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的出版标记在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编述的《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要》一书封底,见到一枚出版标记,此标记图案似曾相识。“南”表示暨南大学。《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要》封面和版权页暨南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暨南学堂,地址在南京薛家巷,此学堂是由两江总督端方一手操办的。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

img249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的出版标记

在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编述的《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要》一书封底,见到一枚出版标记,此标记图案似曾相识。原来,此标记在拙著《民国出版标记大观》中的暨南大学“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篇中介绍过,标记图案与此标记基本相同,唯一不同者是在圆形“南”字外另有一圆,圆中画有帆船。“南”表示暨南大学。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的版本留存极少,除上述版本外,还只见一种由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总务股编著的《二十年度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况》,1931年版,记得在封底也有帆船图案的出版标记。

img250

《国立暨南大学洪年图书馆概要》封面和版权页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暨南学堂,地址在南京薛家巷,此学堂是由两江总督端方一手操办的。暨南学堂首任堂长就是郑洪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学堂停办。1927年迁上海,更名国立暨南大学,是年秋始建暨南大学图书馆,时称“洪年图书馆”,由郑洪年校长捐资兴建,留法学者张天方博士为首任馆长。此后,图书馆随着暨南大学几经波折,多次停办,命运也相当坎坷。抗战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

郑洪年,生于1876年,广东番禺人,光绪举人。幼年父母双亡,8岁起由表亲抚养成人,早年受业于康有为门下,后就读广雅书院,毕业于两江法政学校,曾追随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并担任重要职务。1929年孙中山灵柩从北京碧云寺运至南京中山陵,郑洪年是“迎榇专员”。郑洪年在暨南大学校长任上七年之久,他的名字与暨南大学紧紧相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