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总结

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国统计失业的方法也不相同。由于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结构性失业不影响充分就业率。充分就业本意是指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已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经济状态。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概念必须排除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因为这些失业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充分就业并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在美国4%的失业率一般是作为临时性失业的正常比率,也是对充分就业来说可以容忍的最高失业水平。

15.1.1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1.失业的定义及计量

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并且正在寻找有报酬工作时所处的状态。在美国,失业者是指那些失去工作,而且属于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第一,寻找工作达四周的人;第二,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恢复工作的人;第三,正等待在四周之内到新工作岗位报到的人。

各国统计失业的方法也不相同。在美国是由劳工统计局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通过与55000户进行详谈而估计出失业数字,并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发表前一个月的失业率估计数字。

失业状况计量标准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人数。在计量失业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参与率。在人口总数中,只有一部分是劳动年龄人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16~65周岁的人口确定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则规定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中一部分是非劳动人口,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军人;②在校学生;③退休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服刑犯人等;④不愿工作的人员;⑤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小时的人员。这说明任何国家的劳动适龄人口都会有部分不能算作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是指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而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那么,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要注意,这里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是有严格区分的。

除了失业率之外还可以用其他指标来反映失业与就业状况。

就业增长率(Accession Rate),或称雇用率(Hiring Rate),指某一时期内增雇的职工人数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它表明了就业增长或失业减少的情况。

离职率(Separation Rate),或称解雇率(Layoff Rate),指某一时期内退职、解雇以及退休的总人数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它表明了就业减少或失业增加的情况。

由于劳动流动性大,这两个比率都较高。从美国来看,这两个比率每月都在3%以上。这两个指标还可以反映经济周期的状况,就业增长率提高表明经济正走向繁荣,离职率提高表明经济已走向衰退。因此,在研究经济周期状况时很重视这两个指标。

失业持续时间(Duration of Spells of Unemployment),指失业者连续失业的时间。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劳动力流动情况,即失业变动情况。在失业率既定的情况下,失业持续时间越短,说明劳动力流动越大,即流入与流出失业池的速度越快。

2.失业的种类

一般来说,按失业的原因大体可以把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愿性失业。自愿性失业是指在现行工资和劳动条件下,劳动者不愿意接受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2)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因信息传递的不完善或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或者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地区,职业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换工作而引起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包括三种失业,分别是求职性失业、失职性失业和寻找性失业。其中求职性失业是指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造成的失业;失职性失业是指被解聘,被迫寻找新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寻找性失业是指新进入劳动力队伍,暂时没有找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自愿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但一般来说,自愿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与充分就业不矛盾。

(3)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经常表现为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这是因为失业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职位空缺。主要包括技能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三种。其中技能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技能不适合经济结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某些行业对劳动的需求在不同季节会发生增减而导致的失业,比如农业工人在收获期充分就业,但一年中却有几个月无事可做。由于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结构性失业不影响充分就业率。

(4)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它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凯恩斯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周期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前面章节已讲过,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Y和MPC;决定投资需求的因素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与利息率水平。他以MPC递减规律来说明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周期性失业。

3.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是指克服了周期性失业的一种就业状态,实现充分就业时还存在失业,但此时的失业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包括前面提到的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充分就业本意是指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已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经济状态。但西方经济学中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的作用,他们认为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人和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他们推论只要人有了工作,也就意味着其他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就业是指想要工作的劳动者找到按现行货币工资率付酬的工作不是太困难的一种经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概念必须排除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因为这些失业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充分就业并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在美国4%的失业率一般是作为临时性失业的正常比率,也是对充分就业来说可以容忍的最高失业水平。

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失业率,通常称为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货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工(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所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在弗里德曼看来只要对劳工市场的工作加以改进,比如使劳动力有较大的流动性,减少寻找工作的时间,提供职位空缺的信息,以及排除劳工和产品市场的垄断,那么一切有工作技能而且愿意工作的人迟早都会得到就业机会,而一切缺乏就业技能不被雇主所需要的人,不管生产量如何变动,他们也不会得到就业机会。

【经济学小贴士15-1】 我国2007年就业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7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 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这里包括农村的隐性失业,隐性失业多由经济学家估算得出,一般认为农村隐性失业人数在1亿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