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出版后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从1605年至20世纪40年代,《堂·吉诃德》一书在世界各国共翻译出版1000多次,成为读者普遍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堂·吉诃德阅读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入了迷。《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大大地超越了塞万提斯的创作“宗旨”,即扫荡骑士文学。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其性格矛盾复杂。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出版后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从1605年至20世纪40年代,《堂·吉诃德》一书在世界各国共翻译出版1000多次,成为读者普遍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堂·吉诃德阅读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入了迷。很想恢复过去的骑士制度和游侠生活,他决计走遍各地,打尽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难的人”,“谋求公众福利”。于是他穿上纸糊的盔甲,拿出生锈的长矛,骑上瘦马,带着贫苦的桑丘·潘沙作为侍从。在一路上,他误把风车当作凶恶的巨人,把羊群当作交锋的军队,把猛狮当作决斗的对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向前猛砍猛冲,闹了很多笑话。他前后经历三次冒险,弄得浑身是伤,最后病死家中。临死前他觉醒了,承认骑士小说“胡说八道,荒谬透顶”。

堂吉诃德幻想的画面

《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大大地超越了塞万提斯的创作“宗旨”,即扫荡骑士文学。它广泛地反映了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着力揭发封建贵族骄奢淫逸、残暴专横等现实情况。作者为饥寒交迫中的劳动群众鸣不平,并且展望没有人压迫人的世界。

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其性格矛盾复杂。一方面,他脱离实际、富于幻想、固执自信,妄想用过时的中世纪骑士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方式救民于水火;另一方面,他纯真善良、热爱自由、见义勇为、无私无畏,处处闪耀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桑丘·潘沙,是当时西班牙劳动农民的形象,他头脑清醒、心胸开朗、思想纯洁、聪明能干、忠于职守,虽也有一般小生产者的缺点,如狭隘自私、知足安分、轻信诺言等,但他就任海岛总督后,其缺点逐渐消失,表现出下层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更体现了西班牙“黄金世纪”的民主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