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变量及就业函数

就业变量及就业函数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同时被决定。所以,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取决于社会总需求水平。就业变量是指影响社会就业量的各种因素。当就业弹性等于1时,说明就业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当就业弹性小于等于0时,说明经济增长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甚至减少了就业岗位。

7.1 就业总量、就业变量及就业函数

7.1.1 就业总量的决定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就业总量取决于社会经济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它来源于国民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连续不断地经常性地生产。从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来说,它取决于国民经济生产中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总规模,也就是土地、劳动、资本、管理等生产中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分配角度来说,它是一定时期内各生产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因此,总供给等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另外,由于生产要素报酬收入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一部分用于储蓄,所以,总供给还等于消费和储蓄的总和。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那么,总需求只包括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投资品的需求。如果总供给,即从生产角度看的国民收入,在价值形态上能得到实现,那么,必然在价值上与总需求相等。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供给也等于总需求,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也就等于消费与投资之和。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同时被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总是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企业对提供的每一个就业量都要有相应的最低预期收益,以便使企业能够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收益。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就是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因为总供给价格依照企业所提供的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函数关系。假设Z为总供给价格,N为就业量,总供给价格和就业量的关系为:

Z=f(N)这一函数为总供给价格函数。

同样,企业也会预测到销售这一就业量所生产的产品时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即社会愿意为就业量所生产的产品支付的价格。该收益即为总需求价格,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函数关系。假设D为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和就业的关系可为:

D=Ф(N)

这一函数为总需求价格函数。

总供给价格函数与总需求价格函数及其对就业总量的决定,如图7.1所示。

img34

图7.1 就业总量的决定

资料来源:袁伦渠主编:《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在图7.1中,横轴为总就业量N,纵轴为总需求价格D、总供给价格Z和收益G。DD'为总需求价格函数曲线,ZZ'为总供给价格函数曲线。如果当N取某一特定值时,假如N=n1时,D大于Z,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预期可得到的收益大于预期最低收益,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就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量;直到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即D=Z时,这时企业预期所获得的利润达到最大值,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了均衡状态。DD'和ZZ'的交点为E,对应的横轴交点为n,为均衡就业量。如果当N取某一特定值时,假如N=n2,D小于Z,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这时,企业销售该就业量所生产的价格的预期可能收益,必将低于最低预期收益,使企业不能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利润,致使企业亏损,企业必将压缩生产规模,从而减少就业量,即全体企业所提供的就业量大于或小于n,预期收益均不能取得最大值。所以,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取决于社会总需求水平。如果社会总需求水平提高,当N取某一特定值时,D总是大于Z,那么,企业全体就会竞相购买生产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总量,直到D=Z时为止。一般来说,使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可以定义为有效需求,所以,有效需求决定社会就业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扩大社会就业,必须增加有效需求。

7.1.2 就业变量及就业函数

7.1.2.1 就业变量

就业变量是指影响社会就业量的各种因素。现代就业理论认为,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在影响就业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经济可以直接扩大劳动力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保证。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说,劳动力需求是由整个经济需要派生出来的,经济发展越快,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多,就业水平也就越高;反之,经济萎缩,将会减少对劳动力的吸纳容量,造成失业增加。经济学家一般用就业弹性指标来衡量经济总量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弹性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的就业量的变动率,自变量可以是国民收入指标、消费指标、投资指标等。一般情况下,就业弹性是指就业的收入弹性,即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当就业弹性等于1时,说明就业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当就业弹性小于等于0时,说明经济增长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甚至减少了就业岗位。二是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都对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各种结构越协调,就业水平越高,失业越少。三是投资。一方面,投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带来就业岗位的直接增加;另一方面,投资可以带来经济的连带发展和长期增长,导致更大的就业增长。也就是说,一定数量的投资,可以产生出比直接吸纳的就业量大得多的乘数效应。四是消费。生产消费本身就是就业的过程,而生活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的水平和结构起决定作用。因此,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结构升级,必然会引起生产的发展和就业的扩大。

(2)人口因素。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人口是决定劳动力供给量的直接和决定性因素。人口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水平。一般来说,人口规模与劳动力的供给量成正比,人口规模越大,劳动力供给数量也越大,对就业形成压力越大。人口对就业的影响还不单单表现在规模上,人口的结构,特别是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素质结构等也对就业形成冲击。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越合理,就业的压力越小;人口的整体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越高,失业规模也将越小。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看,人口的过度供给与劳动力的低素质使发展中国家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陷阱。贫困造成人口增长失控,人口增长失控又反过来导致更加贫困。这种恶性循环使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失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另外,在人口规模和结构既定的前提下,劳动力参与率对劳动力的供给也会产生更加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较高的劳动力参与率意味着有较大的劳动力供给量,要求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否则,就会出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造成较大的就业压力。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体现为以生产为主的劳动资料水平的提高,劳动对象的扩展和深化,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就业或失业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逐步减少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如果公众收入普遍较低,闲暇的收入效应将远远大于替代效应,则随着劳动力需求的逐步下降,有工作的人不会减少工作时间而消费闲暇,从而部分人将被迫失业。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只要收入分配合理,公众收入将会普遍提高,闲暇的收入效应将小于替代效应,结果将是每个人的劳动供给都减少,失业规模不会扩大。

(4)劳动工资水平。一般来说,实际平均劳动工资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相比,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失业便产生。两者差距越大,失业规模也越大。

(5)宏观政策与劳动就业制度。一国能否确定劳动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树立充分就业的战略思想,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并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就业的各项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这对就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劳动就业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基本的国情,这关系到就业再就业问题解决的程度;一国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以及执行机构的工作效率等直接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方针政策准确,工资制度合理,既能吸引劳动力到各种岗位就业,又能吸引劳动力按照正常的市场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合理流动;既能吸引劳动者积极就业,又能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7.1.2.2 就业函数

假设N1为劳动就业量,Y为社会总需求,S为经济结构,R为社会总人口,A为技术进步,W/P为社会工资水平。则就业函数为:

N1=F[S(dS/dt),Y,R,A(dA/dt,W/P)]   (1)

一般来说,在就业函数中,由于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人口规模也会有较大差异,劳动就业量N1一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我们再假设N为劳动力人口,n1为就业率,再设N1为齐次函数,则(1)式可以转化为:

n1=N1/N=(1/N)×F[S(dS/dt),Y,R,A(dA/dt,W/P)]   (2)

即:

n1=F[(S/N)(dS/dt),Y/N,R/N,(A/N)(dA/dt),(W/P)/N]   (3)

令y=Y/N,r=R/N,w/p=(W/P)/N,则y为人均收入状况,r为劳动力人口的平均社会负担,w/p为个人工资水平,就业函数可转化为:

n1=F[(S/N)(dS/dt),y,r,(A/N)(dA/dt),w/p]   (4)

其中,δn1/δy>0,δn1/δr<0

在(4)式中,S/N、A/N分别表示劳动力人口对经济结构、技术进步的平均作用力,我们分别称之为经济结构因子和技术因子。经济结构因子和技术因子很难计量。但在就业函数中,我们可以用经济结构、技术变化引起的劳动就业量的变化率来代替。

即:

S/N≌ΔNS/N,A/N≌ΔNA/N   (5)

设ΔNS/N=ns,ΔNA/N=nA,则就业函数为:

n1=F[NS(dS/dt),y,r,NA(dA/dt),w/p]  (6)

δn1/δns≥0,δn1/δnA≥0

对于w/p,它们对就业的影响是双向的,设(w/p)*为均衡水平,则:

Φ(w/p)=(w/p)-(w/p)*

δn1/δ(W/P)≤0

从以上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变量及就业函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的大小,从而为财税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目标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