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点,具体体现在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有效提高市场需求应变能力,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具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一方面,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技术指导。

8.1.5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生产,将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出现尖锐矛盾,突出表现为资源危机、生存危机;而循环经济要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就农业生产本身而言,它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具有天然的可行性。

(1)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农业生产必须具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水、土、大气和阳光等资源。从严格意义上讲,农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离开了自然生态大系统农业生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先天条件”,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更贴近。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因而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是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通过农业生产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为遵循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

(3)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使之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的耦合体,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共同发展。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点,具体体现在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有效提高市场需求应变能力,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呈现整体性特征;也正是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决定着必须推行农业产业协调发展。

(4)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具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历史上农业生产遗留下来许多优良传统和生产经验,其中很多思想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特征相似。一方面,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农业研究的重点也正转向清洁生产概念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这对于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极为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