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汉语篇小句对比

英汉语篇小句对比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韩礼德和哈桑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对衔接关系的注意和研究,把语言学这门科学从语音、词法和句法等领域扩展到语篇这个更为广泛的范围,加深了人们对语篇结构和语篇功能的认识。下面将就英语中的右分支结构与汉语中的左分支结构作一比较。汉语句子的扩展型与英语恰恰相反,汉语句子的扩展,呈RL线性延伸式,或者称为逆线性扩展,也就是说,它的句首是开放的。有的学者认为汉语小句照样也有句尾开放的情况。

4.3 英汉语篇小句对比

胡壮麟(2005:179)认为,衔接和语篇一样,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

以韩礼德和哈桑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对衔接关系的注意和研究,把语言学这门科学从语音、词法和句法等领域扩展到语篇这个更为广泛的范围,加深了人们对语篇结构和语篇功能的认识。研究衔接,不但有助于对语言本身进行科学的描写,而且有利于话语分析、文体研究、美学、修辞学、语用学等其他科学的发展(张德禄,2005:191)。

布朗和俞尔(1983)认为,人类在解释一个语篇时,不需要语篇形式特征来解释一个语篇,他们自然地假定语篇是连贯的,然后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来解释语篇,也就是说,他们假设:类比原则和区域解释原则限制了他们的视线。他们认为,决定语篇连贯的条件是在语言外,包括语境的一般特征、主题发展、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交际功能、一般社会文化和推测等(张德禄,2005)。

不同语言的句子(指基本句)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这里的所谓“扩展”,指基本句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的线性延伸。英汉两种语言在承载思维作线性延伸时,各自具有不同的形式(pattern)。正是特定的形式,决定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段、语篇发展程式和结构(刘宓庆,1992)。下面将就英语中的右分支结构与汉语中的左分支结构作一比较。

4.3.1 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

分支指的是修饰成分或分句相对于中心词或中心句的位置。如果修饰成分出现在中心词/句的左边,也就是先于中心词/句出现,叫做左分支结构。如果修饰成分出现在中心词/句的右边,也就是后于中心词/句出现,叫做右分支结构。从整体的情况看,汉语的左分支结构占优势,英语的右分支结构占优势。

刘宓庆先生对这一点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句子作线性延伸时,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顺延性延伸,即从左到右的延伸,称为LR延伸;二是逆线性延伸,即从右到左的延伸,称为RL延伸。英语句子的扩展,呈LR线性延伸式,它的句尾是开放的,下面是他举的例子(刘宓庆,1992)。

(29) LR(from left to right)…………………(开放式)

   This is the cat.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刘先生认为,从理论上讲,英语句子的线性后续扩展是无穷的,逻辑上并无悖理,只是语感上不合格,一般只能容许二三度延伸。英语句子的句尾开放性是没有疑义的。汉语句子的扩展型与英语恰恰相反,汉语句子的扩展,呈RL线性延伸式,或者称为逆线性扩展,也就是说,它的句首是开放的。基本句逆先性扩展分析式如下:

(30)开放式………………………RL(from right to left)

  (基本句)………………………………有条有理。

  一度…………………………………干得有条有理。

  二度……………………………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三度………………………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四度………………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五度……………她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六度………她说她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可见汉语句子的逆线性扩展潜势很惊人,一般可以作五六度扩展,语法上、逻辑上、语感上都是合格的。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句子的顺线性扩展潜势很有限,它的句尾是收缩的。例如“有条有理”只能有如下的几种一度延伸(刘宓庆,1992)。

(31)有条有理得多。(加补语延伸为句)

  有条有理(当然)好。(加形容词谓语延伸为句)

  有条有理是个好习惯。(加动词或判断词完形为句)

  有条有理的他。(加“的”,再完形为句)

  有条有理吗?(加句尾语气词)

关于这一点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汉语小句照样也有句尾开放的情况。如上所示,上面的几种后续扩展句式是现代汉语基本句后续扩展的几种句式。其中能够作二度以上扩展的很少,这说明句子的句尾是收缩的、句首是开放的。而英语恰恰相反。下面这个图表表明了英语中小句的关系范畴。

img16

Fig.9 System network for textual meaning in the clause

Beaugrande & Dressler在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出了两套篇章学的原则,即“组织性原则”(Constitutive Principles)和“调控性原则”(Regulative Principles),其内容如下。

组织性原则: 1)衔接性(Cohesion):语篇表层语言成分间的衔接关系; 2)连贯性(Coherence):语言表层背后概念和关系的配置,亦即意义的连贯性; 3)意图性(Intention):语篇发出者的意图,这可以用来解释既不衔接、又不连贯的语篇; 4)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篇接受者的容忍度,这也可以用来解释语篇的不衔接现象; 5)信息性(Informativity):任何语篇都必须提供一定的新信息; 6)情景性(Stituationality):语篇必然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这就决定了语篇的理解必须与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7)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一个语篇的理解必须联系先前的别的语篇。

调控性原则: 1)效率性(Efficiency):如何以最小的努力来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 2)效果性(Effectiveness):如何使语篇造成很深的影响并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创造条件; 3)得体性(Appropriateness):语篇的具体处理要符合前面提到的语篇性条件(Beaugrande & Dressler,1980:11)。他们的总结非常全面,对语篇性的总的特征有了一个总的框架,可是他们的理论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相比而言,韩礼德的小句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对小句的描写是非常精细的。韩礼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小句是系统语法的核心的思想。他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以小句为本位,围绕小句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小句、小句之下、小句之上、小句之外、超越小句、小句复合体等几个主要章节,构建了功能语法的基本框架。

吕叔湘对汉语的小句也有论述,他说:叫做分句好还是小句好?叫做分句是假定句子是基本单位,先有句子,分句是从句子里划出来的。叫做小句就无须作这样的规定,就可以说:小句是基本单位,几个小句组成一个大句即句子。这样就可以沟通单句和复句,说单句是由一个小句组成的句子。如果改用分句,说单句是由一个分句组成的句子,就显得别扭。用小句而不用句子做基本单位,较能适应汉语的情况,因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499-500)。我国汉语界著名学者邢福义先生提出了“小句中枢说”的理论,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小句本位说的提出标志着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进入了汉语主流语法学界。吕叔湘进一步指出,语言的静态单位是词素、词、短语(包括主谓短语),以及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短语词,其中词素是基本单位。语言的动态单位是小句,句子(一个或几个小句),小句是基本单位。他还说,语言的静态单位是备用单位,语言的动态单位是使用单位。吕叔湘先生的话是非常精辟的,说明了语言单位的静态与动态的辩证关系。汉语中往往在句子已经终了的地方用的不是句号,而是逗号,做语法分析不能以此为据(吕叔湘,1979)。由于汉语重意合,句子短小,断句往往不太分明,而英语句子重形合,句子结构复杂。有人把英语句子比作“参天大树”,把汉语句子比作“竹竿型”(陈定安,1995;潘文国,1997),是有道理的。明白英语和汉语小句的区别,对于翻译教学、写作教学等是很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