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房地产飞速发展。在供需两旺的状态下,房价一路攀升,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房地产投资市场。房价的高低成了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话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的老百姓如此地关心房价的涨跌。而为了防止房价涨幅过快,政府推出了各种政策。
一对年轻夫妇刚结婚想买房但却犹豫不决,是否应该买房。他们拥有合适的购买能力,的确也有住房的真实需求。犹豫的原因是媒体都在说北京的房价太高,想等等看,房价不可能一直这么高。北京的房价却一涨再涨。北京的行政、社会资源太集中,垄断程度高,其房地产的需求是全国性的,非常大。两年过去了,北京的房价继续涨。年轻夫妇有些动心,但还是没有买。过了一段时间,朋友都劝他们买房。
可是年轻的夫妇想,既然已经等了这么久,就再等等,房价总有降的一天。后来朋友们再和这对年轻夫妇相聚的时候,开始小心翼翼,不再触及房价这个话题。
等到他们终于下决心想买了,四处奔波看房,可已经选不到合适中意的房子了。房价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
这是一个发生真实故事。这位朋友很是聪明能干,但房价的事能把这么聪明的人折腾十年,竟没了自我。市场虽然是不可测的,但传媒在其中也起了不少的反作用。翻翻十年的报纸,看看哪一年媒体不说房价高。
其实仔细想想,房价的涨跌不是我们能够预测的,况且,和个人的需求并无直接关系。现在市场上有太多的房评家,跟那些股评家一样,总是慷慨激昂地预言房价的走势。但总还有那么多听众与传播者,毕竟房价与生活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从这个故事,联想到时下几近沸腾的房价之争。作为还需要为住房头疼的人更应该清醒。购房者首先要克服从众心理与投机心理,这两种心理本身就是人性的弱点,而且特别容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强化。
房地产市场颇似股市,大多数人都说要涨的时候,恰恰是跌的开始,而都说要跌的时候,它还继续涨,所以,钱常常被少数人赚了,个中的道理其实有共通点。
不要把买房的决策建立在对房价涨跌的预期上,在波动的市场中永远没有一个最佳买点,什么时候买房取决于自己的真实需求与购买能力;更不能受到群体情绪的传感与认知误导,否则一定会影响理性判断。
房价是由复杂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它的涨跌趋势是不可能“研究”清楚的。它既可以持续上涨,当市场不能承受的时候,它也必然下跌。但有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指望谁能预测它什么时候下跌,或从什么样的价位下跌。敢拍胸脯做这种预测的人能够把自己凌驾于市场的人,只有两种角色:或者是神,或者是骗子。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是不动产。对购房者而言,自己所选特定的区域和位置的房价才有意义,而大众讨论的房价之争对购房者并不能构成指导作用,相反难免受到认知及情绪上的误导。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购房者锁定自己选择的区域,根据自身的需求研究该区域的城市发展规划,研究相应的教育、医疗、商业、旅游等资源,研究居住环境的性价比和未来的发展性,然后根据自身需求与能力做出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