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设一确喻,便可转入宣公奏议。但其不幸,仕不遏时。此段劝勉仁宗听信之意,最为婉切。以经、史、诸子形出奏议,深明宣公之论,便于观览推行。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直写乞校正进御之意。小臣等私下认为臣子敬纳忠言,譬如医生使用药物。像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就清清楚楚的。《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学问日新”下云“而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于“臣”字上涂去“而”字。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 轼

【题解】

《苏轼文集·答虔倅俞括》:文人之盛,莫若近世,然私所敬慕者,独陆宣公一人。家有公奏议善本,顷侍讲读,尝缮写进御,区区之忠,自谓庶几于孟轲之敬主,且欲推此学于天下,使家藏此方,人挟此药,以待世之病者,岂非仁人君子之至情哉!

臣等猥委以空疏,备员讲读。时任翰林,与吕希哲、范祖禹同进。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自谦引起。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设一确喻,便可转入宣公奏议。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辨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极赞宣公。但其不幸,仕不遏时。便发感慨。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举奏议中大要言。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荒。○肓,膈也。心下为膏。《左传》:晋景公疾病,秦伯使医缓治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太宗年号。可得而复。反振作顿,起下仁宗当用宣公之言。

臣等每退自西阁蛤,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取善不必以时代拘。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汉文帝谓冯唐曰:“昔有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吾每饭未尝不在钜鹿。”唐对曰:“尚不知廉颇、李牧之为将也。”帝拊髀曰:“我独不得颇、牧为将,何忧匈奴哉?”魏相条晁潮、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魏相好观汉故事,数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及晁错、仲舒等所言,请施行之。上任用焉。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此段劝勉仁宗听信之意,最为婉切。夫六经三史,《史记》及两《汉书》为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六经。幽远,末学子、史。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以经、史、诸子形出奏议,深明宣公之论,便于观览推行。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直写乞校正进御之意。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小臣等凭着空虚浅薄的才学,在翰林讲读人员中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智慧是上天赋予的;学问天天更新。小臣等才学有限,可是圣贤之道没有穷尽,心里想讲清楚,口头却不能表达。因此自觉惭愧,不知道怎么办。小臣等私下认为臣子敬纳忠言,譬如医生使用药物。药物虽然从医生手里取得,药方却多数是由古人传下来的;假使已经在社会上经过实践确有疗效,就不一定都要从自己手里创造出来。

小臣等听说唐朝宰相陆贽,才能本来是帝王的辅佐,学识可以做帝王的师傅。他的议论很切合事理人情,语言从不离开圣贤的道德。智慧像张良,文才却胜过张良;口才像贾谊,方法却并不粗疏。上可以纠正君王想法的错误,下可以开导天下百姓的思想。不过他很不幸,出来做官没有碰上适当的时候。唐德宗把苛细深刻当作自己的本事,陆贽却拿忠实仁厚来规劝他;德宗把猜疑嫉忌当作看待人的方法,陆贽却拿赤诚相见来规劝他;德宗喜欢出兵打仗,陆贽却认为消除战争是目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德宗喜欢搜刮钱财,陆贽却认为散发钱物给天下臣民是当前的急务。至于任用人才、倾听意见的方法,治理边地、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自己来收拾人心,改正过错来顺应天象,罢斥奸臣来消除百姓的隐患,珍惜爵位和车服仪制来等待有功之臣。像这一类的合理建议,是不容易完全列举出来的。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针治了危害身体的重病。倘使德宗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贞观之治”就有可能再次出现。

小臣等每次从西阁下来,就私底下相互谈论,认为皇上天赋聪明,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皇上这样的圣主和陆贽那样的贤臣意见相合,那就如同圣主、贤臣处在同一个时代了。过去,冯唐评论了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为不能使用他们而长长地叹气;魏相分别陈述了晁错、董仲舒回答当时皇帝的言论,汉宣帝就用这些意见获得中兴。假如皇上能够自己找寻师傅,那就不如近一点从唐朝选取陆贽。从前的六部经书和三部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非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都能够用它来治理国家。不过圣人的言论精深奥妙,后人的注释却支离破碎,好比山、海的高大深广,很难凭一、二个方面来选择那些有用的东西。像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就清清楚楚的。它汇集了从古到今政见的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极好借鉴。小臣等想选取他的建议,稍微加以校正,抄写一部献上。希望皇上把它放在座位的旁边,如同亲见陆贽的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好像同陆贽谈话一般。这样,它一定能够启发皇上神明的天资,在短时间内完成太平盛世的崇高事业。

小臣等说不尽愚笨的心意,请决定用或者不用!

【末评】

东坡说宣公,便学宣公文章。讽劝鼓舞,激扬动人。宣公当时不见知于德宗,庶几今日受知于陛下。与其观六经、诸子之崇深,不如读宣公奏议之切当,尤使人主有欣然向往,恨不同时之想。

【汇评】

费衮《梁溪漫志》:蜀中石刻东坡文字稿,其改窜处甚多,玩味之,可发学者之思。今具注二篇于此。《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学问日新”下云“而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于“臣”字上涂去“而”字。“窃以人臣之献忠”改为“纳忠”。“方多传于古人”改作“古贤”,又涂去“贤”字,复注“人”字。“智如子房而学则过”,改“学”字作“文”。“但其不幸,所事暗君”,改“所事暗君”作“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察为明”改作“以苛刻为能”。“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后于逐句首皆添“德宗”二字。“治民驭将之方”先写“驭兵”二字,涂去,注作“治民”。“改过以应天变”改为“天道”。“远小人以除民害”改作“去小人”。“以陛下圣明,若得贽在左右,则此八年之久,可致三代之隆”,自“若”字以下十八字并涂去,改云“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汉文闻颇、牧之贤”改“汉文闻”三字作“冯唐论”。“取其奏议,编写进呈”,涂去“编”字,却注“稍加校正缮”五字。“臣等无任区区爱君忧国,感恩思报之心”,改云“臣等不胜区区之意”。

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先生全集录》:所以进书之意,轩豁流露。

林云铭《古文析义》:陆宣公奏议剀切精当,自是政治第一部书。无论何代之君,俱宜取置坐侧。按苏文忠本传,最好庄子、贾谊、陆宣公三书。生平所著策论,大约取贾、陆为蓝本。以其服膺已久,故乞校正进御,亦把宣公说得最真切也。其行文用对偶句法,仍是一气呵成。先辈以为说宣公事便学宣公文,其实坡翁所撰四六表敕,无不流动,与散行无异,不特是篇才学这般手笔也。

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此哲宗初立时,公任启沃之责,借宣公之苦口子德宗者以感动之也。进宣公奏议,即仿其体,奏进文正不必艰深其辞。

浦起龙《古文眉诠》:此札之上,当元祐之末,伏莽将起,蓄计讲求绍述之时,文惟述往,意实箴今,非泛泛者。至以对属为流行,又古文绝顶高手。

img189

◆周瑜像◆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人称“美周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