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朱拉德的观点,自我表露既是健康人格的表现,又是成功的自我调节方法。[2]因此,在朱拉德看来,把自己变成一个适应性良好、富有成效的人的最终方式是使自己透明——允许别人理解自己,毫无隐藏;人们也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才能健康成长并成为充分自我实现的人。可见,自我表露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自我表露的对等过程反映了人们相互之间建立信任的机理。

一、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想法。”[1]这个术语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在1958年提出来的。

按照朱拉德的观点,自我表露既是健康人格的表现,又是成功的自我调节方法。他认为:“直到我是真实的自我,并按真实的自我行动,真实的自我才处于发展的状态。当人们压抑他们的自我时,自我将停止发展。”[2]因此,在朱拉德看来,把自己变成一个适应性良好、富有成效的人的最终方式是使自己透明——允许别人理解自己,毫无隐藏;人们也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才能健康成长并成为充分自我实现的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表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一个个体将自己的情况、年龄、身份等等信息传送给他人时便形成了自我表露。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程度和信任感越来越高,我们也会越来越多地表露自我,同时我们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表露他们自己。而只有当人们通过相互间由浅入深的自我表露,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营造出融洽的人际氛围。可见,自我表露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

假如一个人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形象与想法,从来不表露自己,以致没有任何人了解,那么他将无法与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遇到困难不知道向谁求助,因而很容易被挫折击倒;反之,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烦恼一股脑地倒给别人,也会使他人厌烦,产生被威胁感,从而采取敬而远之的防卫态度,这种人也得不到真正的朋友。因此,恰当、理想的自我表露方法应该是对少数好的朋友相对自我表露多一些,而对一般的人则保持中等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遵循对等原则。要让别人对你展示真实的自我,你自己也要作较多的自我表露。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自我表露来判断自己做出什么表露。别人表露得太多,自己表露得太少,别人会怀疑你交往的诚意;而别人表露得较少,自己表露得太多,别人会感到不自在。自我表露的对等过程反映了人们相互之间建立信任的机理。人际交往开始于低水平的自我表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当一个个体开始表露自己的心声时,信任的纽带便开始建立,对方会以同样亲密的自我表露作为接受信任的信号。如此自我表露不断交换,直到形成恰当的亲密关系。如果自我表露进一步增加,双方就会感到不舒服,又会回到原来最佳的亲密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