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贽论人才

陆贽论人才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贽认为正确地任用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因材而用,量才而用。针对唐德宗的用人弊病,陆贽在《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中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为了广开才路,在陆贽的协助下,唐德宗又开策问贤良方正能直言敢谏科、策问博通文典达于教化科、策问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量才取士,招揽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以满足封建国家各方面的需要。

156.陆贽论人才

【故事今编】

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如果任用长处然后补充缺点,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看见短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得像伊尹、周公,贤德得像墨翟、杨朱,用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那该怎么办?”“不能肯定。不能因为乡村的人喜欢就认为好,不喜欢就讨厌他。”那是因为好人和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君子的话那么小人之道就会废止,听小人的话那么君子之道就会消失。

【原文精读】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陆宣公翰苑集》)

【字词注释】①苟:如果②录:录用③责:苛求④趣:志趣⑤伊、周:指伊尹、周文王⑥求诸物议:用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⑦孰免讥嫌:谁免得了(众人的)嫌弃和讥讽⑧好之:赞扬他⑨未可也:还不能肯定⑩恶:讨厌。

【再读品味】

陆贽认为正确地任用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因材而用,量才而用。故事概括分析了这个问题。为较全面了解他有关用人的观点,我们结合历史有关材料,展开分析一下。要想使唐朝有所发展,不整顿吏治、广开才路是不会取得什么成效的。而昏庸的唐德宗既不能求贤任能,又缺乏知人之明,“累叹乏才,惘然恍见于色”。又往往对臣下吹毛求疵,求全责备。针对唐德宗的用人弊病,陆贽在《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中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人才之多寡和统治者的政治思想有很大关系。说“汉高禀大度,故其时多魁杰不羁之才,汉宣精吏能故其时萃循良核实之能”。并向德宗指出:“朝之乏人,其患有七。”第一,人才之进用与否不由人才是否合适为准,而由推荐人才的宰相是否受到皇帝的宠信来决定;第二,听信谗言而不加以任用;第三,求全责备,标准太高;第四,对于有“过错”的人,因痛恨太甚而不复用;第五,考察不当,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第六,根据一个人一言一事来决定用与否,不是全面地看一个人;第七,援引旧例使用朝官阙员,而有才干的人不得升迁。为了能够合理使用人才,发现人才,提高吏治水平,他花了很大功夫对吏治问题在理论上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提出了“求才贵广,考课贵精”的重要原则。所谓“求才贵广”就是要求广泛地选拔人才,使人“各举所知”,不仅宰相可以推选官吏,而且各省长官也可以荐举贤能。认为“唯广求才之路,使贤者各以汇征,启至公之门,令职司皆得自达”,才能通过更多的渠道得到更多的人才。要像武则天那样:“弘委任之意,开汲引大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他反对对人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说:“凡今将吏,岂得尽无疵瑕。”他认为“人之才行,自古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他反对“以一言忤犯,一事过差,遂从弃捐”,终身而不复用的错误做法,认为这是造成“乏才”的原因之一。并指出“贬降之辈,其中甚有可称者”,也应该录用,何况其中有些是因“连累左黜,或遭谗忌外迁”的人,只有做到这样广泛地搜罗人才,才能使“人无滞用,朝无乏才”。为了广开才路,在陆贽的协助下,唐德宗又开策问贤良方正能直言敢谏科、策问博通文典达于教化科、策问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量才取士,招揽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以满足封建国家各方面的需要。

【居要片言识记与书写】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