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编辑职责初探

电视新闻编辑职责初探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记者必须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回消息;编辑也必须遵照大纲修改新闻,撰写言论,清理待播的成套新闻;联系将要参与(介入)到节目中来的群众。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

电视新闻编辑职责初探

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建立电视新闻编辑学体系的课题,因为这类课题的研究目前相对单薄。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过去,人们似乎很难想象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现在,连中小电视台也在尝试这种“现在进行时”的新闻播出。

传统的新闻学面对“现场直播”的出现及经常性运用,恐怕有必要修改“什么是新闻”的定义。我们知道,大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这样诠释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布莱尔)“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任远《电视编导基础》)这些定义在新的传媒手段没有被广泛采用的时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以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电视 新闻呈现出鲜明的“现在进行时”的时态特点。

同时,各种电视特技手段的日益增多,给电视编辑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通过切换、叠置,可以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某一事物的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为外采和编辑两部分,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要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地“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这类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在节目播出时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二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叠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各个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徵羽,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预制式新闻节目,播控由发射台完成,节目部门只要将做好的成片交到播控室便完成了任务;而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无论电视台的规模大小,无论每天播出几个时段的节目,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记者必须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回消息;编辑也必须遵照大纲修改新闻,撰写言论,清理待播的成套新闻;联系将要参与(介入)到节目中来的群众。

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它与播出大纲有所不同,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银川的消息,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就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拟订节目单类似于报纸的排版。在报纸的排版中,一般都指明消息安排在什么位置,标题及正文分别用什么字号,什么字体等。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第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间,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那么,突发性新闻如何及时播发呢?这就牵涉到对客观时间的把握。

客观时间是流动的,但人是可以操纵它的。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以由导播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第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详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时,可能没有交代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时段。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被编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中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员的鼎立配合。

第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尽管一份报纸中有消息、评论、通讯,但由于它是同时传递到读者手中,当天的报纸对同一新闻事件,一般不可能既发消息,又发通讯。而电视则不同,反映同一新闻事件的新闻(主要指消息)、新闻专题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往往可以在当天的不同时段播出,受众并不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是否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

总之,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电视新闻编排还要注意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时间的认同,至关重要。

报纸先入为主,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报纸的编辑部常常为头条费心,电视同样如此。从现在的一些大报看,一般将最重要的摆在报头的左下角,这是符合读者心理的。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观众之所以热衷于从电视中了解“外面的世界”,就因为它比其他传播媒介更能提供新的消息,更能满足视觉需求。因此,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迫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

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如果当天某一时段的新闻已经开始播出,而正在发生的新闻无法制作完毕,或者该新闻在稍后一点时间发生,那么,就只好屈居其他位置了。

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30分钟的节目,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

“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法,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涵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的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对新闻的评论也是这样,假如那条消息播发了30秒,而主持人则紧接其后啰唆1分钟,岂不是蛇头虎尾?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间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是有层次的前提,一定的层次体现出二定的节奏。在西方的一些电视台中,利用广告间隔段落;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东方时空》等板块式节目,往往依靠上一块节目的结尾字幕和下一块节目的片头把各个段落结合到一起,也收到明显的节奏效果。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成分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与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应该是一名专业技术人才,精通电视新闻采、编、播方面的业务。

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采制电视新闻一窍不通,就很难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来,更无从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在编辑的业务范围内,或在执行某一报道计划时,也常常需要编辑直接参与采访和报道。具备了采访能力,就不至于成为跛脚新闻工作者。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比如,稿件的配音要与播音员打交道;导播时,要得到技术人员的配合;布置采访任务,要能够准确无误地发出指令;编制播出大纲,要理解部门负责人的意图。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的。

纯熟的剪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记者发回一条未经加工的新闻,编辑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达到播出要求。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报纸编辑撰写的“按语”“短评”“编者的话”之类,都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形成文字,最后编排成文的。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到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就越能了解情况,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同时,电视新闻的发展,迫切需要广大受众的参与。它能够将传播者和受众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将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除此,还应有“为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思想修养和精湛的业务技能相结合,是产生优秀电视新闻编辑的先决条件。希望有志于斯的人加入到电视新闻行列中,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研究电视新闻编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