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主始于关注_《找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

自主始于关注_《找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始于关注_《找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自主始于关注——《找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教研室 王桂华背景与导读《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正如《找规律》这个教学内容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仅仅只关注让学生掌握循环变化的规律,运用相应的规律做一些练习题,而忽视学生数学美的意识和个性思维的培养。

自主始于关注_《找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

自主始于关注——《找规律》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教研室 王桂华

背景与导读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地理解循环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的几个教学片断提供了学生熟悉的、喜爱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分散了学习难点,而且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和发展。(www.guayunfan.com)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引导观察,自主发现

课一开始,请同学们欣赏小兔家的新房子。(课件显示:小兔子正在兴高采烈地带着小动物们往自己家里走,整幢房子漂亮极了。进了房子后,小兔带着动物朋友欣赏自己的房间,墙面铺着○、◇、☆、△四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墙面砖,地面铺着四种不同颜色的方形砖。小动物们一个个赞叹:真美呀!最后,课件定格在房间墙面和地面上。)

师:你们觉得小兔的房间美吗?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美!

师:你们认为哪儿最美呢?

生1:小兔家房子墙上的图案最美!

生2:各种各样的颜色最漂亮。

生3:我觉得墙上、地上的图形都排得很整齐,所以很美。

师:哦,我也感觉很美,你们能说说墙面怎么美吗?

(局部观察:课件突出显示整个墙面)

生1:(用手指着课件)那儿各种颜色的图案排得很美!

生2:墙面都是一个绿色、一个……(学生不知道图形的具体颜色,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师:(帮学生补充)一个绿色、一个紫色、一个橙色、一个深绿色,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生2:(笑着点头)是!

生3:老师,我觉得墙上的图形都是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五角星,又一个圆、一个正方形,这样排得很整齐。(边说边用手一个个地指。)

生4:老师,你看,这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都是斜着一行行的,排得很整齐,所以很美。(边说边比划。)

生5:我认为墙面上的砖,颜色对得很整齐,图形也对得很整齐,所以看起来才很美。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刚才大家说的美呀,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墙面砖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课件出示下面主题图)

师:你们分小组讨论,再看看这块墙面到底有什么规律?

(学生自由讨论,探求图形中的规律。)

师:能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生1:我发现第一横排和第一竖排是一样的。

生2:斜着看,每一行的图形都是一样的。一个圆,两个正方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五角星,三个圆……

生3:我还发现将第一行最前面的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就变成第二行了,将第二行最前面的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就变成第三行了,第四行也是的。

师:(很惊讶的样子)这个小组真了不起!他们发现将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第二个图形、第三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依次往前移,就变成了第二行。(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图形移动的情境。)

生4:我还发现,横着看将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每个图形都按顺序向前移动一格,就变成了下一行。

生5:(好像受了生4的启发,听完生4的回答,迅速地站起来),老师,还有!将前面一列的最上面的一个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的图形都向上移动一格,就变成了后面一列。

生6:(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从下往上看,将下面一行的最后一个图形移到最前面,其他的每个图形往后移动一格,就变成了上一行。

生7:老师,我认为将最后一列的最下面一个移到最上面,上面的三个图形往下移,就变成了前面一列。这也是规律。

(教室里出现了暂时的寂静,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好像还期望发现什么规律)

师:(见没有同学发言)同学们真了不起!在一个小小的房间墙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看见大家这么聪明,小兔请我们帮忙啦。你们愿意吗?

生:(兴高采烈地)愿意!

师:继续往下贴墙砖,该怎么贴?谁愿意上来贴一贴?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吹塑纸,让学生在黑板上贴,其他同学观察、评价,课件出示正确结果)

师:你们再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1:跟前面的规律一样,将第四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往前移。就是第五行。

生2:我认为贴的时候斜着对齐贴相同的图形也可以。

生3:老师,我发现最下面一行和最上面一行是一样的。

师:那你们想一想,再往下贴,会是怎样的图形?

生4:(很快地)和上面第二行一样。

生5:我想,它们有四个图形,每四行四行的都相同。第五行就和第一行相同,第六行就和第二行相同,第七行就和第三行相同,第八行就和第四行相同,再往下面贴,还是这个规律。

(在后面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自由上台,按规律将黑板贴满,学生分别往下边贴、上边贴、左边贴、右边贴,发现有贴错了的,可以自由上台帮忙更正,最后组织学生观察评价。)

[反思]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只关注每节课的知识重难点。正如《找规律》这个教学内容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仅仅只关注让学生掌握循环变化的规律,运用相应的规律做一些练习题,而忽视学生数学美的意识和个性思维的培养。本片断中教师让学生充分感受房间的美,说说美在哪儿,有的同学觉得美是因为颜色搭配很美,有的同学觉得美是因为排得很整齐,等等。虽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美,但这些感受到的美中都蕴含着规律美,让学生亲身品味规律的美妙!

学生在探索规律时,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一问一答、打乒乓、挤牙膏式的所谓启发式,而是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例如:开始几个同学发现的规律还仅仅只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当生3发现横着看的循环规律时,其他的同学深受启发,马上就发现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不同方位的循环规律。对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都给予肯定,所以学生勇于展开丰富的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紧接着教师创设帮助小兔继续贴墙砖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运用规律,给学生的思维提供宽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对规律的理解由局部向更广的空间拓展。

[片断二]

活动拓展,深化认识

(学生在自主发现地面上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教师设计了下面的游戏。)

师:看见小兔建了这么漂亮的房子,小猫、小猴、小鸡、小鹿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课件出示:小猫、小猴、小鸡、小鹿随着节奏跳舞的情境。)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小动物慢慢跳到最前面。

生2:我发现小猴跳舞的动作很有规律。

师:什么样的规律?你能表演给同学们看看吗?

(生2上台模仿小猴的动作,很多同学都笑了起来)

生3:它们跳舞的动作都很有规律。小猫是这样的……小鸡是这样的……小猴是这样的……小鹿是这样的……(边说边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生4:老师,我听见它们跳舞的音乐也很有规律(学生紧接着就模仿音乐的节奏)。

师:老师认为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看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规律。我们也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设计出各种规律,好吗?

生:(齐答)好!

师:四人为一小组,来设计自己的规律,看哪个小组的规律设计得最好!

(学生四人小组开展活动,有的在设计动作,有的在编有节奏的声音、有的拿出学具摆,有的拿着彩笔画……教室里一片忙碌的景象,也充满了欢声笑语。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适时点拨。)

展示交流——

生1:我们组将四个字的成语按一定规律变换:风调雨顺顺风调雨雨顺风调调雨顺风风调雨顺顺风调雨雨顺风调调雨顺风……

生2:(展示摆的图案)△○□◇ ○□◇△ □◇△○ ◇△○□ △○□◇ ○□◇△ □◇△○ ◇△○□……

生3:四人表演有规律的动作,并且每人配一种声音。

生4:A  B  C  D

  D  A  B  C

  C  D  A  B

  B  C  D  A

  A  B  C  D

……

生5:这是我们小组画的有规律的画。(展示画的画)

……

[反思]

这一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注意给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和创造规律。例如:小动物们跳舞的游戏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从视、听、做等方面感受规律,发现规律,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并让学生模仿动作、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为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思维提供了平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设计规律,学生不断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规律,创新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步一步得以培养。

点评与拓展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案例中的几个片断正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他们才有这么多的发现与创造,课堂上才有这么多的欢声与笑语。

1.注重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关注学生的思维空间。

我听过几个教师设计的《找规律》一课,大部分教师都是只注重讲清楚这个主题中从上往下看的规律,也就是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每个图形都按顺序向前移动一格,就变成了下一行。而且大部分教师也都采用演示、操作等策略,让学生感受这种规律,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循环排列规律。但他们关注的只是从一个角度去发现循环规律,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循环规律,达到了这个目标,学生会解题就可以。而片断一中,教师事先创设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欣赏小兔家的房子,小兔的房间的规律美,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再让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的规律。由于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有一幅美丽的画面,所以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规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个性思维得以充分的发挥。

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给学生实践、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学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展。在片断二中,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紧接着就让他们自主设计规律。有宽松的空间、充足的时间,所以学生创造出的规律出乎意料,有成语循环排列的规律、有图形排列规律、有动作的规律、声音的规律……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为学生的个性思维提供了展示舞台。

3.重合作学习,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

因为在小组内,每个学生更加敢于畅所欲言,相互的交流能给相互以启示,个性思维更容易被激发。案例中,教师几次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规律,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如在找规律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循环规律,有的学生难以发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在创造规律时,有些规律一个人难以完成,教师又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工协作,提高学习效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摈弃传统传授式、问答式的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如何有效地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呢?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点评:湖北省黄冈市教科院 王海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