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楚廷校长的院系观_张楚廷教育思想研

张楚廷校长的院系观_张楚廷教育思想研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楚廷校长的院系观_张楚廷教育思想研张楚廷校长的院系观摘 要:院系是高等院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实施教学、科研的具体机构,院长(系主任)是院系的首要负责人,对院系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张楚廷校长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从院系的重要性,和谐性,院长(系主任)的素养与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关于院系建设与院长(系主任)工作,张楚廷在理论上有着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在实践中也给予高度重视和成功地处理。

张楚廷校长的院系观_张楚廷教育思想研

张楚廷校长的院系观

摘 要:院系是高等院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实施教学、科研的具体机构,院长(系主任)是院系的首要负责人,对院系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张楚廷校长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从院系的重要性,和谐性,院长(系主任)的素养与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长 院长 系主任 院系

高等学校的教育是专业教育,院系是高等院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办学和发展的主体,是高等学校具体组织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学术组织。关于院系建设与院长(系主任)工作,张楚廷在理论上有着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在实践中也给予高度重视和成功地处理。特别是他对院系主任的条件与选拔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他所在大学院系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学校基础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院系工作之重要。院系是具体组织和实施知识传授与知识创新的基层组织,“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实际运行和质量保障工作,全要依赖院系来操作,其工作状态与水平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院系是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活动量大,直接面临的实际问题多,需要干部队伍精明强干。”[1]院系工作重要,那么院长(系主任)的工作就更为重要。“实际上,与教师聘任相比,聘请系主任是校长更优先更直接的责任。张楚廷指出,一个学院是一个学科群,基本的组建目的是有利于学科建设与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学科群的综合发展是学院制的核心内容。他认为,与教师聘任相比,聘请院系主任是校长更优先更直接的责任。理由是,一,校长可以熟悉若干个(不可能很多)学科的人才状况(在全国、全球的分布状况等),大多则要相应领域里的人方能更熟悉,系主任即是此等人士;二,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其所需人才是有一定结构的,如何有效地形成这一结构,专业人士更熟;三,聘请到位之后,还要系主任去组织,安排,这更是校长无法直接替代的事务。[2](www.guayunfan.com)

2.院系班子之和谐。院系领导班子属于大学中层班子,它的健康与和谐是院系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一个院(系)里,有时不同学术观点争论是事所难免,各色人物都有,有时甚至派系分明,且互不相让,很多人的处事为人,明显过于偏激,内斗太多。这就需要院系班子精诚团结,为学者创造一个学术的适宜的环境与氛围,这样的环境是以“真理至上”的学术环境,而不是以长官意志至上的官场。“在一个缺乏民主(如教学民主、学术民主……)的环境里,必有人需要随波逐流者,在一个缺乏民主的环境里,必有人需要依附于人。学校是传播真理、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地方,因而它应当与科学与民主有更特殊的联系,它应当是民主的,却不必然是民主的。假若在这里也有产生出依附于人的土壤,有产生出随波逐流者的气候,那实在是学校的不幸。学校的庄严使命是改变这种气候,铲除这种土壤,使学校成为鄙视人云亦云的地方。”[3]学术民主所特别强调的是,不同流派、不同风格、更不要说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尊重,从古到今,由中到外,事实都证明:不同流派的共存与健康正常的学术争鸣同时存在是学术繁荣的必要条件。“要一山能藏二虎,群雄相争,更有群雄相长。欲在全校如此,必须做到在每个学院、每个系如此。”[4]院系班子“要作风正派,能团结人。所谓能团结人,应该包括乐于团结人,还包括要有点本事去团结人,首先当然是要乐于团结人。”[5]我们有些单位内耗太大,本来有的单位能量并不小,愿意干事,能够干事的人不少,但团结工作做得不好,能量发挥不出来,内耗掉了。要团结好,其实关键也在班子。在管理学中有著名的华盛顿合作规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我们的组织管理中,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都致力于减少内部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来提高人的效能。要做到能团结人并不容易,需要很好的思想修养,非原则问题不计较,即使是原则问题也要通过过细的工作去达到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在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常说不要陷于盲目性。如果教职工彼此之间出现了不团结现象,有的是要促进相互谅解,有的是要适当分清是非,有的还要领导干部出来担点担子。班子成员有意见分歧不足为奇,是常有之事,关键是如何对待。“班子成员中有了分歧,有了隔膜,最重要的是吧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我常说最不容易解决的是双层性隔阂,一层是事实本身未搞清,事情的真相双方至少有一方不太清楚;第二层隔阂是在事实未弄清的基础上又分别持对立的看法。这种二层性隔阂比较难解开,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促进彼此了解,只要以诚相待,最多剩下看法可能有差异,这只是一层性隔阂了,不容易危及班子的团结。”[6]

3.院长(系主任)之素养。院长(系主任)要有实干精神,要有敢于负责的精神。用张校长的化说就是“一句话,我们要勤快人。”绝不能马虎疏懒,庸碌无为。他们一是要会延揽人,使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流派的人都能为组织的目标服务;二是会领导人,使不同能力的人都能尽其用,且做到用其所长;三是要能驾驭局面,不要只是应付其事。一个院长(系主任),他应该成为全院(系)师生的一个表率,不仅在学业进取上,而且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上都要为全院(系)师生做出榜样。实际上,一个院长(系主任)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方面有着重大影响,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张校长曾经把干部分三类:一类是对下好,对上不太好;第二类是对上好,对下不好;第三类是对上好,对下尤其好。当然,我认为,第三类最好;第一类次之;第二类是最差的。特别应当警觉属于第二类的那种人进入权力岗位。由于体制上的弊端,进入了政府机构的第二类人不是很个别的。有人说,不必把上与下对立起来,上与下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一句接近套话的话。“下”与“上”相比,“下”的利益是更高的;在两者一致时则好,不一致时,必须优先维护“下”的利益。那种阿谀奉承,欺上瞒下,对上一副相,对下一副相,那才是把上与下的关系根本对立起来了。他所要求的院长(系主任)对上级负责,更应该对教师负责,对教师尊重。[7]

至于院长(系主任)的职数、任期、年龄与级别,他也有过论述。在学院领导职数上,他认为,一个学院就设两位负责人,一个系就只设一个系主任。学院所设的两位,一位是院长,另一位是副院长兼书记。只要能做得好,深得教师拥护,任期长一些会更,会更有利于做成事。“厅局级干部不能过60,县团(处)级过60更不能担任实职。这就是“一刀切”。制定“一刀切”政策是最不需要动脑筋的。”63岁了,聂南溪、谭授清等人还担任学院院长,这件事有一个难过的关口:上面不同意。他总想闯关,难过的关也去闯。63岁了如何闯,突破那个“一刀切”可要花脑筋哩!干脆,他们就取消院长、系主任的行政级别,让你上面管不着,后来就真这么办了。取消院长、系主任的行政级别之后,仍有人问张校长“院长是什么级别”,特别是外校的领导人,而他的回答是:院长就是院长级别。院长、系主任的行政级别取消后,对他们毫无影响,院长一般是教授,系主任亦然,即使有个别是副教授而任系主任的,工资没有影响;工作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官本位”不再横行,观念上也影响不大了。

4.院长(系主任)之标准。早在20世纪80年代,张校长就对干部的选拔进行过深刻的思考,他认为“要乐于启用品德好、能力比自己强的同志。身居领导岗位后,妒贤嫉能的危害更大,最挫伤人的积极性。”[8]如何选择系主任?更宽一点说,如何选择学院院长?张楚廷校长在其不久前出版的《校长叙论》中拟订的标准是:一是学术地位。系主任如果不是这个系顶尖的学者,也必须是一流之列。在学术上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时,常常是一些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然而,不论如何退,也不能退到一流行列之外去。否则便不能充分有效地履行系主任的主要职责。二是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魄力,这是不难想到的条件。现有的组织能力也许不一定那样理想,那就大半要从历史及其他(包括气质)方面去推断他可能得到发展的组织能力。学术组织能力是一方面,但还不能替代行政组织能力。三是不嫉贤妒能。前面两条是不易被忽略的,这一条则有所不同,然而,我特别看重。我最不希望“武大郎开店”,否则,那个系,那个学科绝无可能兴旺起来。物以类聚,人以心合。四是厚道。这与第三条有关系。嫉贤妒能就是一种不厚道。然而,厚道不只是要求不嫉贤妒能,厚道有更宽的涵义。他说,“文化大革命”中重用的是敢于斗争,实则是敢于伤人、敢于整人的人,“文化大革命”确实也造就了一些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改邪归正的。新的时代,新的大学,需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来当家。鉴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除了上述条件外,他还指出要特别注意选拔那些温和派,在行政事务处理上不易偏激,“斗争性不强”,喜欢“和稀泥”,能带来安定,从而带来繁荣和发展的人。[9]张校长的这些见解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实践的结晶,充满着智慧与远见。

著名学者孔宪铎教授在他的《我的科大十年》一书中谈到他的用人之道就是:Recruit the best people and keep them happy.他对此信之弥笃,行之弥坚。这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十年有成的奥秘之所在。张楚廷校长的院长(系主任)观的实质也在于此。

巧妙的策略,闪亮的目标,先进的观念,高尚的人格,这是张楚廷作为校长所想到的几个基本要点,也可以叫做法宝,却也是普普通通的法宝,没有秘密武器。这四件,缺了一件都难以改变一所大学的命运。正是张楚廷校长先进的院系观,使得他所在的大学汇聚了一大批学术精英,为学校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于《创新学术论坛》2009年第3期)

【注释】

[1]张楚廷.一所大学在奋起[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35、4、33、35

[2]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选(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37、240、237

[3]张楚廷:教育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107

[4]]张楚廷.一所大学在奋起[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35、4、33、35

[5]]张楚廷.一所大学在奋起[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35、4、33、35

[6]]张楚廷.一所大学在奋起[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35、4、33、35

[7]]张楚廷.一所大学在奋起[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35、4、33、35

[8]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选(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37、240、237

[9]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选(第四卷)校长叙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37、240、2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