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和谐社会与科学决策

论和谐社会与科学决策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所谓相对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具有共享的价值观念。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应当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决策,将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按照建设相对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我们认为,科学决策的本质就是能够使得社会不同阶层利益的交集最大化。

论和谐社会科学决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树立了更高境界的目标,必将对未来中国产生十分深远的重要影响。

什么是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根据这一特征性概括,为了加深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将和谐社会划分为“绝对和谐社会”与“相对和谐社会”两种类型。所谓绝对和谐社会,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这显然是一种理想状况,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在现实实践中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和谐社会是“相对和谐社会”。所谓相对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具有共享的价值观念。相对和谐社会建立在社会分层和阶层划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相对宏观的概念,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粗粒化处理。党中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的就是这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对和谐社会,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协调好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需求,从本质上讲,就是协调好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明确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他们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十个社会阶层分别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五种社会等级为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因此,相对和谐社会可以更具体地描述为上述十大阶层之间拥有共享的价值观念(假设各阶层内部的价值观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就微观层次及社会各阶层内部而言,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但就宏观层次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来说,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可能存在的。把每个社会阶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方法。正是这种宏观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才使得相对和谐社会具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呢?我们可以借用数学上的极限概念予以表述。在一维情况下,当某一点的左极限与右极限存在且相等时,我们就可以判定该点极限存在。在二维情况下,平面上每一点的方向极限有无穷多,只有在所有这些无穷多个方向极限存在且相等的情况下,才称该点的极限存在。将数学上的这种极限思想推广至价值观的描述,所谓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是指每个社会阶层从不同的角度逼近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不同的社会阶层都能够逼近的某一共同价值观念的存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基础。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使得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了严格的科学意义。

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就是如何协调和引导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使之逼近和形成整个社会共享的价值观。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应当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决策,将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理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进社会公平、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精神保障支撑。

要协调好上述这么多关系,科学决策就显得十分重要。按照建设相对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我们认为,科学决策的本质就是能够使得社会不同阶层利益的交集最大化。也就是说,科学决策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共同价值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决策和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致的。因此,科学决策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