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融资的三大类型

企业融资的三大类型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互联网+融资三大类型。放在这样一个大视野来看互联网+融资,会对它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最常见的中介机构是银行、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互联网+融资中的平台也是其中之一。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融资应运而生。

企业融资可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互联网+融资三大类型。放在这样一个大视野来看互联网+融资,会对它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直接融资

所谓直接融资,简单地说就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直接发生关系。

股票投资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你买了这家企业的股票,就意味着把钱投给了这家企业,然后它每年会给你分红(当然,发生亏损时也就没什么可分的了),这分红就相当于它给你的投资回报。

债券也是一种典型的直接融资。如果你买了一家企业的债券,就等于直接把钱借给了这家企业;而你则可以从这家企业定期收到利息。债券到期后,你便可以一次性收回本金。

所不同的是:债券融资有期限,借款人到期可以拿回本金;而股票投资是没有期限的,除非你把股票转让给别人,否则不可以退给企业。

间接融资

所谓间接融资,简单地说就是借款人和贷款人通过第三方发生关系。

这里的第三方称为中介,金融中介,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最常见的中介机构是银行、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互联网+融资中的平台也是其中之一。公众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把每个人的存款集中起来贷给那些缺钱的企业或个人,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间接融资的全过程。

在这里,银行贷款给借款人所收取的贷款利息,减去付给储户存钱所付出的存款利息,差额就构成了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

容易看到,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具有以下两大特征:一是实现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举例说,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把你的钱集中起来贷给谁,或者根本就没有贷出去,是你管不着的。二是这个分离过程是有报酬的,主要体现为股息或利息,也就是说中介无利不起早。

在我国,过去有85%以上的融资是通过银行实现的间接融资,这在经济学界被称为“中国式金融”。为什么?因为这种主要由银行把控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极不正常,政府在银行的背后也扮演着过于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每家银行都俨然是一台庞大的金融机器,所有业务布局都需要总行把关;而总行总是会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甚至不惜为此牺牲效率和创新。另一方面,因为互联网+融资的本质是透明化和去中介化,所以靠牌照制获得利息收入的银行决不会心甘情愿地主动加速互联网化、从而主动舍弃自己的收入与利润。[2]

在这种宏观环境下,许多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好企业”就无法顺畅地融到资金,要么贷不到款、要么成本很高;相反,在直接融资市场(股市等),长期投资者也无法得到一种合理、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所以能看到,我国A股市场上风险和收益之间是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市场参与者并没有遵守股市应有的基本游戏规则。[3]

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渠道又受人把控,这就造成了全社会对金融的一种“饥渴效应”。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融资应运而生。

互联网+融资

互联网+融资之所以能作为第三种融资方式,独立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因为:它既不是借贷双方直接见面,也不是通过中介来进行的。

虽然互联网融资平台也可以说是一种中介,但它和传统的金融中介相比,无论是透明度还是支付便捷性都更接近于直接融资,资金也是双方直接交易的。它既不是直接融资,又跳过了银行、券商、交易所等金融中介,显示出互联网+融资的根本特性:金融脱媒。

所谓金融脱媒,也叫金融非中介化,是指在金融管制背景下,资金借贷双方尽可能跳过商业银行等所有中间环节,完成体外循环。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步伐越来越快,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地位在相对下降,金融脱媒将会成为一种必然。不过平心而论,互联网+融资能够冲击传统金融的主要是微型贷款、金融产品销售、消费贷款方面;而在对公大中型企业业务、高端零售业务、机构业务上,暂时还看不到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由此产生的互联网+融资,呈现出以下五种金融业态,与线下传统的间接融资相对应:一是第三方支付,二是大数据金融,三是网上理财,四是P2P,五是股权众筹。容易看出,它与间接金融又是有显著区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