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产业区演化研究进展

国内外产业区演化研究进展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产业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发展动力、发展的时空过程特征和趋向,而专门、系统论述产业区从形成到死亡/蜕变的文献鲜见[23]。对比国内外研究发现:共同点是①以产业区的要素、结构、功能等发育程度对产业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②提出“根植性”等理论假说与实证分析路径。而肖雁飞将创意产业区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且据产业区主导产业差异指出了两类创意产业区的演化趋向[42]。

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产业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发展动力、发展的时空过程特征和趋向,而专门、系统论述产业区从形成到死亡/蜕变的文献鲜见亚马逊、google”检索(2014年5月20日)分析而得" class="calibre11">[23]。因此,适当扩大文献梳理范围,即围绕“产业区演化”相近概念“集群/产业区形成(或起源)、集群/集聚区/园区演化(或发展)、产业区发展”梳理现有文献以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奠定产业区演化研究的方法、完善产业区演化理论体系

国内“产业区/集群/集聚区演化(或形成/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经济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张得志.物流园区演化机理与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肖雁飞.创意产业区发展的经济空间动力机制和创新模式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石大立.专业化产业区生成机理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阮爱清.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成长效应研究.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王栋.我国农业产业集聚区形成机理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秦晟.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 class="calibre11">[24]关注高新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农业专业化园、金融业集群和创意产业园等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产业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虽然因园区主导产业类型不同而各异,但是地方经济—社会—制度环境、市场需求、园区内企业与园区管委会的行为与决策是共性因素,且现有研究大都基于新产业区(或新产业区流派)和新经济地理学探索性的解释或探讨中国某类产业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国外研究早期集中在文化认同(根植性)、网络结构、企业家精神、技术进步,主要有Martin Perry认为外部商业网络有助于中小企业集群特色化[25];Alessia Sammarra认为产业区认同包括宏观层的文化、历史、价值等的参与或共享、微观层的行为主体采用与众不同的行为是产业区及其竞争优势根本[26];Fiorenza Belussi论述了技术在集群向区域网络演化过程中的作用[27];Enrico Santarelli[28]以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区(the Emilia Romagna region of Italy)为例讨论其长期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信息流通和企业间密切联系引导企业间和部门间整合,而近20年来的全球化背景中心性产业集聚形成了多重区位产业区(multi-located district),Michel Barabel[29]讨论国际化和非实体化趋势下产业区内企业间关系重组对增强产业区竞争力要比再根植、增强合作、制度强化更重要。近年来集中在全球化加速和新区域主义快速兴起对成熟型产业区的挑战和新经济产业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30],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文献数量的爆发性增长便是最佳佐证。

对比国内外研究发现:(1)共同点是①以产业区的要素、结构、功能等发育程度对产业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②提出“根植性”等理论假说与实证分析路径。(2)不同点是①研究视角上中国关注劳动地域分工与专业化产业区或集群的规划或竞争力提升,国外关注马歇尔的相关理论演进与再造;②研究方法上国内由宏观统计数据转向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国外主要由经济学或社会学转向生产网络及地方网络分析。

国内研究有:金祥荣认为产业特定要素在特定地理空间的大规模集聚解释了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31];周维颖认为新产业区演进的动力源于分工及其演进;石大立认为专业化产业区形成动力是分工经济,主要是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肖雁飞认为创意产业区演化主要动力来源:内部动力(集聚与分散、弹性专业化、竞合、企业家精神)、外部动力(市场、政府)、系统功能动力(网络、信任、学习、创新)等;李舸认为企业在群内集聚的创新和学习过程为群内企业以及集群整体发展提供了充足能量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class="calibre11">[32];王栋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区形成初始动力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其次是水平分工、垂直分工和产业分工[33];李学鑫等认为中国农区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动力在形成时由血缘—亲缘—地缘构成的非贸易性联系、文化传统、偶然历史事件起关键作用,而政府适时介入是农区创意产业集群后继发展的“催化剂”[34]

国外研究主要是:Phelps(1991)和Harrison(1992)认为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集聚经济、制度交易成本和增长极理论能够很好解释新产业区[35];Ron Boschma认为网络组织和集体学习过程、通用资源与学习机制、广泛的制度锁定是意大利第三极(Third Italy)产业区持续快速发展动力[36];Gene Desfor认为加拿大多伦多港口产业区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土地)驱动、资本驱动、制度安排三阶段驱动力塑造城市的社会与自然[37]

综上,产业区形成与发展的动力研究集中在:①集群的演化动力;②近年兴起的演化经济地理学方法或新经济地理学在集群/产业区演化的分析应用;③比较关注历史事件、制度演进、创新与技术网络、学习网络与机制等的作用与功能。

国内对产业区形成、发展的时空过程研究集中在时间维的生命周期理论应用,经典研究是:周元等、闫国庆等、柴彦威等[38]将中国开发区演化过程分为4或5阶段,只是各阶段的命名存在差异。洪燕(2006)、郑国(2010)从中国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对开发区扶持的政策力度视角将开发区演化过程分为3阶段[39]。而曲晓飞(2007)、阮爱清(2008)、李舸(2008)、罗军(2008)、秦晟(2009)分别针对工业园/集群、农区集群、金融业集群从集群演化特征将集群发展过程分成4阶段开封: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秦晟.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 class="calibre11">[40]。石大立(2007)与王栋(2009)均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区形成过程可分3阶段[41]。而肖雁飞(2007、2009)将创意产业区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且据产业区主导产业差异指出了两类创意产业区的演化趋向[42]

国外研究主要讨论(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克鲁格曼、波特认为典型集群的成长周期包括形成、持续增长、饱和与转型、衰退、解体或复兴[43];Sebastiano Brusco以意大利研究为基础将其分为无政府干预的集群自发成长阶段、成长一定规模后政府或当地行业协会开始干预集群的成长以提供更多社会化服务阶段[44];Gunther Tichy将集群生命周期分为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45];随后Petri Ahokangas 与 Petri Rsnen认为产业集群成长过程分为起源和出现、增长和趋同、成熟和调整三阶段[46];Guerrieri Paolo[47]据意大利经验将集群发展分为区域生产专业化、地区生产系统化、区域系统化三阶段;Francesco Brioschi以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区为例认为已由产业区个体发展成为产业区群体(district groups)[48];Silvia Sacchettia以欧洲成熟型产业区为例讨论全球新经济趋势中成熟型产业区面临的挑战和管制[49]

综上,现有国内外产业区演化时空维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生命周期理论探究产业区或集群的演化阶段。由于分类依据差异形成了多种阶段划分方案,但是总体而言产业区时间维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形成、发展、衰退与复兴四个阶段。

国内研究仅有:周维颖(2004)认为虚拟企业组织将成为新产业区/企业集群演进的主要方向;肖雁飞(2007、2009)认为创意产业区演化的趋向之一是向创意城市发展;罗军(2008)认为传统农区产业集群演化趋向存在正向与负向方向;郑国(2010)认为进入“后开发区时代”中国开发区,可能成为问题区域、新的产业空间与新城区、创新的空间三类[50]

国外研究主要是:Kevin Morgan(1997)和Roel Rutten(2007)从构建学习型区域视角发现产业区/集群可向学习型产业区/集群演进[51];Francesco Brioschi认为产业区的网络联系有利于产业区间互动,且能够向产业区群体演进[52];Bathelt Harald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区可发展成为全球地方化的节点[53];Thomas Hutton认为以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发展与空间集聚将促使大都市内城产业区复兴[54]

综上可知产业区演化趋向:首先是产业区内部主导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其次是通过功能的综合化发展可转化成新的城市空间,再次是通过主导产业的片断化集聚打造成知识与创新的空间。然而每种趋向都需特定的条件与政策驱动,这不仅暗含产业区演化惯例与多样性,也昭示着产业区演化需要适宜的外力干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