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文趋雅,引领新趋势

合文趋雅,引领新趋势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合文趋雅,引领新趋势汉语作为一种独立语,迥异于属于屈折语的西语,在思维、语言、文字的关系上有其只属于汉语自己的独特性。这种拉近不是以书面语、文字语言的低就为代价的,而是以有声语言更好地汲取书面语言、文言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主动提升为前提的。语言传播将真正地焕发出汉民族共同语美学品格的迷人魅力。

二、合文趋雅,引领新趋势

汉语作为一种独立语,迥异于属于屈折语的西语,在思维、语言、文字的关系上有其只属于汉语自己的独特性。而我们认为,厘清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对我们研究、把握有声语言品格、格调新的发展趋势非常必要。

有论者经过研究认为,就中国的文学而言有两大思维符号(即思维材料)系统: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而汉民族的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与西语并不一样。其一,汉文字有以表形字为主体的历史阶段,从而可以脱离语言成为独立的表达系统,而表音文字则与其语言完全具有同一性。其二,汉字是单音节文字,这就造成了“字”与“词”的区别,而在表音文字中,“字”与“词”往往合二为一。其三,汉文字的发展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这不仅表现在字形结构的变化上,也表现在单音节词与双、多音节词的数量变化上,还表现在“语”与“文”关系的深化上,而这种变化现在仍在进行当中。以上所表现出的思维材料的特殊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就是:首先,“文”可以与“语”分离;其次,由于“字”与“词”的差异,且有一个从单音节词到多音节词的发展过程,使中国文学的思维材料有一个从以“单文思维”为主到以“合文思维”为主的演进过程,而对文体演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再者,由于“语”与“文”的交互吸收,使得中国文学思维的材料中“文”与“语”逐渐契合而出现“语文思维”的阶段,从而使白话系统内的文学风格由自然口语过渡到雅化口语。[24]

以上情况促使我们再次考查汉民族共同语中的以下几组关系: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关系,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关系。以上问题所涉之面太过巨大,需专门著文论述,本文只就从中能窥见的对有声语言品位和格调的影响展开论述。

我们认为,“语”“文”合流是汉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规律,“语文思维”是汉民族共同语思维的一个根本方向。语言传播中的有声语言创作主体必须看到这一趋势,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并要引领这一趋势。

“语”与“文”的合流拉近了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口语与书面语、语言与文字与思维的关系。这种拉近不是以书面语、文字语言的低就为代价的,而是以有声语言更好地汲取书面语言、文言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主动提升为前提的。我们认为,这在语言传播中表现为:

有声语言中的口语将尽可能多的吸取书面语言、文言的精粹,成为真正的雅化口语。接受了语文思维和语言能力训练的语言传播者,其话语的雅化程度和表现力、感染力要比未接受此训练者大大增强。而雅化口语也会融合自然口语,从而产生出更多、更丰富的新语汇,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将大大提高,有声语言的品位亦不断攀上新台阶。而语言传播中甚嚣尘上的语言自然主义泡沫,将会被不断向前的语言洪流冲到岸边,无情抛弃,语言的主流将撷英集粹,义无反顾,继续滚滚前行。

语言传播将真正地焕发出汉民族共同语美学品格的迷人魅力。汉语为非形态语言,又曾经有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发展阶段,这就使得汉语言简意赅、辞约义丰、字义精当;汉语重感性意会,造就了汉语的意象铺排,具象生动;汉语的词法充满弹性,没有性、数、格等的死板限制,使得汉语灵动而充满生机……这些特点将会因为有声语言对书面语、文言的有效吸收而成长为竞相绽放、姹紫嫣红的花朵,尽情装点语言传播的百花园。

有人说,“语文思维是中国文学思维的一次革命。”[25]而我们认为,“语”“文”合流对语言传播的影响也必将是革命性的,它将从根本上提升有声语言的综合文化品位,它必将使语言传播者从根本上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它必将使有声语言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为自然,它必将使语言传播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成为中流砥柱,发挥出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的语言传播者当借“语”“文”之两翼,如“怒而飞”之鲲鹏,志在北冥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