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关于网络媒体对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又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是信息全球流通的最为恰当的工具和象征。
互联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2年7月发布的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枠,我国的上网用户至2004年上半年已达9400万,而这一数字在1998年为200万,四年多增长了约47倍。反映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状况的数据还有上网计算机数、WWW站点数和带宽。据上述所引统计报告,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2002年上半年为4160万台,而1998年为54.2万台,4年间增长了约77倍;WWW站点数为66.9万个,比1997年10月统计的1500个增长了446倍;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量为74429M,为1998年底的143M的520倍。我国是近年来世界上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极具自身发展特点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发挥媒体作用的标志性事件是“德拉吉报道”网站关于克林顿性丑闻的报道。克林顿性丑闻,首先是由“德拉吉报道”网站报道的。1998年1月17日深夜,31岁的美国人麦特·德拉吉在其创办的“德拉吉报道”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在最后一分钟,星期六(1月17日)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枪杀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这条新闻的题头上写着:“世界独家新闻”。这条消息被迅速传播,事后人们分析,互联网加速了这条消息的传播。当互联网在不断地传播这个消息,并且越传越广之后,主流媒体也不能置之不理,只能尽快跟进。在克林顿性丑闻事件中,互联网作为媒体创造了许多第一,其中的许多现象仍然值得研究和分析。
一、互联网的特点
关于互联网的特点,许多专家和学者做过描述和概括,主要是:1.互联网具有超过其他类型媒体的时效性特点。报纸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总有每天的出报时间,当天上午或者下午发生的事情,日报即使及时采写了也只能在次日见报,广播、电视的报道时效要快一些,但一般情况下也要等到新闻播报时段才报道,而在互联网上则可以随时发布,及时进行报道。2.互联网具有超时空的特点。一方面,在互联网上信息可以存储,需要时可以随时查阅检索,在时间上能实现错位阅读;另一方面,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较少地受到地域的限制,并由于多终端的特点,只要有电脑,在哪里都可以上网阅读。3.互联网具有互动性特点。一方面,网民可以通过新闻跟帖、论坛等对新闻消息发表意见和看法,而这往往能够形成舆论;另一方面,网民也能够通过个人主页或网站论坛等发布新闻,成为新闻消息的发布者。4.互联网具有多媒体或者跨媒体、数据库和超链接的特点。互联网可以容纳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容纳传统媒体的几乎所有特性,同时又通过数据库的链接使互联网可以具有几乎无限的信息容量,而网民阅读也具有多样性的选择,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和样式。互联网第一次使大众传媒具有了个性化传播的特点。这种选择性现在由于宽带和VOD技术的进步还在进一步发展。
当然,互联网还有许多其他的特点,但上述特点无疑最具重要意义。同时,应该指出,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还将使互联网的特点和作用不断演进,继续发生使人惊讶的技术现象和社会现象。
二、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格局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得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我国的新闻传播格局,同时也给予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以极大的影响。互联网对我国的新闻传播格局的影响,概括地说,表现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管理等诸多方面。在传播方式方面,只要看看今天的宽带、无线上网、手机上网、手机短信息等技术的运用对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影响,就可以理解。在传播内容方面,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互动和匿名的特点,使传统媒体的“管理者”不见了,谁都可以发布新闻,新闻的真实性成了牺牲品,受到了损害,“互联网新闻”一度成了“传言”、“假消息”和“捏造”的代名词;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海量的容量,使得新闻在互联网上被“稀释”了,过去在传统媒体由于受版面、时段的限制而无法采用的新闻,只要愿意,都可以弄到网上去,而互联网上的新闻消息也常常被传统媒体转载,由此影响着传统媒体对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新闻样式的演进。1998年9月间,美国众议院决定公开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关于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的调查报告,并首先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众,尔后,美国的枟纽约时报枠、枟华盛顿邮报枠等以增发特刊的形式刊登了报告的全文,包括报告中对性行为的露骨描写。美国的传播学者认为,如果不是在网上已经发表,报纸可能只会刊登报告中的五分之一的内容,也不会去刊登关于性行为描写的内容,而现在,编辑们可能觉得反正已经在网上公开了,应该没有禁忌了。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一些内容禁忌。在传播对象方面,我国的网民构成有一些特点。一是年纪轻,35岁以下的占80%;二是学历高,约85%以上是高中以上学历。而我国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第一位的是获取信息(47.6%),在获取信息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查询获取新闻信息(75.8%)。这些特点不仅使过去的传播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且由于互联网在传播新闻信息中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使传播对象的新闻兴趣、阅读习惯和新闻品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并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在传播格局和传播管理方面,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过去由传统媒体构成的传播格局,由于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构成,从事互联网新闻编辑的人员大多是从技术人员转来或是近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也由于互联网以即时性、互动性和超链接为特点的全新的传播方式,以及事实上存在的数字鸿沟,使得过去的传播秩序、管理秩序被打破了,而新的传播秩序、管理秩序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逐步建立和规范起来。
三、互联网对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对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影响,是通过上述互联网的特点以及对传播格局的影响而产生的,并由此对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具体反映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是要求提高新闻发布的时效。互联网的出现,使新闻发布的时效问题更加突出了,必须更加注重时效。关于新闻发布的时效问题,菲利普·J·克劳利的理解和解释是:“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媒体总要发布消息,问题是他们的消息是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还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如果政府能够合作,为媒体提供第一手消息,那么就有利于政府对事态进行有建设性的控制。”丧失了时效,就丧失了影响和引导舆论的先机,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政府的新闻发布而言,尤其如此。
二是要求利用互联网扩大新闻的传播地域和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使新闻传播的地域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不像报纸要有纸质载体,也不像广播、电视受信号传播的地域限制,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的传播打破了地域界限。但是,如果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地域概念已经不存在,这种看法也不全面。正如上海的市民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关心枟北京晚报枠的内容,北京的市民不会关心上海的枟新民晚报枠的内容一样,人们不难注意到,在一般情况下,上海的网民不会关心北京的“千龙新闻网”,北京的网民也不会关心上海的“东方网”,这就反映出互联网新闻内容上的地域性。所以,互联网在地域概念上,是传播的无地域性同内容的有地域性的统一。新闻发布工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播上较少受地域限制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发布新闻,增强声音,扩大影响,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区域性,即针对性和可读性,使人愿意听、能接受。
三是互联网的内容海量、数据库和多媒体的特点,要求丰富新闻发布的内容。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媒体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相继出现后,新闻发布内容的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了,而互联网的出现,它所具有的可以容纳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容纳传统媒体几乎所有特性的这种媒体优势,不仅使新闻发布具有了更多的形式,也使新闻发布内容的媒体报道具有了更多的形式。运用互联网丰富新闻发布的内容可以有多种做法,包括在内容上,可以图文并茂,音频、视频和文字并举,可以提供与新闻发布主题有关的新闻背景、链接,在形式上,可以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同时安排官方网站和新闻网站做网上直播,并在新闻发布会后组织专家和嘉宾访谈,呼应和解释新闻发布的某些重要内容等。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丰富新闻发布内容的表达,使公众更容易知晓和理解新闻发布的内容,是现在技术条件下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的一项要求。
四是互联网的互动性,要求注意通过跟踪网上反应,了解舆论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发布的后续工作。互联网既为新闻发布前了解有关情况,做好新闻发布的准备工作提供了便利,也为新闻发布后了解有关反应,包括收集媒体报道的情况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可以在网上通过查阅和主题检索来解决。同时,由于互联网的互动性,对新闻发布的有关消息的网上评论包括一些负面的评论,也往往会很快在网上出现,特别是那些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了解这些评论,可以帮助评估新闻发布的成效,对评论作出适当的反应,进行引导,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新闻发布的正面效果,抑制某些负面效果。特别是对一些批评、指责甚至曲解的评论,如果不及时作出反应,它将不仅会在网上,也会在其他地方迅速传播开来,形成为一种不利的舆论。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展新闻发布的后续工作,可以有多种形式,除组织专家、权威人士和嘉宾访谈外,还可以通过组织网文、跟帖和网上讨论,以回应批评,澄清误解,驳斥歪曲,引导舆论。互联网提高了做好新闻发布的后续工作的要求。
我国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国家计委信息管理办公室,开始应对计算机技术带来的挑战。90年代政府信息网络工程开始启动,互联网开始成为政府信息的重要发布平台。1999年被称为政府上网年,各级各部门的政府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到2000年,注册的政府网站域名达4000个。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不仅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在政府新闻发布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枟2003年中国互联网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枠的统计:我国的政府网站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占网站的83.7%)、政府职能业务介绍(82.2%)、办事指南说明(74.8%)、政府新闻(71.1%)、业务咨询(68.19%)和统计数据资料(63%)。但是我国对政府网站的利用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更新不及时;发布内容不全面;互动性不强;缺少链接;缺少外语网站(政府网站中只有14.8%有英文语种阅读,3%有日文语种阅读),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
问答题
1.日常新闻发布工作如何规范化?
2.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3.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有哪些工作环节需要注意?
4.互联网对政府新闻发布有哪些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