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使用者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决策有用观”是美国会计学界在批评古典会计学派注重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决策有用观”立足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强调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企业资源变动等的信息。

第二节 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使用者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抽象范畴。会计目标也称为财务报告目标,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要达到的终极目的。1953年,美国会计学家斯朵伯斯将会计目标作为其博士学位研究课题的内容,开创了将会计目标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先河,并提出了会计目标就是“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的论点。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提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以后,会计目标的研究开始引起会计学术界的关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3年成立后,一直重视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并于1978年发表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迄今为止,“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美国会计学界关于会计目标的主流观点,对整个世界的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无论从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而言,会计都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当然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即会计目标是经济管理总目标下的子目标。经营管理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比较的结果。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也应该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一观点体现了两点意义:

(一)“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兼收并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以规则为导向,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受托责任观”侧重于反映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长期以来,我国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思想的萌芽,起始于会计的产生阶段,但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公司制下,财产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受托者,并要求受托者对财产进行妥善保管并使其增值。受托者接受委托者委托,同时获得财产的自主经营权和处置权,并负有向委托者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这样,基于财产所有权上的受托责任便得以确认。在委托—受托关系中,受托方负有向委托方交代其履行受托责任的活动和结果的义务,而这一义务具体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会计人员是作为第三者介入受托责任关系之中的,以便在受托者和委托者之间,可以顺利地把委托的责任和交卸的责任交代明白。“受托责任观”基于“最有效的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关于经营业绩信息”的理念,坚持财务报表应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重心。所以“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企业资源的所有者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决策有用观”是美国会计学界在批评古典会计学派注重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显得日益重要,这为“决策有用观”的进一步确立提供了基础条件。“决策有用观”立足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强调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企业资源变动等的信息。美国会计学会在1996年的《基础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提出了会计为下述目的提供信息:(1)作出关于有限资源使用的决策,包括确认关键决策领域和确定目标与目的;(2)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组织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3)记录和报告资源的受托责任;(4)有利于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会计为这些目的提供信息,实质上是反映了会计信息与决策紧密相联的关系,也使会计信息在微观决策和宏观决策中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立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及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兼收并用是非常正确的。企业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无论是对公司委托者、受托者和社会公众都需围绕“有用观”这一核心要求予以提供,并以可靠性、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支撑,即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必须具备可靠与相关这两项要素。不可靠的信息、非相关的信息对任何决策都是无用的信息或垃圾信息。

(二)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微观经营管理和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形态呈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特征。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设,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快速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其相互可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但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更符合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它应是首选。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需要会计信息来反映,企业会计应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工作担负着为自己、为国家、为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公开透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任。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要想了解某一组织的经营业绩和发展状况,必须通过充分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才能获得。新会计准则立足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在38个具体准则中,大部分都规定了披露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目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当然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而同行,这是必然的发展规律。我们应关注世界各经济体对财务会计准则不断建设的观点,关注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建设,使企业的会计目标在应用中得以发展和丰富。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

为什么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和非营利性的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都要保持着全面的会计记录?有两点理由:首先,会计记录常常是法律所要求的。国家要利用会计信息、经济信息作为制定财政和税收政策、货币和金融政策等国民经济计划,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无论何种性质、何种规模的组织,该组织的高级管理者将遇到为数众多的经济变量,他不可能只靠观察日常经营活动就足以掌握全面情况,恰恰相反,他必须依靠会计程序把业务转变为能在会计报表中进行概括和汇总的具体数据信息。从这一意义而言,会计程序对于大多数组织(企业、事业和行政机购等)进行有条不紊的、合理的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会计学会(1966)对会计下的定义是:“确认、计量和传达经济信息的过程,以使信息使用者作出明确的判断和决策。”这里“经济信息”的含义相对会计信息而言更广泛,意指并不是所有与财务决策相关的信息都可以用财务语言表达。例如,很多对管理决策至关重要的业绩指标是以非财务语言报告的,如客户订单、产品质量、交货期、设备利用率等。而且这些非财务指标在现代会计中越来越受到相当的重视,我国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告要披露的许多内容都属于非财务指标。因为这些非财务指标都反映了经济活动并构成了“会计”的组成部分,向信息使用者报告有利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对于所有组织而言,财务信息对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生产加工、购置设备、招聘员工、产品开发或其他现代经济问题,都具有财务影响并需要财务信息。而且,提供资金的人或实体也要求有关目前和未来资源管理情况的报告。我们在前述我国会计目标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使用者作进一步的分类,有助于提高对会计目标意义的认识。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分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企业管理当局等。

(一)投资者

投资者既指现实的投资人——股东,也包括潜在的投资人。有些企业的投资人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可以直接获得有关会计方面的信息,例如:独资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这时,他们既是投资者也是经营者,可以直接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而当企业为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时,大部分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会计信息就成为了他们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信息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持续深入发展,产权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更加丰富和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更加关心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帮助其作出决策。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依此衡量企业管理业绩,以便对其持有的股权进行评价等。

(二)债权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常不断地发生举债行为,债权人就是向企业提供贷款、商业信用和持有企业发行债券的单位或个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供应商等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来评估企业能否如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其利息,能否如期支付所欠购货款等,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债权人作出是否向企业继续提供贷款和提供货物的决策。

(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因此,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监管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企业要定期向财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收部门等报送财务报表。通过有关部门对会计报表的统计和汇总,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并作为政府检验宏观政策效果、进一步实施经济政策的依据。

(四)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主要指与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如工会组织、社区服务机构、财务分析师、咨询机构、经济学家、法律机构等。社会公众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关心企业对所在地经济作出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有关企业发展前景及其能力、社会责任、经营效益及其效率等方面的信息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要。

(五)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者也是会计信息的主要阅读者。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使资本保持增值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管理当局、各职能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需要运用会计信息,对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作出各种正确的经营决策,例如: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计划),进行理财决策和投资决策,制定材料物资采购、生产组织安排、产品销售等计划及其执行的控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