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瓦拉眼中的中国报业

纳瓦拉眼中的中国报业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纳瓦拉眼中的中国报业_《德文新报》研究一、纳瓦拉眼中的中国报业纳瓦拉主编《德文新报》时期,该报在1897年对中国报业[105]就有过专门的论述。尽管,中国本土的报业尚处在发展之中,但已经很明显的是,近些年来,外国人对中国报业投入了比以往更高的关注度。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国本土的报刊均有可能对官员及政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施压。

一、纳瓦拉眼中的中国报业

纳瓦拉主编《德文新报》时期,该报在1897年对中国报业[105]就有过专门的论述。

尽管,中国本土的报业尚处在发展之中,但已经很明显的是,近些年来,外国人对中国报业投入了比以往更高的关注度。所有在中国出版的报刊所转引摘录类的新闻都出自中国本土的报刊,其中大多数都是吸引人的奇闻轶事。诚然,中国报业迄今为止所取得的进步是缓慢的;但是,这一项涉及广泛大众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保持着不慌不忙的性质,并且,显而易见的是,报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必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国本土的报刊均有可能对官员及政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施压。该以何种方式将当天的新闻呈现给读者,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如何对要人进行批评,虽然中国报界在以上这些方面的水准都还是低级的、不尽如人意的,然而,谁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师,中国报界首先要做的与他国无异——即要逐渐培养自己的新闻人。[106]

如果说,上述一段综述是许多在华外国报人都有可能总结出来的话,那么,凭什么说报业对于中国未来的意义不可低估呢?恐怕只有纳瓦拉这样对中国文化和传统颇有了解的外国人才能够回答吧:“报业之于这个国家未来的意义已经从三个基本情况中显现出来,即:第一,中国人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并极易受其影响;第二: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学识渊博者,然而这些人却无法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第三:占世界人口相当大比例的中国人口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107]在纳瓦拉看来,这些都是其他东方国家在发展报业方面所不具备的优势。

应当说,纳瓦拉为19世纪末的中国报业做了客观的总结,并提出了适宜的建议:“中国报业在其本土已拥有了自己的地位,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规律及快捷的分发渠道当然也是必需的,这就少不了通过铁路及邮政业务来实现。事实上,上述所提及的需要消耗时间的部分,都可以通过改进机器效率而得到改善。为中国文人建立一所专门的记者培训学校势在必行。来到记者学校的中国文人将在这里度过他们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传统的沉闷的写作方式会被屏弃,在这里学习到的将是适用于报刊报道的相关课程,日后,他们会将其所学运用于报纸刊物的相关工作中。在这个国家的优秀文人中,有少数人曾经试图并成功摆脱了原有的沉重、古典的写作风格,代之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但是,他们还是不能以客观的眼光来评判自己国家的事情,更何况外国乎?在他们头脑中只有黑白两种色彩——而所有中性的色彩都被忽视了。中国的记者已经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所做的都是对事物之精神的解释,而那些新时代所创造出的事物都未被包含在其中。因而,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他们仅仅只是能够应付报业的工作。”[108]

近代报刊对古老中国而言,的确是全新的事物,不同于朝报、小报,与进奏院之类的统治机构无关,这种舶来品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外来的,当它在中国的土壤里扎根,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古老的中国就必须放下骄傲,从一点一滴学起来。正如纳瓦拉分析的那样,中国传统中的许多因素在这里成了“中国本土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报业很需要一种外来因素作为发条以增强其动力。这必须与中国西学运动中所进行的其他革新同时行动。而事实情况是,以前在中国报业领域从事这一行业的都是外国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他们在此行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可能地将各种新闻消息传播到中国各地,其效果必定在将来显现出来。而要使报刊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和言说真理、引导进步的工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中国报界从业的外国人,他们做此工作并非全部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是,将他们在这一行业的成就记录下来。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只有很少的外国人有能力胜任;因为这不仅要求在华外国新闻工作者精通汉语,尤其还要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脾性。除此之外,在中国做这一行的外国人还必须善于了解参与报刊活动的中方老板,若是没有这项能力,其他皆成无用。报刊的中方老板总是腐败得无药可救,如果不执行严格的监管,这种状况就还会继续下去;中国的腐败不仅出现在对日程和人事的安排上,还出现在出版物对事实的压制或是评判利害关系上,这使得整个系统都呈现了相当不正常的状态。而要清除中国报业中的这些弊病,只有大力士赫拉克利斯[109]才能胜任(这的确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要创造一个崭新的新闻业,并使其保持纯净,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和通俗性,使之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必需品,这是一项大工程,这是当下在中国(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对中华文明及中华民族之真正的福祉而言,这非常重要。一个组织有序的报刊会影响中国数百万人;这一刻总会到来的,然而,能使之实现的人才何在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