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开审判与开庭审理的区别

公开审判与开庭审理的区别

时间:2022-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事人和社会的公开监督,可以促使法院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认真贯彻各项审判制度,尊重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准确严格地适用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判。其次,公开审判有利于增强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和司法的权威性。最后,公开审判有利于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第二节 公开审判制度

一、公开审判概念

公开审判,就是指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应当公开进行。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刑事诉讼法》第11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

就公开的范围而言,审判公开包括审理过程的公开和审判结果的公开,也可以说审理公开和判决公开。审理过程公开就是要公开开庭,当庭调查事实和证据,当庭进行辩论;审判结果公开就是要公开宣告判决,包括公开判决的内容、判决的理由和依据。

就公开的对象而言,审判公开包括向当事人公开和向社会公开。向当事人公开要求法庭开庭审理,而不得进行书面审理、秘密审理,案件事实与证据的调查应当在当事人的参加下进行。向社会公开就是允许公民到场旁听审判过程,允许新闻记者向社会公开报道审判活动和审判结果。

二、公开审判的意义

公开审判既是诉讼民主的重要表现,也是诉讼公正的重要保证。通常认为,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公开审判将审判活动置于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心,保障审判的公正性。当事人和社会的公开监督,可以促使法院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认真贯彻各项审判制度,尊重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准确严格地适用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判。

其次,公开审判有利于增强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和司法的权威性。“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审判增强了刑事司法的透明度,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和权力滥用。在此基础上,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对诉讼活动的信赖感得以增强,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相应提升。

最后,公开审判有利于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公开审判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刑事诉讼的开放性,使得社会公众有机会全面了解刑事审判活动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培养公众的法律意识,也为刑事审判植入了民主参与的有益因子。同时,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能够鼓励和引导公众与犯罪行为作斗争,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公开审判的一般规定及其例外

为了保护更重要的利益,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审判公开原则限制适用的特别情形。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庭评议不公开;二是对部分案件不公开审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其目的是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利益。(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其目的是保护被害人或者其他人的名誉,防止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3)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具体说,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尚处于成长、发育状态,思想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不公开审理,有利于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4)最高人民法院《解释》还规定,对于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应当决定不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