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国的战时新闻管制

俄国的战时新闻管制

时间:2023-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俄国的战时新闻管制同德国类似,俄国也是长期对新闻实行严格管制的国家,历届沙皇政府对舆论的控制和对报刊的管制一向十分严厉。为了确保报纸宣传与党的立场一致,苏联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俄政府成立了北高加索新闻中心,专门负责车臣战争的新闻发布与管理,力求及时、充分地报道车臣战事,防止“信息真空”的出现。

第四节 俄国的战时新闻管制

同德国类似,俄国也是长期对新闻实行严格管制的国家,历届沙皇政府对舆论的控制和对报刊的管制一向十分严厉。早在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就制定了名为“铁的法典”的书刊检查法,该法规定由三位部长组成最高书刊检查委员会,并由它负责指导舆论,使其符合现行政治形势与政治观点。后来,在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最高书刊检查委员会被撤消,尼古拉一世的“书刊检查恐怖”政策被放弃。这一举措是亚历山大二世在社会要求言论自由呼声日渐高涨的形势下,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但是俄国的新闻出版仍然受到许多限制。

1914年7月,俄国制定了《军事书报检查机关暂行条例》,内政部直属出版部署下辖的新闻检查机构具体实施检务。俄国的方面军和独立集团军区司令亦有权在其辖区内禁止含有军事情报的报刊、信件的发行和邮寄。1917年的二月革命废除了一般书报检查机构,但临时政府保留了军事书报检查机构,直至十月革命时才被废除。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列宁即签署了《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和《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等》一系列关于新闻出版的法令,用革命手段剥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截止1919年底,基本查封并取缔了反动派的报刊。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方法,严密控制舆论工具,使之服从政治斗争和肃反斗争的需要。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前苏联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新闻管理(干预)体制,这种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行新闻检查。为了确保报纸宣传与党的立场一致,苏联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检查机构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系统,有着不同的层次,既有专职人员,也有兼职人员,其中最重要的检查机构是“国家保密局”。该局成立于1922年,直属部长会议领导,自成立起多次改换形式。该检查机构人员的任务是对出版物进行预审,一般在报纸付印前检查两遍,最后审阅校样。但由于前苏联的新闻传播事业处在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之下,新闻工作者的选拨任用标准、新闻报道方针、新闻和言论的内容都由党和政府规定,发往国外的新闻都由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包办,因此对内而言,新闻检查已失去意义。“我们可以说这种办法,是最严密的新闻检查法,它把新闻检查和战时宣传完全打成一片。在外貌看来,它虽然没有新闻检查,但实际上,其新闻检查的严密比任何国家尤甚,达到了最高峰”。(5)卫国战争期间,前苏联的新闻检查着重针对盟国驻苏记者,具体由外交人员委员会新闻司实施,该司司长是前塔斯社社长尼古拉·帕尔吉诺夫。在此期间,新闻检查中也存在着缺乏统一尺度、限制过严和官僚主义之弊。

前苏联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必然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实现对新闻业的控制。前苏联解体后,由于新闻媒介的归属形式发生了变化,俄罗斯政府对新闻业调控的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变为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并用。对新闻媒介的调控,在前苏联解体的新形势下也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两次车臣战争即折射了这一进程。车臣战争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是正义之战。然而,第一次车臣战争历时21个月,俄军共亡2,000余人,伤5,000余人,未达目的。从1999年9月开始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仅以数百人的伤亡为代价就攻入格罗兹尼,战果显著。两场战争,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多种多样,但从战时新闻管制的角度来看,1994~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忽视了新闻宣传。俄新闻媒体扮演与政府对立的角色,在全国掀起了反战的浪潮。叶利钦置全国上下的反战呼声于不顾,要求自己统辖的新闻媒体——俄通社、塔斯社、奥斯坦基诺电视台、《俄罗斯报》《红星报》等统一宣传口径,为他的军事决策做辩护。但是,俄政府和军方本身对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并不熟悉,对战时的新闻宣传不太重视,而且政府和军队的宣传机构工作不力。首先,俄军电子信息作战部队配置在远离战场的地域,未能对车臣政府的电视、广播、通信与西方新闻媒体的联系渠道实施有效的信息阻断。其次,俄军行动计划多次泄密,而正常渠道却封锁新闻,形成“信息真空”。车臣当局宣传部门抓住这些空子,大量发布诋毁联邦政府、吹捧非法武装的虚假消息,使俄国内的民众与军队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混乱,出现了高级将领辞职,部分军队执行命令不坚决,甚至倒戈的现象。他们把分裂行径说成是伊斯兰圣战,混淆视听,不仅得到了周边伊斯兰国家的支持,大批志愿者、雇佣军和装备物资流向车臣,而且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CNN、BBC等国际媒体也开足马力,大量报道俄军飞机攻击、炮击平民区和车臣难民流离失所的消息,致使俄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行动受到严重歪曲。“国际舆论和许多被蒙蔽、原来持中立的车臣群众,纷纷倒向车臣非法武装一边。这些都使俄军原有的军事优势大打折扣”。(6)

在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政府与媒体汲取上次车臣战争的教训,认识到新闻宣传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也真切感受到新闻自由与国家利益的相辅相成关系,于是自觉地提高了对战时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并在基本立场上取得了高度一致,确立了国家利益最高的报道原则。俄政府成立了北高加索新闻中心,专门负责车臣战争的新闻发布与管理,力求及时、充分地报道车臣战事,防止“信息真空”的出现。为防“失败主义”和反军宣传,俄罗斯政府还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实行了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种种措施最终达到了预定的新闻控制目的。

复习题

1.简述英国在两次大战中的战争宣传。

2.简述俄罗斯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的新闻政策。

【注释】

(1)Judith Raine Baroody:Media Access and the Military:the Case of the Gulf War,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r)Inc.,1998,p.24.

(2)《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404页。

(3)《传媒的魔力——领袖人物运用传媒力量纪实》,曾文经,时事出版社,2001年,第45~46页。

(4)《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美】罗伯特·福特纳,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31页。

(5)《战时新闻检查的理论与实际》,孙义慈,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1941年,第56页。

(6)《两次车臣战争之成败》,姚小旋,《解放军报》网络版,2000年1月12日,http://search.pladaily.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