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型报道的源起与兴盛

典型报道的源起与兴盛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典型报道的源起与兴盛“典型报道”是中国新闻业一道颇为独特的景观,是社会主义新闻最重要的特征。典型报道从此也就成为党通过新闻媒介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宣传教育的法宝,成为党报的一大特点和传统。“保家卫国”和“恢复国民经济”是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党的全面工作的中心,这一时期的典型报道起到了行之有效的宣传效果。

一、典型报道的源起与兴盛

“典型报道”是中国新闻业一道颇为独特的景观,是社会主义新闻最重要的特征。典型报道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或最具代表性的人或事进行的重点报道,是一种教育和启迪大众,以代表性材料诉求一般性现实的宣传报道样式”。[1]典型报道是一种具有鲜明政治宣传目的性的新闻选择模式,“它鲜明而集中地代表着中国新闻实践的思维方式、逻辑基础、运作理念和历史传统,完全可以作为一窥中国新闻理论核心问题的‘切入口’”。[2]这种报道思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新闻实践的方方面面。

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典型报道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它的产生既是对西方典型报道经验的借鉴,又是我国新闻工作的实践总结。“《解放日报》的改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善了战争条件下对新闻事业功能和性质的认识,发展了比较成熟的党的新闻理论,其中核心的一条即是要强化党报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中最早的一批典型报道也就应运而生了。”[3]1942年4月《解放日报》关于劳动模范——吴满有多开荒、多打粮的消息登上了头版头条,普通劳动者的事迹登上如此显要的位置,在中国报刊史上还是一个先例,于是,这篇报道也被认为是中国首篇典型报道。通过对吴满有的集中报道,在延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延安军民的生产热情,从而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对于边区渡过物质匮乏的艰难时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后,《解放日报》又在1942年9月连续发表长篇通讯《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赵占魁同志》、《恭喜赵占魁》,以及社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等,赞赵占魁是“中国艰苦奋斗的产业工人的典型”。《解放日报》树立的一农一工这两个典型,在边区掀起了持久的学习高潮和劳动竞赛活动,为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典型报道从此也就成为党通过新闻媒介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宣传教育的法宝,成为党报的一大特点和传统。之后传媒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并取得较大反响的著名典型还有:杨朝臣、刘建章、刘秉仁、郭风英、南泥湾等劳模个人和群体以及董存瑞张思德、狼牙山五壮士等一批战斗英雄。这些典型宣传成功地契合了当时大生产运动和对敌作战的需要,鼓舞了人们的信念和斗志,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据安岗的统计,仅1943年上半年,《解放日报》上刊登的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就有600多名。[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典型报道的形式得到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大典型报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朝鲜战场涌现出来的英雄集体和英雄个人,如《上甘岭大捷中的英雄们》、《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等;二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生产模范和集体,如孟泰、姚濯新、王崇伦、郝建秀、耿长锁、鞍钢等。“保家卫国”和“恢复国民经济”是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党的全面工作的中心,这一时期的典型报道起到了行之有效的宣传效果。20世纪60年代初推出的雷锋报道因为契合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再加上领袖的亲自号召,依然大获成功,而且是迄今为止报道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宣传成效最大的典型报道。之后依然有大量的典型报道因为深刻反映了时代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60年代的焦裕禄、80年代的张海迪、90年代的孔繁森等,都说明典型报道在引导舆论中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