一直藏在身边。这些纸币早被通货膨胀搞得瘦骨嶙峋了。如果是金币,保值的话,这些钱相当于现在的1万~2万元!

10年来,大众在存款,精英在借款,纸币在贬值。大众的劳动价值和血汗就在存、借中“流失”到了所谓“货币精英”手中。精英拿钱买房,买煤炭等资源,后者的价格高涨又制造了下一轮通胀,大众却要用自己越来越少的钱支付越来越高的资源价格。在此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资资源品,买房、买黄金、买资源股票,争先恐后。这是金融危机和金融内战的大众基础。

在纸币条件下,纸币依靠国家信用首先有一个未来维度,能够预期未来,在时间隧道里,这是未来决定现在,主要是资源金融。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要让纸币发挥货币的真正作用,必须区别对待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实行分类管理,客观上需要一个“双市场制度”。

4.纸币经济学的一二三四

现在,可以亮出我所理解的纸币经济学的一二三四了。

一个时代——一个完全纸币的时代

经过英国、欧洲、西方工业革命(欧、美、日本等)后,人类工业革命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全球普及,全球工业革命在2000年前后初步完成,其标志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崛起。我们就处在这个时代。

以前,工业革命只是在局部完成,先进的工业国家总是可以靠强取豪夺获得落后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市场。现在,廉价甚至无偿占用自然资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在全球凸现,实业明显失去强势,金融向资源倾斜,金融手段占领资源替代军事手段占领资源,资源金融取得强势。

这同时还是一个完全纸币的时代,不但不同于斯密和马克思的金币时代,和凯恩斯的羞羞答答的纸币时代也不同了。纸币已经彻底与黄金脱钩,金币已经彻底变成了一种奢侈消费品和心理安慰,或者说,金币只是作为纸币的安全带存在,其作用仅限于纸币失效变成废纸时。而纸币变成废纸之时,就是发行该纸币的国家破产之日。对于现代大国来讲,这几乎不可能。而一旦国家破产,现代经济学也就毫无意义了。因此,所有的讨论都围绕如何让纸币成为真正的货币展开。

“二分法”再“二分法”

从斯密到马克思再到凯恩斯,实际上都把经济分作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唯一的区别是内部区别,是重实体还是重虚拟的区别。本书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分析虚拟经济的两个阶段——金币阶段和纸币阶段,还原实体经济的两个部分——实业和资源。

金币是一种特殊商品,本身有价值,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价值规律是金币运行的轨道。纸币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以发行纸币的国家的信用为基础,主要不按价值规律运行,主要决定于国家信用的强弱和货币当局的道德与智慧。在国家信用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滥用国家信用,是纸币运行的轨道。

有意思的是,实体经济的两个部分——实业和资源也是如此。实业产品都是劳动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在商品领域,本身有价值,实业商品交换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价值规律是实业运行的轨道。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也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资源交换过程以该资源的稀缺程度为基础,决定于该资源的区域和国别分布以及资源占有者的道德与智慧。在资源稀缺程度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恶意炒作,不囤积居奇,不漫天要价和不接受漫天要价,是资源运行的轨道。

纸币与实业结合形成实业金融,纸币与资源结合形成资源金融。一般情况下,实业金融中的纸币是“在轨的纸币”,资源金融中的纸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出轨的纸币”。价值规律是经济学的“立学之器”,只能发展,无法抛弃。现在我们讲“出轨的纸币”、“出轨的学者”和“出轨的政府”,出的都是价值规律之轨。

总之,“道”(成人劳动)生一(实业),一生二(金币、纸币),二生三(金融、实业、资源),三生万物。现在,人们习惯于将“实业+资源”叫做实体经济,金融随之被叫做虚拟经济。这种分类本身显示了金融的强势,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最大特征和最大错误,但却掩盖了实业、金融、资源的“三角关系”,混淆了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也掉进了误读现代经济和经济危机的巨大理论陷阱。必须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从“二分法”发展到“三分法”,正确区分实业与资源、实业与金融、资源与金融三个关系,这是正确解读现代经济和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基础。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双市场”实现

货币和金融活动分作明显不同的“两个领域”。在实业领域,货币和金融是“全自由的脚”,因为实业遵循价值规律,金融无法在此无限制造泡沫,这是一个“纯市场”,可以按照斯密的市场方法解决。在资源领域,货币和金融应该是“半自由的脚”,因为资源遵循稀缺规律,金融可能在此无限制造泡沫,这是一个“准市场”,可以更多地用马克思的理论解决。弗里德曼的“错配”和“出轨”就发生在这里。

在资源和资源金融领域,要管住纸币时代的“金融放肆的脚”,抑制资源炒作,为实业发展创造条件。而在实业和实业金融领,要进一步阐述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辩证关系。危机后的经济学必将进入有“手”有“脚”、“手”“脚”并用的时代,“第三方利益”最大化必将也只能通过“双市场制度”实现。这是危机后经济学的重大新课题。

货币财富的“二分法”之上的“四分法”

我认为,社会财富分作工资、利润、地租和税收。不同的是,要把地租从以前混沌的“单市场”中切割出来。地租是整个资源市场收入的代名词,全部地租都来自实业领域。实业领域的工资和利润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资源领域的工资和利润却不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只受稀缺规律和垄断规律制约。因此,要建立货币财富的“二分法”之上的“四分法”。税收也要服从和服务于这种新的“二分法”之上的“四分法”。

两个相对分割的市场必然需要不同的工资和利润及税收规则。这是目前中国的大问题。目前,我们没有对实业领域的工资和资源领域的工资进行严格区别,其实后者的工资是需要明确管制的。此外,目前全民关注的资源税、环境税的酝酿也是为了解决两大领域的利润再分配问题。

5.如何走出西方经济学10大误区

走出西方经济学的误区,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人类经济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完成“三个取代”:以生产经济学取代交换经济学,以全球经济学取代国别经济学,以绿色经济学取代黑色经济学,可以简单地将其概括为“一个基础”、“两个领域”、“三个矛盾”、“四个不同”。

科学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哲学,真正解决货币的劳动价值本质和自由交易边界,是建立危机后经济学最大的“一个基础”。

在科学的“价值—货币”理论看来,货币和金融活动分作明显不同的“两个领域”。在实业领域,货币和金融是“全自由的脚”,因为实业遵循价值规律,金融无法在此无限制造泡沫;在资源领域,货币和金融应该是“半自由的脚”,因为资源遵循稀缺规律,金融可能在此无限制造泡沫,因此在资源领域“去信用化”,建设“半市场化”的资源经济和资源金融是危机后经济学的重大新课题。而在实业金融领域,要进一步阐述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辩证关系。危机后的经济学必将进入有“手”有“脚”、“手”“脚”并用的时代。

危机后的经济学面对“三个矛盾”:在实业层面上,新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矛盾;在金融层面上,美元在国内的黄金性质(节制信用)和在国际的纸币性质(滥用信用)的矛盾;在资源层面上,国内资源经济的有秩序和国际资源经济的无秩序的矛盾。

因此,危机后的经济和经济学与危机前的经济和经济学有“四个不同”:

实业方面,以“消费导向”弱化“投资导向”。

危机前,政府、准政府机构和企业的投资导向严重,消费严重不足,使经济脚跟不稳,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应该大力发展民生消费,切实以多数人的日常消费作为价值创造和经济的发动机,实现经济从“投资导向”向“消费导向”的历史性转变,进而实现从外需导向到内需导向的历史性转变。

科技方面,以“科学发展”弱化“粗放发展”。

对内要强调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消费、新工具、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对外要强调科技贸易,既要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又要提高贸易产品体系层次,着力提高高科技产品贸易的比重。这是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从“快”发展到“好”发展、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关键。要明确,科技归类于实业。

资源方面,以“合理价格”弱化“泡沫价格”。

纸币凭借国家信用使自然资源价格泡沫成为必然,资源泡沫急剧膨胀,大宗商品泛滥,期货风靡全球。必须改变资源定位,使资源从大宗商品到“公共事业”转变、资源价格从“泡沫化”到“合理化”转变。要在国内和国际大胆进行资源金融创新。“贷款换石油”就是中国人在国际资源金融史上的首度大规模尝试。还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来限制资源泡沫,促进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金融方面,以“世元金融”弱化“美元金融”。

坚决推动人民币和平国际化,坚决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坚决推动以改革美元和平升级为“世元”为取向的国际货币一体化,坚决推动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币值稳定为目的的世界央行一体化。从金融市场内部来看,资源金融会受到历史性的大抑制,实业金融会得到历史性的大回归,科技金融会得到历史性的大发展,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化解金融内战需要新经济学的12条纲领。

1条纲领:唤醒成人的意识,挖掘成人的价值,使成人真正成为自己的生命、生产、生活(“三生”)的自觉主体,使为满足身心健康的个人消费真正成为成人的一切经济活动的首要基础。

2条纲领:使健康和谐的人类生活和井然有序的伦理道德关系成为社会生活的首要目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我国社会保障问题正在取得巨大进步,仍需做出巨大努力。

3条纲领:成人的想象力获得真正解放,创造愿景和实现愿景的能力显著提高,真正形成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个人、家庭、社会的大部分生活时间成为学习和创新时间,崇尚科学和创新蔚然成风。这是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创新驱动靠成人的创新活动。

4条纲领:大力发展实业,使消费资料充足、生产资料丰富、科教资料新颖,三大部类协调发展,高科技产业渐成主流。这一条也得到广泛共识,世界各国纷纷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5条纲领:科学发展金融,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实现金融与实业并驾齐驱,全力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资源金融风险。

6条纲领:大力保护一切合法产权,使产权成为约束企业的主宰,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建立双市场制度。

7条纲领:形成持续改革的动力和能力,能够动态处理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内在关系,探索并完成资源领域改革。

8条纲领:实业与资源实现良性循环,建成节约型社会。

9条纲领: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实施县级中小城市大面积绿色崛起战略。

10条纲领:大力发展国内经济一体化,建成国内大市场。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能像过去的地方保护主义一样,大搞资源垄断和资源话语权。在中国,东西南北中的自然资源都属于全体中国人,在你脚下的不全都是你的。

11条纲领:继续国际经济一体化,在坚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的同时,探索资源合作、金融合作、科技合作新模式。特别要主攻科技贸易。

12条纲领:进一步实现文化和言论自由基础上的思想统一,为和平崛起提供最强大的民心保障。这是信心经济学的内在要求。

12条纲领是新经济学的框架,也是“科学发展观”之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指挥反金融内战的最科学的理论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