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国贡献陆贽

为国贡献陆贽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国贡献陆贽 为国贡献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陆贽认为,国无民不立,民无财不活,因此治国的关键在于稳定政局,休养生息,使人民摆脱贫困。轻徭薄赋,宽政爱民是陆贽的一贯主张。陆贽十分关心受灾的百姓,发生灾害,及时赈济。陆贽听说后,请求派人前往赈救。与德宗较为亲近的一些大臣多为奸佞误国之人,他们对陆贽也十分不满。

为国贡献

陆贽 为国贡献

陆贽(754—8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敬舆。大历八年(773)进士,中博学宏辞、书判拔萃科。德宗即位,召充翰林学士。

陆贽(zhi)是我国唐代有名的清官廉吏,德宗皇帝曾经因为他过于清慎而降旨加以责备,并传谕命他纳贿,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陆贽出生于小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曾任溧阳县令。陆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他在贫寒中长大。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8岁便考中进士。起初他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唐德宗继位后,他被召为翰林学士,后累迁至宰相。

唐德宗时,国家已由强盛走向衰落,藩镇割据严重,政治腐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陆贽认为,国无民不立,民无财不活,因此治国的关键在于稳定政局,休养生息,使人民摆脱贫困。

唐德宗继位后急于改革弊政,结果导致了藩镇叛乱,战乱使本来就凋蔽不堪的经济更加恶化,百姓颠沛流离,民不聊生。陆贽目睹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十分痛心,他主张罢兵安民,请求德宗降罪己诏,承担战争罪责,撤还军队。德宗的诏书一下,立刻受到军民的积极拥护,对战争的平息起了重大作用,人民得以安宁度日。

轻徭薄赋,宽政爱民是陆贽的一贯主张。早在他担任地方官时,就提出要体察民情,整肃吏制,均节赋税,赈济救贫等措施。担任宰相后,他针对时弊,改革吏制,清平为政,体恤百姓,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

当时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农民深受剥削。陆贽主张损有余,补不足,对豪强地主的占田数量和租额严加限制、减裁,有违犯者严惩不贷。

陆贽十分关心受灾的百姓,发生灾害,及时赈济。公元792年,河南、河北四十多个州发生水灾,淹死二万多人。陆贽听说后,请求派人前往赈救。德宗说;“我听说损失很小,如果马上给予救济,恐怕会导致其他地方虚报灾情。”陆贽说;“当今时弊,主要是曲意逢迎,专挑你喜欢的夸大其辞,见你厌恶的就缩小其事。我已经多方询问过,那里的灾情确实很严重,怎么能不救济呢?”德宗无奈,只好同意赈救。

德宗贪财好利,聚敛财物占为己有。河东收复后,各地贡献的财物日益增多,他将贡物堆放在廊下,题名“琼林”、“大盈”二库。陆贽见到后,上疏说;“眼下战事未息,百姓受困于沉重的供役,呻吟之声遍及全国。前方冒死作战的将士没见到有丝毫赏赐,各地的贡献被皇帝一个人封存在库房,天下共睹,谁能无怨。”他请求德宗与军民同患难,散财于民,做一个贤德的君主,德宗后来有所改悔。

贞元年间,德宗的私欲再度膨胀,经常暗中指使各地增加贡献。这样一来,藩镇也以贡献为名,大肆搜刮百姓。当时李泌为宰相,他请求停止各地的贡奉,每年从常赋中拨款百万供宫中使用,但是德宗仍然多次公开索取。李泌听说后,心中忧虑但不敢进言。陆贽则以理力谏,他对德宗说:“皇帝频繁索贡,各地不敢不进,按规定是不许加税的,所贡之物既不是地长的,又不是天生的,无非是百姓的血汗,你向地方官索取,他们就巧立名目,乘机剥削百姓,这比正常徭役更令百姓难以负担。”

陆贽刚直敢言,自然常常触怒德宗,但他毫不畏惧。与德宗较为亲近的一些大臣多为奸佞误国之人,他们对陆贽也十分不满。在奸佞的攻击下,陆贽被罢相,贬到忠州。

在忠州,陆贽的生活十分贫困,但他仍然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忠州这个地方气候潮湿,疾病流行,百姓深受病痛的折磨。为了解除人民的疾苦,陆贽钻研药典,搜集了大量单方,汇编成五十卷的《陆氏集验方》,在民间流传。

陆贽一生勤政爱民,清慎自守,时刻关注百姓的疾苦,不顾个人得失,这在当时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妙语点睛

陆贽是唐代贤相,他的学养才能和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和后代称赞。他的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夫之认为“唐室为之再安,皆敬舆悟主之功也”,范文澜《中国通史》称“陆贽是唐朝中期卓越的政治家”,这个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警世良言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