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访“双玉兰堂”

探访“双玉兰堂”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访“双玉兰堂”在甘肃天水,说起玉兰花,有一个地方那可是妇孺皆知。第一次闻听“双玉兰堂”,我并没有在意,因为当时我想这肯定和其他的玉兰花没有什么两样。双玉兰堂1959年建成,九十五岁高龄的齐白石老人题写匾额“双玉兰堂”。可以说,探访“双玉兰堂”,既是圆了我的一个小小心愿,也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吧!

探访“双玉兰堂”

在甘肃天水,说起玉兰花,有一个地方那可是妇孺皆知。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除了千年玉兰花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伟大诗人杜甫和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印记。因而每年阳春三月,来这里慕名赏花者就络绎不绝。它,就是天水的“双玉兰堂”。

第一次闻听“双玉兰堂”,我并没有在意,因为当时我想这肯定和其他的玉兰花没有什么两样。但我却错了!2007年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看到了一位同事拍摄的“双玉兰堂”,我惊呆了!居然有那么好看的玉兰花,而且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渊源,我为自己错失这么好的机会而自责。但由于最好拍摄时机已过,我只能第二年探访了。

2008年3月18日,天气格外晴朗,这为我拍摄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做好准备后,想动员同事和朋友一起前往拍摄,但他们都因各种原因不想去。但这也影响不了我的决心,只要我决定的事情,我想任何事情都不会阻挡住的。我自己坐车,一趟趟倒车,终于来到了麦积区甘泉镇。巧的是,我在车上碰上了一位摄影爱好者,经过交谈得知,他也是慕名而来拍摄“双玉兰堂”。来到寺院门口,我远远地就闻到了香气,也看到了玉兰花的容姿,果然是别有一番韵味。我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后,支起三脚架开拍起来。

“双玉兰堂”原名“太平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杜甫流寓秦州,曾游其寺,赋《太平寺泉眼》诗篇。寺内两株玉兰树已有1200多年历史,如今高约二十五米。双玉兰堂1959年建成,九十五岁高龄的齐白石老人题写匾额“双玉兰堂”。

如何更巧妙地表现这一画面呢,这在我观察周围的情形时就已经有所考虑。当时,我看到玉兰树和旁边的寺院很近,有些玉兰花甚至和寺院的雕塑相衬在一起。我想,要表现千年玉兰花的历史,体现出它的历史印迹,最好和寺院有所结合。最后,这些构思体现在了我的画面之中。

但由于玉兰树很高大,要想拍摄全貌还真是不容易。以前看过有人拍摄的全貌,但那时玉兰树还比较小,如今时过境迁,加上我的镜头是标准镜头而非广角,很难拍摄全貌。但细想,既然来了怎么也得想办法拍到。我们找到了一把木梯,但一试之下发现不可行,因为周围的院墙撑不住我们的体重。但这还是难不住我们,最终还是想办法拍到了一些,只是画面不是很美观。

拍摄完毕后,一看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我们便离开寺庙。甘泉镇是一个古镇,很多外国友人经常到这里拍摄。就在我拍摄小镇时,很多镇上的人一个劲地问我:你和那些外国人都拍什么呢?是不是拍什么片子?我回答之后,他们还是群追不舍地问,我只能一笑了之。

后来,这组图片被中新社等媒体刊发。有些图片还得到了一些摄影前辈的指点,让我更加受益匪浅。可以说,探访“双玉兰堂”,既是圆了我的一个小小心愿,也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吧!

img279

img280

“麦积烟雨”景观醉游人

2007年10月4日,游客在观赏被誉为天水八景的“麦积烟雨”景观。精美绝伦的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其中最负盛名的“麦积烟雨”景观是这里的一大奇观,吸引着全国及外国游客前来观赏。“麦积烟雨”景观或细烟氤氲,或微雨丝丝。时而飘于山头,成堆成团,停泊在峦峰松笪之上,时而落入谷底,成湖成海,缠绵于桂栋兰蕙之间,显得情意绵绵、如丝如缕、扑朔迷离。

中新社发 唐彦辉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