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访问的语言类型

电视访问的语言类型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电视访问的语言类型传播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电视访问的语言类型也可以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区分。(一)电视访问的语言符号人类的语言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话语形式,在电视访问中,一般采用口头语言,简称电视口头语。(二)电视访问的非语言符号电视访问的无声语言包括记者的衣着、风度、气质、表情、语调、动作等。

三、电视访问的语言类型

传播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电视访问的语言类型也可以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区分。

(一)电视访问的语言符号

人类的语言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话语形式,在电视访问中,一般采用口头语言,简称电视口头语。

电视口头语的语言是人际交流状态的语言,它恢复了日常生活中人际交流的状态,它往往与“体态语”等一起运用;同时,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流态”,稍纵即逝。

电视口头语的特点决定了记者在具体访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视访问中应运用多种手段参与口语表达

电视访问的过程是人与人直接交流的过程,因此记者需要运用手势、眼神等自己独有的形体语言和体态语言,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和观点的有效表达。

以《新闻调查》的一期《农民连续自杀案件》节目为例,在片子的末尾,面对一些冷漠官员的辩解,记者并不是面无表情、平淡地向官员们发问,而是带着几乎绝望而悲愤的目光问道:“如果(按照你们说的)该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但仍然死了那么多人,那采取这些措施还有什么意义呢?”眼神配合内容的表达,深刻地表明了记者的观点。

2.电视口头语表达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

电视访问的口头语言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因此应特别注意遵循一定的规则、表达规范,包括:多用双音字,少用单音字,比如要用“已经”、“但是”、“仅仅”等,不要用“已”、“但”、“仅”;避免使用倒装句;避免谐音和歧义。

3.电视口头语表达应通俗易懂

在电视访问中,记者的表述应该简单、明了,特别是在采访中出现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观众不易明白的表述方式的时候,记者应注意将其转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受众能听懂的方式表达访问到的内容。

如在《时空报道·消逝的彩虹》中,记者通过提问,将专业的问题转化为观众能理解的方式。

专家:这个混凝土强度不够,偏低。他要求C30的混凝土,现在到不了这个标准。可能是C20都很勉强,甚至都到不了,可能是C15的样子。

记者:这个之间的差距意味着什么呢?

专家:意味着它这个抗压的强度比较低。

记者:强度上的差距能有多少呢?

专家:差了三分之一。

记者:那形象地说原来能承受三个人,现在只能承受两个人?

专家:对。

(二)电视访问的非语言符号

电视访问的无声语言包括记者的衣着、风度、气质、表情、语调、动作等。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了55%,这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言语方式实现的。[11]

在众多的无声语言中,镜头前的体态语是最常用的。“体态语”的概念,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德惠斯尔创造。体态语又叫“人体语言”、“动作语言”、“无声语言”、“行为语言”等,它是用表情、手势、眼神、姿态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辅助工具,是一种“伴随语言”。[12]正如传播学家施拉姆所说:“符号可以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可以是看的、听的、嗅的和触摸的。它可以是讲话、文字、印刷品和画片,可以是一个姿势、一个微笑、搭在肩上的一只手、一阵大笑或者一股香味。”[13]体态语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手势语

手势语是指记者通过手指、手掌、手臂及双手的各种动作,表达对重点句子的强调,辅助主题思想的表达。它是体态语中比较典型和集中的一种非语言符号,得体的手势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2.表情语

表情语是通过人面部的各部位动作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如美国学者尼伯格·卡莱罗所说,在所有非言辞沟通的范围中,最不容易产生争论的就是面部表情。而在面部表情中,表现力最强的是目光语。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相互的交往中两个人目光交流的时间,达到交往总时间的50%~70%,就可以形成比较融洽的感情交流,建立起和睦友好的关系。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王志对王岐山专访中那藏在眼镜片后质疑的目光。荧屏中的王志带着冷峻的目光,毫不迟疑地向时任北京市代市长的王岐山抛出了一个接一个带着质疑的问题:

“我非常同意你的说法,但现在看来你这个说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制定这些措施,你的依据是什么?”

“你所说的这些我们其实也看到了,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市民的恐惧并没有降低反而在增加。”

“你有什么承诺,可以有什么承诺?”

就这样,王志带着质疑的目光完成了对王岐山的采访。

3.坐姿语

坐姿语即记者在采访时坐在采访者对面的形态。特别是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大多是膝盖以上或胸部以上面对镜头,因此坐姿语对表现主持人精神和气质有重要作用。

主持人的坐姿要与动作相协调,符合礼节礼貌规范。一般要求主持人坐时颈部正直,转动自然,手臂自然地放在腿上;侧坐时宜一臂放在桌上等。当然,记者访问的坐姿应与采访情境相适应。

《新闻调查》的一期节目——《双城的创伤》中采访自杀女孩苗苗的表弟时,荧屏上呈现这样的画面:男孩拘谨地坐着,紧张的肢体透露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这时记者柴静身体前倾,轻声地提问。这种身体的前倾,表明了记者交谈的愿望和倾听的兴趣。

除了体态语外,非语言符号还包括很多,如服饰语、与采访对象的界域等。总之,电视记者应该准备应用能够显示自身个性特征的无声语言,塑造具有个性特征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