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价形态分析概述

股价形态分析概述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转突破形态描述了趋势方向的反转,是投资分析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变化形态。这一次下跌时,股价急速穿过颈线,再回升时,股价也仅能达到颈线附近,然后成为下跌趋势,头肩顶形态宣告完成。

第五章 股价形态分析

第一节 股价形态分析概述

一、形态分析概念和方法

K线理论已经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对今后股价运动方向进行判断的方法,不可否认,它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K线理论更注重短线的操作,它的预测结果只适用于往后很短的时期,有时仅仅是一两天。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将K线组合中所包含的K线根数增加,这样,众多的K线组成了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股价在这段时间移动的轨迹,它比前面K线理论中的K线组合情况所包括的内容要全面得多。

形态理论正是通过研究股价所走过的轨迹,分析和挖掘出曲线告诉我们的一些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结果,进而指导我们的行动。

股价运动有按趋势发展的规律,并且类似情况会重复出现,可以通过过去和现在的股价资料分析预测股价变动方向。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把过去和现在的股价变动数据标在以时间为横轴,以股价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以股价图形的形态分析未来趋势,这即是形态分析。

分析股价趋势时,可以取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例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年或者五分钟、一小时等),以这个时间段结束时的股价作为这个时间段股价的代表进行研制和绘图。如果以一天为单位时间,就取当天的收盘价为代表,以一周为单位时间,就取一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代表,分别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时间顺序连成收盘价曲线图,以此类推,分别构成股价的日线图、周线图、月线图、年线图和分时图。进一步细致分析,还可以取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以这四个数据作为每个单位时间内股价变化的代表,可以更充分地表示股价变化。

二、股价移动规律和股价移动的两种形态类型

1.股价移动规律

股价的移动是由多空双方力量大小决定的。一个时期内,多方处于优势,股价将向上移动;在另一个时期内,如果空方处于优势,则股价将向下移动。这些事实,我们在介绍K线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说明,这里所考虑的范围要比前面所叙述的广泛得多。

多空双方的一方占据优势的情况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只是稍强一点,股价向上(下)走不了多远就会遇到阻力;有的强势大一些,可以把股价向上(下)拉得多一些;有的优势是决定性的,这种优势完全占据主动,对方几乎没有什么力量与之抗衡,股价的向上(下)移动势如破竹。

根据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以知道股价的移动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第一,股价应在多空双方取得均衡的位置上下来回波动。

第二,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股价将寻找新的平衡位置。这种股价移动的规律可用下式描述:

持续整理、保持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再打破平衡→再寻找新的平衡……

股价的移动就是按这一规律循环往复、不断地运行的。证券市场中的胜利者往往是在原来的平衡快要打破之前或者是在打破的过程中采取行动而获得收益的。原平衡已经打破,新的平衡已经找到,这时才开始行动,就已经晚了。

2.股价移动的两种形态类型

根据股价移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把股价的移动分成两大形态类型:持续整理形态和反转突破形态。前者保持平衡,后者打破平衡。平衡的概念是相对的,股价只要在一个范围内变动,都属于保持了平衡。这样,这个范围的选择就成为判断平衡是否被打破的关键。

同支撑线、压力线被突破一样,平衡被打破也有被认可的问题。刚打破一点,不能算真正打破。反转突破形态存在种种假突破的情况,假突破给某些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有时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对形态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但是这些形态中有些不容易区分其究竟属于哪一类。例如,一个局部的三重顶(底)形态,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有可能被认为是矩形形态的一部分。一个三角形形态有时也可以被当成反转突破形态,尽管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把它当成持续整理形态。

反转突破形态描述了趋势方向的反转,是投资分析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变化形态。反转变化形态主要有头肩形态、双重顶(底)、圆弧顶(底)形态、喇叭形以及V形反转形态等多种形态。

与反转突破形态不同,持续整理形态描述的是,在股价向一个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运行后,不再继续原趋势,而在一定区域内上下窄幅波动,等待时机成熟后再继续前进。这种运行所留下的轨迹称为整理形态。三角形、矩形、旗形和楔形是著名的整理形态。

第二节 头肩形态

头肩形态是实际股价形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形态,也是最著名和最可靠的反转突破形态。它一般可分为头肩顶、头肩底以及复合头肩形态三种类型。

一、头肩顶形态

头肩顶形态是一个可靠的沽出时机,一般通过连续的三次起落构成该形态的三个部分,也就是要出现三个局部的高点。中间的高点比另外两个都高,称为头,左右两个相对较低的高点称为肩。这就是头肩顶形态名称的由来,如图5-1所示。

图5-1 头肩顶

头肩顶形态的形成过程大体如下:

(1)股价长期上升后,成交量大增,获利回吐压力亦增加,导致股价回落,成交量较大幅度下降,左肩形成。

(2)股价回升,突破左肩之顶点,成交量亦可能因充分换手而创记录,但价位过高使持股者产生恐慌心理,竞相抛售,股价回跌到前一低点水准附近,头部完成。

(3)股价再次上升,但前段的巨额成交量将不再重现,涨势亦不再凶猛,价位到达头部顶点之前即告回落,形成右肩。这一次下跌时,股价急速穿过颈线,再回升时,股价也仅能达到颈线附近,然后成为下跌趋势,头肩顶形态宣告完成。

这种头肩顶反转向下的道理与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内容有密切关系。图5-1中的直线L1和直线L2是两条明显的支撑线。从C点到D点,突破直线L1说明上升趋势的势头已经遇到了阻力,E点和F点之间的突破则是趋势的转向。另外,E点的反弹高度没有超过C点,也是上升趋势出了问题的信号。

图中的直线L2是头肩顶形态中极为重要的直线——颈线。在头肩顶形态中,它是支撑线,起支撑作用。

头肩顶形态走到了E点并调头向下,只能说是原有的上升趋势已经转化成了横向延伸,还不能说已经反转向下了。只有当图形走到了F点,即股价向下突破了颈线,才能说头肩顶反转形态已经形成。

同大多数的突破一样,这里颈线被突破也有一个被认可的问题。百分比原则和时间原则在这里都适用。一般而言,以下两种形态为假头肩顶形态:第一,当右肩的高点比头部还要高时,不能构成头肩顶形态。第二,如果股价最后在颈线水平回升,而且回升的幅度高于头部,或者股价跌破颈线后又回升到颈线上方,这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头肩顶,宜作进一步观察。

头肩顶形态是一个长期趋势的转向形态,一般出现在一段升势的尽头。这一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1)一般来说,左肩与右肩高点大致相等,有时右肩较左肩低,即颈线向下倾斜。

(2)就成交量而言,左肩最大,头部次之,而右肩成交量最小,即呈梯状递减。

(3)突破颈线不一定需要大成交量配合,但日后继续下跌时,成交量会放大。

当颈线被突破,反转确认以后,大势将下跌。下跌的深度,可以借助头肩顶形态的测算功能进行。

从突破点算起,股价将至少要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形态高度的测算方法是这样的:量出从“头”到颈线的直线距离(图5-1中从C点向下的箭头长度),这个长度称为头肩顶形态的形态高度。上述原则是股价下落的最起码的深度,是最近的目标,价格实际下落的位置要根据很多因素来确定。上述原则只是给出了一个范围,只对我们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预计股价今后将跌到什么位置能止住,永远是进行股票买卖的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不易回答的问题。

图5-2 实战例 头肩顶

图5-2说明: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银河动力(000519)日线图上出现了以11.47元为头部,以10.16元为左肩,以9.79元为右肩,以5.7元至7.50元为颈线的头肩顶形态,顶部形态极其明显。

二、头肩底形态

头肩底是头肩顶的倒转形态,是一个可靠的买进时机。这一形态的构成和分析方法,除了在成交量方面与头肩顶有所区别外,其余与头肩顶类同,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如图5-3所示。例如,上升改成下降,高点改成低点,支撑改成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头肩顶形态与头肩底形态在成交量配合方面的最大区别是:头肩顶形态完成后,向下突破颈线时,成交量不一定放大。而头肩底形态向上突破颈线,若没有较大的成交量出现,可靠性将大为降低,甚至可能出现假的头肩底形态。

图5-3 头肩底

图5-4 实战例 头肩底

图5-4说明:1992年9月至12月,上证指数日线图上出现以595点为左肩,以386点为头部,以592点为右肩,以790点至841点为颈线的头肩底。长达四个月时间形成的大头肩底决定了暴涨至1558点的坚实基础,从技术面反映了那一轮牛市的根源。可见,即使是被评为“不理智”的“爆炒”也有其部分理论依据。其头部至颈线垂直距离约为818-386=432,上涨幅度从冲破颈线起算为1558-850=708,708/432=1.64,基本上是1.618倍的黄金分割(见后面K线和黄金分割比例介绍)。

三、复合头肩形态

股价变化经过复杂而长期的波动所形成的形态,可能不只是标准的头肩形态,会形成所谓的复合头肩形态。这种形态与头肩形态基本相似,只是左右肩部或者头部出现多于一次。其形成过程也与头肩形态类似,分析意义也和普通的头肩形态一样,往往出现在长期趋势的底部或顶部。复合头肩形态一旦完成,即构成一个可靠性较大的买进或沽出时机。

第三节 双重顶和双重底

双重顶(如图5-5所示)和双重底(如图5-6所示)就是市场上众所周知的M头和W底,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反转形态,它在实际中出现的也非常频繁。与头肩形态相比,就是没有头部,只是由两个基本等高的峰或谷组成。

图5-5 双重顶

双重顶(底)一共出现两个顶(底),也就是两个相同高度的高点(低点)。下面以M头(图5-5)为例说明双重顶形成的过程。

图5-6 双重底

一、M头(双重顶)

在上升趋势过程的末期,股价急速上升到第一个高点A,建立了新高点之后受阻回跌,在峰顶处留下大成交量。受上升趋势线的支撑,这次回档将在B点附近停止,成交量随股价下跌而萎缩。往后就是继续上升,股价又回至前一峰顶附近C点(与A点几乎等高),成交量再度增加,却不能达到前面的成交水准,上升遇到阻力,接着股价掉头向下,这样就形成A和C两个顶的形状。

M头形成以后,有两种可能的前途:第一是未突破B点的支撑位置,股价在A、B、C三点形成的狭窄范围内上下波动,演变成下文将要介绍的矩形。第二是突破B点的支撑位置继续向下,这种情况才是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的真正出现。前一种情况只能说是一个潜在的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出现了。

以B点作平行于A、C连线的平行线(图5-5中第二条虚线),就得到一条非常重要的直线——颈线。A、C连线是趋势线,颈线是与这条趋势线对应的轨道线,它在这里起支撑作用。

一个真正的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的出现,除了必要的两个相同高度的高点以外,还应该向下突破B点支撑。

突破颈线就是突破轨道线、突破支撑线,所以也有突破被认可的问题。后面介绍的有关支撑线、压力线被突破的确认原则在这里都适用。

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一旦得到确认,同样具有测算功能,即从突破点算起,股价将至少要跌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这里的形态高度,是从顶点到颈线的垂直距离,即从A或C到B的垂直距离。图5-5中右边箭头所指的将是股价至少要跌到的位置,在它之前的支撑都不足取。

总结起来,双重顶反转形态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双重顶的两个高点不一定在同一水平,二者相差少于3%就不会影响形态的分析意义。

(2)向下突破颈线时,不一定有大成交量伴随,但日后继续下跌时,成交量会扩大。

(3)双重顶形态完成后的最小跌幅度量度方法,是由颈线开始,至少会下跌从双头最高点到颈线之间的差价距离。

对于双重底,有完全相似或者说完全相同的结果。只要将对双重顶的介绍反过来叙述就可以了。比如,向下说成向上,高点说成低点,支撑说成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双重底的颈线突破时,必须有大成交量的配合,否则即可能为无效突破。

图5-7 实战例 M头

图5-7说明:中国船舶(600150),2007年10月11日300元和2008年1月8日296.98元形成M头,2008年2月25日突破颈线190元,2008年3 月4日回抽颈线,突破颈线后的最大跌幅111.15元,超过了理论跌幅110元。图中可以看到对应第一个高点的成交量较大,随下跌而萎缩,随反弹再次放大,但已不及第一个高点,在向下突破颈线时量放大。之后回抽反弹,受阻后下跌较猛(有些M头形态没有对颈线的回抽属少见)。

二、W底(双重底)

在下降趋势的末期,价格在A点进行正常的反弹。在B点附近停止后继续下降,但是力量不够,在C点(与A等高)上升,形成W底,如图5-8所示。

图5-8 实战例 W底

图5-8说明:新农开发(600359),2002年11月27日6.00元和2003年1月3日6.08元形成W底,2003年1月14日突破颈线6.9元,2003年1月23日和2003年2月11日两次回抽颈线,突破颈线后的最大涨幅1.80元,超过了理论涨幅0.90元。

第四节 三重顶和三重底

三重顶(底)形态是双重顶(底)的扩展形式,也是头肩顶(底)的变形,由三个一样高或一样低的顶或底组成。与头肩形的区别是头的价位回缩到与肩差不多相等的位置,有时甚至低于或高于肩部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三重顶(底)与双重顶(底)也有相似的地方,只是前者比后者多“折腾”了一次。

图5-9 三重型

出现三重顶(底)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耐心的投资者在形态未完全确定时,便急于跟进或跳出,走势不如人意时又急于杀出或抢进,等到大势已定,股价正式反转上升或下跌,仍照原预期方向进行时,投资者却犹豫不决,缺乏信心,结果使股价走势比较复杂。

图5-9是三重顶(底)的简单图形。它的颈线差不多是水平的,三个顶(底)也差不多是相等高度。

应用和识别三重顶(底)的方法主要是用识别头肩形态的方法。头肩形态适用的方法三重顶(底)都适用,这是因为三重顶(底)从本质上说就是头肩形态。

与一般头肩形态最大的区别是,三重顶(底)的颈线和顶部(底部)连线是水平的,这就使得三重顶(底)具有矩形的特征。比起头肩形态来说,三重顶(底)更容易演变成持续形态,而不是反转形态。另外,三重顶(底)的顶峰与顶峰,或谷底与谷底的间隔距离和时间在分析时不必相等。此外,如果三重顶(底)的三个顶(底)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下降(上升),则三重顶(底)就演变成了直角三角形态。这些都是我们在应用三重顶(底)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图5-10 实战例 菲菲农业三重顶的实例

图5-10说明:菲菲农业1997年7月至2000年2月的日K线图。在1998年7月至1999年3月前后形成了一个三重顶。在1999年5月出现了一次“反扑”。

图5-11 实战例 三重底

图5-11说明:云维股份(600725),2002年11月27日9.57元和2002 年12月11日9.61元及2002年12月27日9.85元,形成三重底,2002年12 月30日突破颈线10.55元,2003年1月6日回抽确认。

第五节 圆弧形态

将股价在一段时间的顶部高点用折线连起来,每一个局部的高点都考虑到,我们有时可以得到一条类似于圆弧的弧线,盖在股价之上。将每个局部的低点连在一起也能得到一条弧线,托在股价之下,如图5-12所示。

圆弧形又称为碟形、圆形或碗形等,这些称呼都很形象。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图中的曲线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圆,也不是抛物线,而仅仅是一条曲线。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直线,在遇到图5-12中这样的顶和底时,用直线显然就不够了,因为顶、底的变化太频繁,一条直线应付不过来。

图5-12 圆弧顶(底)

圆弧形态在实际中出现的机会较少,但是一旦出现则是绝好的机会,它的反转深度和高度是不可测的,这一点同前面几种形态有一定区别。

圆弧的形成过程与头肩形态中的复合头肩形态有相似的地方,只是圆弧形态的各种顶或底没有明显的头肩的感觉。这些顶部和底部的地位都差不多,没有明显的主次区分。这种局面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机构大户炒作股票的产物。这些人手里有足够的股票,如果一下抛出太多,股价下落太快,手里的货可能不能全部出手,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外抛,形成众多的来回拉锯,直到手中股票接近抛完时,才会大幅度打压,一举使股价下跌到很深的位置。如果这些人手里持有足够的资金,一下子买得太多,股价上升得太快,也不利于今后的买入,也要逐渐地分批建仓,直到股价一点一点地来回拉锯,往上接近圆弧边缘时,才会用少量的资金一举往上提拉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因为这时股票大部分在机构大户手中,别人无法打压股价。圆弧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1)形态完成、股价反转后,行情多属爆发性,涨跌急速,持续时间也不长,一般是一口气走完,中间极少出现回档或反弹。因此,形态确认后应立即顺势而为,以免踏空、套牢。

(2)在圆弧顶或圆弧底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的变化都是两头多,中间少。越靠近顶或底成交量越少,到达顶或底时成交量达到最少。在突破后的一段,都有相当大的成交量。

(3)圆弧形态形成所花的时间越长,今后反转的力度就越强,越值得人们去相信这个圆弧形。一般来说,应该与一个头肩形态形成的时间相当。

图5-13 实战例 圆弧顶

图5-13说明:东风汽车(600006)2003年3月至2003年8月的日线图。可以看出,在此该股价格形成了一个圆弧顶形态,之后是大幅度的下降。

图5-14 实战例 圆弧底

图5-14说明:2002年7月至2003年3月的双鹤药业(600062)日线图上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圆弧底。价格在经历了从13元下降到11元的过程后,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圆弧底,之后的上升是巨大的。

第六节 喇叭形与菱形形态

一、喇叭形(反三角形)

喇叭形也是一种重要的反转形态。它大多出现在顶部,是一种较可靠的看跌形态。更为可贵的是,喇叭形在形态完成后,几乎总是下跌,不存在突破是否成立的问题。这种形态在实际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一旦出现,则极为有用。

喇叭形的正确名称应该是扩大形或增大形。因为这种形态酷似一个喇叭,故得名。图5-15是喇叭形的图形表示。

图5-15 喇叭形(反三角形)

喇叭形态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投资者的冲动情绪造成的,通常在长期性上升的最后阶段出现。这是一个缺乏理性的市场,投资者受到市场炽热的投机气氛或市场传闻的感染,很容易追涨杀跌。这种冲动而杂乱无章的行市,使得股价不正常地大起大落,形成巨幅震荡的行情,继而在震荡中完成形态的反转。

从图5-15中看出,由于股价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高的三个高点,以及越来越低的两个低点。这说明当时的交易异常地活跃,成交量日益放大,市场已失去控制,完全由参与交易的公众的情绪决定。在这个混乱的时候进入证券市场是有很大风险的,进行交易也十分困难。在经过了剧烈的动荡之后,人们的情绪会渐渐平静,远离这个市场,股价将逐步地往下运行。

一个标准的喇叭形态应该有三个高点,两个低点。股票投资者应该在第三峰(图5-15中的5)调头向下时就抛出手中的股票,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如果股价进一步跌破了第二个谷(图5-15中的4),则喇叭形完全得到确认,抛出股票更成为必然。

股价在喇叭形之后的下调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反扑,而且反扑的力度会相当大,这是喇叭形的特殊性。但是,只要反扑高度不超过下跌高度的一半(图5-15中的7),股价下跌的势头还是应该继续的。

喇叭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1)喇叭形一般是一个下跌形态,暗示升势将到尽头,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股价在高成交量配合下向上突破时,才会改变其分析意义。

(2)在成交量方面,整个喇叭形态形成期间都会保持不规则的大成交量,否则难以构成该形态。

(3)喇叭形走势的跌幅是不可量度的,一般说来,跌幅都会很大。

(4)喇叭形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因而在投资意愿不强、气氛低沉的市道中,不可能形成该形态。

图5-16 实战例 喇叭形(反三角形)

图5-16说明:2000年6月至8月,南京高科(600064)日线图上出现了一个较明显的喇叭形态(反三角形态)。当时市场气氛仍然火爆,多数人还买入,预期再创新高,可惜此股从此即转头向下,这时形态已经形成,如能及时发现,及时出货则不仅能避免长期套牢之苦,解出的资金日后还大有赚钱余地。

二、菱形

菱形一般出现在顶部,出现在底部或中途的极少。图形特点是左边一个反三角形,右边一个对称三角形,两者组织而成菱形形态,如图5-17所示。

菱形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1)菱形形态的成交量在左边的反三角形形成时呈现不规则变化,在右边对称三角形形成时是从左向右递减的,突破时成交量放大。

(2)菱形的未来发展方向一般是下跌,其他情况出现概率较小。

(3)股价未来下跌幅度极大。

图5-17 菱形

图5-18 实战例 菱形

图5-18说明:从*ST江纸(600053)2001年5月至7月底的日线图中可以看到,2001年5月后,形成了一个大的喇叭形,之后缓慢波动,在7月完成菱形所需要的对称三角形。之后是长期的下跌。

第七节 V形反转形态

V形走势是一种很难预测的反转形态,它往往出现在市场剧烈的波动之中。无论V形顶还是V形底的出现,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形成过程,这一点同其他反转形态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往往让投资者感到突如其来甚至难以置信。图5-19是V形和倒V形的简单图示。

图5-19 V形

一般的反转形态,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步骤:首先是原来的走势趋缓,市场多空双方的力量渐趋均衡。接着价格也由先前的走势转为横向徘徊,最后,多空力量的对比发生改变,走势发生逆转,股价反向而行。但V形走势却迥然不同,它没有中间那段过渡性的横盘过程,其关键转向过程仅2~3个交易日,有时甚至在1个交易日内完成整个转向过程。

就沪、深证券市场而言,V形反转同突发利好消息的出现有密切关系。上海证券市场最明显的V形反转的例子是1994年8月1日的从低谷325点的反转。

V形走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转势点必须有大成交量的配合,且成交量在图形上形成倒V形。若没有大成交量,则V形走势不宜信赖。

V形是一种失控的形态,在应用时要特别小心。

图5-20 实战例 V形底

图5-20说明:1994年初至1994年9月的上证指数日线图上是一个醒目的V形底形态。在下跌过程中连续出现跳空缺口,反转的发生正是由于突发事件——国务院、证监会关于股市建设的四大利好政策突然公布造成的。仅用了五天时间就一举收复了数个月的下跌幅度,可见此形态之快速。

第八节 三角形整理形态

三角形整理形态主要分为三种: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第一种有时也称正三角形,后两种合称直角三角形。以下我们分别对这三种形态进行介绍。

一、对称三角形

对称三角形情况大多是发生在一个大趋势进行的途中,它表示原有的趋势暂时处于休整阶段,之后还要随着原趋势的方向继续行动。由此可见,见到对称三角形后,股价今后走向最大的可能是沿原有的趋势方向运动。

图5-21 对称三角形

图5-21a)是对称三角形的一个简化的图形,这里的原有趋势是上升,所以,三角形完成以后是突破向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称三角形有两条聚拢的直线,上面的向下倾斜,起压力作用;下面的向上倾斜,起支撑作用。两直线的交点称为顶点。正如趋势线的确认要求第三点验证一样,对称三角形一般应有六个转折点(如图中的A、B、C、D、E、F各点)。这样,上下两条直线的支撑压力作用才能得到验证。

对称三角形只是原有趋势运动途中的休整状态,所以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持续时间太长,保持原有趋势的能力就会下降。一般来说,突破上下两条直线的包围,继续原有既定方向的时间要尽量早,越靠近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各种功能就越不明显,对我们投资的指导意义就越不强。根据经验,突破的位置一般应在三角形的横向宽度的1/2~3/4的某个位置。三角形的横向宽度指三角形的顶点到底的高度,如图5-21所示。不过这有个大前提,必须认定股价一定要突破这个三角形。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股价不在预定的位置突破三角形,那么这个对称三角形态可能会转化成别的形态。

对称三角形的突破也有真假的问题,方法与前述的类似,可采用百分比原则、日数原则或收盘原则等确认。这里要注意的是,对称三角形的成交量因越来越小的股价波动而递减,而向上突破需要大成交量配合,向下突破则不必。没有成交量的配合,很难判断突破的真假。

对称三角形被突破后,也有测算功能。这里介绍两种测算价位的方法,以原有的趋势上升为例。

方法一:图5-21b)中,从C点向上带箭头直线的高度,是未来股价至少要达到的高度。箭头直线长度与AB连线长度相等。AB连线的长度称为对称三角形的高度。

从突破点算起,股价至少要运动到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

方法二:图5-21b)中,过A点作平行于下边直线的平行线,即图中的斜虚线,它是股价今后至少要达到的位置。

从几何学上可以证明,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两个价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前者给出的是个固定的数字,后者给出的是个不断变动的数字,达到虚线的时间越迟,价位就越高。这条虚线实际上是一条轨道线。方法一简单,易于操作和使用,方法二更多地是从轨道线方面考虑的。

另外,虽然对称三角形一般是整理形态,但有时也可能在顶部或底部出现而导致大势反转,这是三角形形态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图5-22 实战例 对称三角形

图5-22说明:1993年11月下旬,上证指数经过数周连续上涨后显露疲态,回档945点后冲高1011点,回落至956点,再次上升至993点,形成对称三角形走势,顶点位于972点,在运行至距顶点约1/6处才冲破上边,所以虽然向上突破但力度不大,只走到1044点。上涨幅度正好等于对称三角形左边从1011点至950点为准的最小涨幅。

二、上升三角形

上升三角形是对称三角形的变形。两类三角形的下方支撑线同是向上发展,不同的是上升三角形的上方阻力线并非是向下倾斜的,而是一条水平直线。

图5-23 上升三角形

我们知道,上面的直线起压力作用,下面的直线起支撑作用。在对称三角形中,压力和支撑都是逐步加强的。一方是越压越低,另一方是越撑越高,看不出谁强谁弱。在上升三角形中就不同了,压力是水平的,始终都是一样,没有变化,而支撑都是越撑越高。由此可见,上升三角形比起对称三角形来,有更强烈的上升意识,多方比空方更为积极。通常以三角形的向上突破作为这个持续过程终止的标志。

如果股价原有的趋势是向上,遇到上升三角形后,几乎可以肯定今后是向上突破。一方面要保持原有的趋势,另一方面形态本身就有向上的愿望。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股价逆大方向而动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原有的趋势是下降,则出现上升三角形后,前后股价的趋势判断起来有些难度。一方要继续下降,保持原有的趋势,另一方要上涨,两方必然发生争执。如果在下降趋势处于末期时(下降趋势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出现上升三角形还是以看涨为主,这样,上升三角形就成了反转形态的底部。

这样,上升三角形在突破顶部的阻力线时,必须有大成交量的配合,否则为假突破。突破后的升幅量度方法与对称三角形相同。图5-23是上升三角形的简单图形表示以及测算的方法。

图5-24 实战例 上升三角形

图5-24说明:1994年8月1日至8月17日,中川国际(600852)在上证指数盘整之时走出了上升三角形形态。它的K线图上五次高点分别落在11.65元、11.7元、11.6元、11.52元处,构成以11.62元为水平线的上边(参考后面形态综合分析中形态的辨认一段),又以3个低点7.29元、9.05元、10.58元构成向右上倾斜的下边。在8月16日向上突破并当天完成回档,最终于9月6日达到19.79元的天价,如果抓住出现上升三角形的机会进货,则获利可观。

三、下降三角形

下降三角形同上升三角形正好反向,是看跌的形态。它的基本内容同上升三角形可以说完全相似,只是方向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下降三角形的成交量一直十分低沉,突破时不必有大成交量配合。另外,如果股价原有的趋势是向上的,则遇到下降三角形后,趋势的判断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在上升趋势的末期,出现下降三角形后,可以看成是反转形态的顶部。图5-25是下降三角形的简单图形。

图5-25 下降三角形

图5-26 实战例 下降三角形

图5-26说明:1993年12月至1994年3月的上证指数日线图上出现一个以750点为下边的下降三角形形态。长达4个月时间构成的较大图形决定了后面数月的下跌趋势,并于3月初向下突破750点的所谓“政策底”。尽管管理层出于好意打出“四不”救市政策的王牌,但仅仅造成一个超出理论标准的反弹,最终市场仍按其固有规律向下运行。

第九节 旗形、楔形和矩形整理形态

旗形和楔形是两个著名的持续整理形态。在股票价格的曲线图上,这两种形态出现的频率很高,一段上升或下跌行情的中途,可能出现好几次这样的图形。它们都是一个趋势的中途休整过程,休整之后,还要保持原来的趋势方向。这两个形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都有明确的形态方向,如向上或向下,并且形态方向与原有的趋势方向相反。例如,如果原有的趋势方向是上升,则这两种形态的方向就是下降。

一、旗形

从几何学的观点看,旗形应该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形状是一上倾或下倾的平行四边形。如图5-27所示。

旗形大多发生在市场极度活跃、股价运动近乎直线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在市场急速而又大幅的波动中,股价经过一连串紧密的短期波动后,形成一个稍微与原来趋势呈相反方向倾斜的长方形,这就是旗形走势。旗形走势的形状就如同一面挂在旗杆顶上的旗帜,故此得名。它又可分为上升旗形〔图5-27a)〕和下降旗形〔图5-27b)〕两种。

旗形的上下两条平行线起着压力和支撑作用,这一点有些像轨道线。这两条平行线的某一条被突破是旗形完成的标志。

旗形也有测算功能。旗形的形态高度是平行四边形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旗形被突破后,股价将至少要走到形态高度的距离,大多数情况是走到旗杆高度的距离。

图5-27

应用旗形时,有几点要注意:

(1)旗形出现之前,一般应有一个旗杆,这是由于价格作直线运动形成的。

(2)旗形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一长,保持原来趋势的能力将下降。经验告诉我们,持续时间应该短于3周。

(3)旗形完成之前和被突破之后,成交量都很大。在旗形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从左向右逐渐减少。

图5-28 实战例 上升旗形

图5-28说明:1994年4月至1994年5月,上证指数图上出现一个上升旗形走势,之后经过了长时间盘整终告下跌。这一实例说明此形态的作用,它仍然可以有很多变化,比如像此例中经过长时间盘整后才展开下跌。

二、楔形

如果将旗形中上倾或下倾的平行四边形变成上倾或下倾的三角形,就会得到楔形,如图5-29。楔形可分为上升楔形〔图5-29a)〕和下降楔形〔图5-29b)〕两种。

图5-29

上升楔形是指股价经过一次下跌后产生强烈技术性反弹,价格升至一定水平后又掉头回落,但回落点比前次高,然后又上升至新高点,再回落,在总体上形成一浪高于一浪的势头。如果把短期高点相连,则形成一向上倾斜直线,且两者呈收敛之势。下降楔形则正好相反,股价的高点和低点形成一浪低于一浪之势。

同旗形一样,楔形也有保持原有趋势方向的功能。趋势的途中会遇到这种形态。上升楔形表示一个技术性反弹渐次减弱的跌势后,常在跌势中的回升阶段出现,显示股价尚未见底,只是一次技术性的反弹。下降楔形常出现于中长期升市的回落调整阶段。

楔形的三角形上下两条边都是朝着同一方向倾斜,具有明显的倾向,这是该形态与前面三角形整理形态的不同之处。

与旗形和三角形稍微不同的地方是,楔形偶尔地出现在顶部或底部。而作为反转形态,这种情况一定是发生在一个趋势经过了很长时间、接近于尾声的时候。

在楔形形成过程中,成交量渐次减少。在楔形形成之前和突破之后,成交量一般都很大。

与旗形的另一个不同是,楔形形成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方可完成。

图5-30 实战例 上升楔形

图5-30说明:1994年10月25日至11月23日的浦东金桥(600639),在下跌之后出现一段上涨行情,到底是小反弹还是反转呢?不少投资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盲目追高,终被套牢。从形态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段上升楔形走势,说明未来走势下跌可能极大,明白这一图形理论之后自然会在股价突破上升楔形的下边时出货,不但不会受损还能小有收获。

图5-31 实战例 下降楔形

图5-31说明:1993年10月底至11月初的上证指数图出现了一段下降楔形的形态,如果熟知形态分析,看到此形态后及时建仓,即可在800点附近介入,直至1044点,约200点(25%)的高额利润在此大熊市中仍可获得,可见股市收益情况。

三、矩形

矩形又叫箱形,也是一种典型的整理形态,股票价格在两条横着的水平直线之间上下波动,作横向延伸的运动。

矩形在形成之初,多空双方全力投入,各不相让。空方在价格涨到某个位置就抛压,多方在股价下跌到某个价位就买入,时间一长就形成两条明显的上下界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战斗热情会逐步减弱,成交量减少,市场趋于平淡。

如果原来的趋势是上升,那么经过一段矩形整理后,会继续原来的趋势,多方会占优势并采取主动,使股价向上突破矩形的上界。如果原来是下降趋势,则空方会采取行动,突破矩形的下界。图5-32是矩形的简单图示。

图5-32 矩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矩形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极可能演变成三重顶(底)形态,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正是由于矩形的判断有这么一个容易出错的可能性,在面对矩形和三重顶(底)进行操作时,几乎一定要等到突破之后才能采取行动,因为这两个形态今后的走势方向完全相反。一个是持续整理形态,要维持原来的趋势;一个是反转突破形态,要改变原来的趋势。

矩形的突破也有一个确认的问题。当股价向上突破时,必须有大成交量的配合方可确认,而向下突破则不必有成交量增加。当矩形突破后,其涨跌幅度通常等于矩形本身宽度,这是矩形形态的测算功能。面对突破后股价的反扑,矩形的上下界线同样具有阻止反扑的作用。

与别的大部分形态不同,矩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短线操作的机会。如果在矩形形成的早期能够预计到股价将进行矩形调整,那么,就可以在矩形的下界线附近买入,在上界线附近抛出,来回做几次短线的进出。如果矩形的上下界线相距较远,那么,这样短线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图5-33 实战例 矩形

图5-33说明:1993年7月至12月的上证指数日线图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矩形形态,根据形态分析理论,其后的发展方向应继续原有趋势——下跌。有些人士还在期待着上涨,可事实无情地打破了这种天真的幻想。下跌幅度远大于矩形本身的高度:1045-777=268,下跌幅度:777-325=452,这接近于矩形以上的下跌距离:1558-1044=514,幅度极深。

第十节 缺口与岛形反转

一、缺口

缺口就是没有交易的范围,即某一K线的最低价比前一K线的最高价还要高,或某一K线的最高价比前一K线的最低价还要低,使K线图上出现跳空的现象。缺口分为普通缺口、突破缺口、继续缺口和竭尽缺口四种,如图5-34所示,缺口类型实战图如图5-37所示。

图5-34 缺口图

1.普通缺口

普通缺口就是股价在盘整期间出现的缺口,缺口出现后并未使股价脱离盘局形态上升或下降,股价短期内仍处于盘局,缺口也在短期内被封闭,如图5-35所示。

图5-35 普通缺口

2.突破缺口

突破缺口是当形态完成后,K线以缺口跳空上升或下降远离形态,突破盘局,表示真正的突破已经形成,行情将顺着原来的趋势运行下去。股价向形态上端突破,盘整区域和缺口便成为将来回档的支撑区,股价将有一段上升行情,是买进时机。股价向形态下端突破,盘整区域和缺口就成为将来反弹或上升的阻力区,股价将继续下跌,是卖出时机。突破缺口越大,表示将来的股价变动越强烈。股价向形态下端突破,并不需要大成交量的配合,仍然有效。另外,突破缺口在短期内是不被封闭的,如图5-36所示。

图5-36 缺口类型

图5-37 缺口类型实战图

3.继续缺口

继续缺口又称持续缺口、中段缺口和测量缺口,通常是在股价突破形态上升或下跌,远离形态而至下一个整理或反转形态的中途出现的缺口,它具有加速股价上升或下跌的作用,表示股价运行维持原先的趋势。由于继续缺口通常出现在股价变动的中点,因此,根据此种缺口,可以大约地预测股价未来的上升或下跌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升或下跌行情中,有时可能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继续缺口,每次继续缺口的出现,都说明股价跳空的行情有加强原先趋势的力量,如图5-36所示。

4.竭尽缺口

竭尽缺口是出现在上升行情或下跌行情的尾声,是长期上升或下跌行情将结束的信号,股价将进入整理或反转阶段,如图5-36所示。

上升趋势中缺口发生的当日或次日,成交量比以前交易日成交量显得特别庞大,而预期将来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出现比此更大的成交量或维持此成交量水平,极可能是竭尽缺口。如果缺口出现后的次日,行情有反转情形,而收盘价停在缺口边缘,就更加肯定是竭尽缺口。同样,下跌行情结束前,出现向下跳空的缺口,成交量萎缩,此缺口也是竭尽缺口。

二、岛形反转

岛形反转是在上升或下降行情尾声形成竭尽缺口后,股价继续朝相同方向运行,经过一星期或更长时间完成头部或底部形态后,开始朝相反方向移动,而在先前竭尽缺口价位处再度跳空,形成突破缺口反转下跌或上升。由于两个缺口大约在相同价位发生,而整个盘档密集区在图形上看起来就像是孤立的小岛,因此称为岛形反转,如图5-38所示。岛形反转的出现,股价的下跌或上升是相当急剧的,岛形反转实战图如图5-39所示。

图5-38 岛形反转

图5-39 岛形反转实战图

三、应用形态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形态分析是较早得到应用的方法,相对比较成熟。尽管如此,也有正确使用的问题。一方面,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形态可能产生不同的解释。例如,头肩形是反转形态,但有时从更大的范围去观察,则有可能成为中途持续形态。另一方面,进行实际操作时,形态理论要求形态完全明朗才能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有错过机会的可能。此外,同其他技术方法一样,不能把形态理论当成万能的工具,更不应将其作为金科玉律,形态分析得出的结论仅是一种参考。

思考题:

1.形态分析的概念及其分类。

2.反转突破形态包括哪些形态?

3.持续整理形态包括哪些形态?

4.头肩形态怎么处理?

5.三角形态怎么处理?

6.缺口的概念及其分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