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活动的性质

编辑活动的性质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编辑活动的性质研究编辑活动必须注意到当代编辑活动的复杂性,与相近学科的兼容性和多学科的交叉性。编辑活动的物质性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编辑主体性质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国古代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常集一人之身,甚至著、编、印、发集一人之身。而由于这种种制约因素,编辑活动的范围、深度、数量、质量均会受到影响。这一对矛盾构成了编辑活动矛盾系统的基础。

一、编辑活动的性质

研究编辑活动必须注意到当代编辑活动的复杂性,与相近学科的兼容性和多学科的交叉性。传统的编辑活动具有明显区别于当代编辑活动的特点,在认识编辑活动的某一特征时,不可孤立地抹杀其余特征。由于时代发展的多元化,编辑活动的复杂性也逐渐增强,自然表现出多方面特征的综合。在认识到编辑行为既是一种著作行为也是一种传播行为的双重性时,也应认识到它绝对不会是编辑活动的最终和最完整的表述。

1.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编辑活动的物质性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编辑主体性质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②这种精神活动最后必定在客观物质上得以反映。没有编辑客体——物质载体,精神的永远只能是意识,物质客体成为承载编辑主体精神的物质。③编辑活动是以其物质表现形式而呈现出来的,否则便只是空中楼阁。

2.时代性

每一历史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编辑活动特征,它不仅表现在编辑主体开展编辑活动所需要采用的手段与方式上,而且客体的内容与形式也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前者如传统的手工撰修、编著合一、电脑编辑、数字化编辑活动等,后者指简单的记载事实与复杂的科学论著之内容。简策、竹帛、册页书本式文献与磁带、光盘、网络化知识之表现形式,无一不体现出时代性。

例如中国古代最典型的编辑活动特点就有编著合一;个人编著,书籍校雠性较强;官方组织编撰,传道性质与标准性较强;等等。

中国古代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常集一人之身,甚至著、编、印、发集一人之身。西汉刘向校雠先秦古籍,就是集编校著于一身。近代学者孙德谦(1879-1935)把刘向校雠工作概括为23条。其中“定书名”、“叙源流”、“撮要旨”等属于编著工作,既包括著者的一部分,也包括编者的一部分;另外,如“辨异同”、“订脱误”、“删复重”、“增佚文”等工作也是编辑与校对工作的结合。或许是因为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图书形式——竹简,既不易流传也不易阅读,更不易修改,因而决定了著、编、校难以或不能截然分开,“编校合一”自然有其合理的一方面。再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同样也是作者与编者集于一人之身,书中图文并茂、文注统一的格式既可看做是作者所做的工作又可看做是编者的杰作,特别是他组织人力、物力刻版、印刷,甚至还为《本草纲目》的发行四处奔波。这是一种典型的著、编、印、发合一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细致,因为编辑出版书籍是一批量生产的、重复性的工艺活动,与作者分离可以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使作者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著作者便从出版中分离了出来,作者不再是出版者,出版者成为专门出版他人作品的人。

现代编辑活动与古代编辑活动的“收集资料,整理成书”已有较大的不同,不仅在内容上有较大扩展,其收集资料与整理书稿的方式方法由于借助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也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绝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编辑活动过程因为注入了诸多新的因素和观念,其编辑活动与规律也必然带有时代特性。

3.间接性

编辑活动区别于工农业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工农业生产活动成果形式基本上可以判定其作用大小,而编辑活动产生的成果作用是间接的,甚至是在当代不被社会所接受的。编辑活动最终只能是在接受者接受了客体内容的基础上将其内容吸收、融化,再转化为工作生活动力后方才发挥作用。从接受客体到接受者的理解消化,再到潜移默化融入接受者工作生活中必须经过一个阶段,时间或长或短,作用或大或小,但极少有类似于某些工农业产品成熟即吃、成形即用那样直截了当产生作用的。

4.制约性

编辑活动受诸多因素制约。从编辑主体而言,受主体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从编辑客体而言,制约因素源于读者(听众、受传者、观众)和出版物(磁带、图书、唱片、广播、网络)。一方面受读者阅读水平、欣赏能力、兴趣爱好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出版物形式大小、制作手段、记录信息方式、阅读使用方法等条件的制约。此外,对于文献史籍的整理,还受作品原稿、作者水平的制约。这些制约都从多方面要求编辑主体适应与调整。而由于这种种制约因素,编辑活动的范围、深度、数量、质量均会受到影响。

5.创造性

编辑活动是一项极具个性、发挥主体创造能力的活动。尽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但在客体内容、编排形式、记录手段、外形制作上都可突破旧有程式,予以创造。出版物内容的创造重在开发新意、延展思想,增加内容方面,在深刻性上下工夫,而形式的创造则多是侧重技巧性。没有创造性的编辑活动不会产生活力与生命力。

6.系统性

编辑活动是一个综合运行的系统。无论系统的哪一部分都是整体的必要组成部分。即若干个子系统构成母系统,母系统是各个子系统的发生地。子系统每一细微部分的变化积累下来,会以“堤溃于蚁穴”或“千年陈酿”来影响母系统。子系统之和必定大于母系统。

编辑活动是一个矛盾系统。各种矛盾的互相作用和运动构成了编辑活动的矛盾运动系统。现代编辑活动在实践中常会碰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问题,形成长期品牌与短期利益的问题,编辑素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所有问题都是矛盾,汇集所有矛盾即显示最基本的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构成了编辑活动矛盾系统的基础。其他诸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长期利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矛盾都在此基础之上。编辑主体和客体的存在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决定和推动了编辑活动的存在和发展。这一对矛盾的解决将使其他编辑活动中之矛盾迎刃而解。同时,也会使编辑活动进一步向前推进。从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这一基本矛盾生发出的编辑活动矛盾系统是编辑理论的基本内容,编辑理论研究就是要理清这一矛盾系统中的各种关系,给出正确处理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