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期待打破固化的城乡生源结构

期待打破固化的城乡生源结构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方科大曾被舆论炒得沸反盈天,吊足了公众的胃口。待产多时的南方科大终于获得了“准生证”。但有一点应该是可行的:打破现行的高校生源结构,招生时向农村以及中西部生源倾斜。这种“贵族化”趋势已固化为牢不可破的结构,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阶层分化、城乡差别、地区落差不断地加固这种板结的社会结构。

南方科大曾被舆论炒得沸反盈天,吊足了公众的胃口。不过,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最近,终于掉下最后一只靴子:教育部批复了广东省的申请,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学校代码为14325。待产多时的南方科大终于获得了“准生证”。时至今日,公众热切的期待总算没有打水漂。

悬疑已久的南方科大终于落地了。但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仍然充满悬念。在我看来,南方科大的真正大戏才刚刚开始。此前,只是大戏的热场序幕,锣鼓喧天,赢得“围观”无数。南方科大要办成真正的大学,一线的改革者要有鲁迅所说的“韧性战斗”准备,空投理想无济于事,要把理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既要防止高调的理想主义,也要警惕背叛理想的犬儒主义。南方科大需要左冲右突,两面作战,如履薄冰,步步惊心。这是先行者的现实境遇。

关于南方科大改革,知识界热议甚多,众人纷纷支招,奉献了很多好思路。总体看来,很多思路高调有余,可行性欠佳。大家一根筋地透支理想,拼命在舆论上把南方科大往理想国里赶,一厢情愿地期待南方科大要怎么怎么样。如果不考虑理想与现实之间可控的张力,猛拉韧带,容易拉伤肌肉,甚至会出现粉碎性骨折。

高考阶段,南方科大必须直面这迫在眉睫的“大考”。如何过好招生之一关口?谈及招生问题,朱清时在媒体面前出语谨慎:“学校怎么招生,招生的人数要等到上级部门批准才可以。”“我们是按原来的自主招生计划,但也会按照教育部的意见,会做一种平衡吧。”“原来的自主招生,是我们的一种理想,但理想在现实中不一定行得通”,朱清时说,“我们也会采取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采取大家都认为行得通的方法。”朱清时这般“低调”可能会让不少人感到失望,有被“体制内”同化之嫌。但我觉得,在高调与低调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是改革者应有的策略。在招生问题上,南方科大千里走单骑,似乎也不大可能。让学生放弃高考,“裸奔”进南方科大,有点冒险,拿考生的命运赌博,风险太大,对学生而言也是不负责的表现。

但有一点应该是可行的:打破现行的高校生源结构,招生时向农村以及中西部生源倾斜。南方科大不妨在招生上剑走偏锋,关注那些被名校遗忘的角落,打捞被现行高考体制遗漏的精英,用不同于体制内高考的机制,发现那些被北大清华等高校忽视的人才。如果南方科大能够这么做,不仅对南方科大自身有利,对整个中国教育也有莫大的意义。

记得薛涌先生曾发表过《中国大学的“弱智”化》一文,批评当今中国大学城乡学生比例失调,导致中国大学的“弱智”化问题。他指出,我们正在抛弃一大半人口中的高智商学生,并用城里相对弱智的学生充数。这就造成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这种现象不仅是个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个效率问题。他担心,未来中国的竞争力,就在于中国是否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经济,而这又取决于中国智商最高的10%的人口的表现。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政策,要有巨大的转变。政府必须以拨款为杠杆,要求大学(特别是拿国家经费最多的一流大学)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生。否则,中国一部分最好的大脑,就永远会处于“休耕”状态。薛涌先生这一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如今,在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中,农村以及中西部的生源状况堪忧。一大触目的现实是:优质教育大面积地流向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流向少数名校。表现在基础教育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垄断优质生源、师资以及办学资源的超级学校。有的省份,五成以上的北大清华生源来自2—3个超级中学,致使大多数的农村中学和普通中学几乎与北大清华等名校无缘。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少数名校严重倾斜,名校往往一边倒地倾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寒门子弟和欠发达地区的学子越来越无缘于日益“贵族化”的名校。这种“贵族化”趋势已固化为牢不可破的结构,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阶层分化、城乡差别、地区落差不断地加固这种板结的社会结构。虽说少数名校也开始意识到这种问题,开始加大农村和中西部的生源比例,但毕竟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严重失衡的名校生源结构。

南方科大的改革不妨从现有招生体制的“短板”开始。既然农村和中西部多是被爱遗忘的角落,南方科大就从这里布网吧,打捞那些被势利的政策遗弃的毛坯人才。换一种选人机制吧。在广阔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存有大面积休耕的智力,那些挨不着北大清华门槛的学子,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智商有问题,而是由高招政策欠账造成的。如果一定要按照现行应试教育标准去测量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孩子的身高,可能会失望的。南方科大既然要办出不一样的大学,何不从现行教育制度的薄弱环节入手,用合适的选才大网,去打捞被教育公平遗落的人才。客观地说,南方科大若要与第一方阵的名校拼抢优质教育高地上的庄稼,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多大收获。既然拼抢不过他们,何不网开一面,从竞争对手的短板处下手,主动选择那些被所谓一流名校淘汰下来的“二流”精英,然后用一流的教育去锻造他们,使之成为一流的人才。这才是南方科大努力的方向。

窃以为,南方科大不要在招生起跑线上与北大清华等校较劲,应把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在一大片教育资源的凹地里选矿,在那些一流名校遗弃的矿床上探宝,说不定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呢。好在,南方科大一切才刚刚开始,还没有被体制深度套牢,腾挪的空间还是有的,关键看改革者的决心和智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